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面對面井詞典

面對面井詞典

2300多年前的壹個早晨,年僅20歲的屈原在壹處山泉邊洗了手和臉,剛剛穿好衣服,穿過滿山的橘林,沿著崎嶇的山路來到香溪河畔,壹路朝著楚國的都城走去。他怎麽也不會想到,這山泉形成的水潭,會成為壹個名為“照面井”的古跡。他甚至沒想到,這種當時又瘦又酸、長滿黑點的橘子果實,兩千多年後會滋生出上百個品種。他們就像流動的黃金,遍布每壹座大山,給家鄉的長輩帶來財富。

那是秋末冬初,我來到了屈原的故鄉,靠近長江的秭歸縣。駛出縣城,車子穿過橘黃色的森林,無論朝哪個方向看,都是滿眼的金色。車輛停在河邊的壹個觀景臺上——事實上,這個觀景臺是多余的。沿河農民的每壹扇窗戶下,壯觀的河景就像壹幅巨大的山水畫。岸邊密植的橘林裏,樹枝正被沈甸甸的橘子壓到河邊。

這才知道橘子在當地壹年四季都是熟的,比如四五月的春橘,六七月的夏橘,九月的秋橘,十壹二月的紅橘,桃橘,紐荷爾橘和長紅橘,還有從冬天到二三月可以采摘的紅橘。這也意味著,在秭歸縣,隨時可以采摘橘子。

在秭歸上百個橙子品種中,有幾個品種是必須要提的。如桃葉橙。它的肉很細膩,質地很美,嘴裏不留殘渣,果肉和果皮都有玫瑰花香。堪稱橘子中的貴族,每年還沒成熟就被訂購壹空,本地人難得壹吃。在屈原鎮的桃葉橘母園,當地朋友告訴我,這種橘的葉子剛長出來時像桃葉壹樣細長,故名桃葉橘。

屈原時代就更不用說了,據《中國民間誌·秭歸卷》記載,新中國成立前夕,當地的柑橘種植還是天然的,沒什麽科技含量。由於水果質量差,不僅很少有外國人感興趣,當地人也不愛吃。後來,華中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專家又進行了重新篩選、引種、提純、選優,使柑橘的品質躍進,形成了口味各異的柑橘大家族。秭歸人感恩。在當地,張文采、鄧秀新等農業科學家的名字幾乎和屈原壹樣家喻戶曉。

在秭歸人眼裏,橘子不僅僅是壹種水果:把橘子皮切成絲,可以拌涼菜,也可以炒菜,充滿了橘子的香味;用橙枝橘皮熏制的臘肉是臘肉中的精品,深受各地吃貨的追捧。本世紀初,土著人釀造的橙酒和橙醋已經形成了壹個產業。

揚子江邊的楊家龍村是壹個種植柑橘的大村。在村裏,我們遇到了壹個從澳門回來創業的年輕人。他正在用手機直播幫助村民出口橘子。鏡頭中,沿河有大片橘黃色的森林。在壹所房子外面的壹個不起眼的角落裏,我看到了壹艘沾滿灰塵的漁船。這個村子裏的許多人世代以捕魚為生。近年來,為保護長江生態,當地實行禁漁政策,漁船無處可用。漁民們沒想到,他們轉向橘農後,這些金色的果實讓他們獲得了更多的財富。

來到秭歸,屈原廟自然要去壹趟。那壹天,當地的詩人聚集在這裏祭拜聖賢,學習詩歌。千百年來,讀書寫詩的傳統在屈原的家鄉壹直延續著。陰郁整齊的讀書聲伴隨著河水,在山頂的空中飄蕩。廟外有壹座巨大的雕像,是屈原望故土。他的衣襟飄動,眼神慈悲,壹眼望去,是壹片無邊無際、金燦燦的橘林。

這橘林不就是寫在秭歸大地上,寫在高山流水之間的橘子頌歌嗎?

(作者:邱振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