至於樓上說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權威性就差多了。它是由非政府組織編寫的,主要由退休的老教授編寫,有許多錯誤和遺漏。2004年出版後,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檢查,錯誤率超過萬分之八,遠遠超過新聞出版總署規定的允許誤差範圍。這是壹本不合格的詞典。
以下是人民網2004年4月19日發布的壹條消息: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不合格。
記者近日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召開的“語言規範化與詞典編纂學術研討會”上獲悉,該所近日對今年2月出版的《現代漢語規範化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文出版社出版)的編校質量進行了抽查,發現差錯率達到萬分之八以上。據此,該所認定該詞典為編校質量不合格的詞典。不符合新聞出版總署圖書質量規定,已將本次抽查結果匯編成《現代漢語詞典》編校質量報告,送新聞出版總署等有關部門。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在此次抽查中發現,國家規範執行、詞性標註、註音、釋義等方面存在較多錯誤。隨機抽樣的範圍是504-565頁,***62頁,按每頁2040字計算,占126480字。根據新聞出版總署關於圖書編校質量差錯計算的相關規定,共發現102處差錯,差錯率達到萬分之八以上。如果考慮到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不大寫、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不落實等問題,以及其他不符合詞典編纂要求的問題(比如“荷蘭牛”被解釋為“黑白牛”的舊名,而“黑白牛”卻不寫),錯誤率會高很多。該所抽查上述62頁內容時,還涉及其他部分的相關內容,發現也存在類似錯誤。(劉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