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產業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化工產品的整個加工業,包括原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和石油產品銷售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壹。壹般來說,石油石化工業可分為:石油開采、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化工產品和化肥工業。
“石油開采”是指從地下提取原油和天然氣並分離原油和天然氣的過程。“石油煉制”是指將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腦油、重油和其他石油產品的過程。“石油化工”是指將石油產品和石油化工中間體加工成石油化工中間體的過程。
而“化工產品”是指將石化中間體加工成產品的過程。“化肥工業”是指將石油產品合成肥料的過程。每個流程都有自己的功能和特點。具體分類和特點如下:
石油工業包括全球勘探、開采、提煉、運輸(通常通過油輪和管道)和石油產品銷售。石油也是許多化學產品的原料,包括藥品、焊劑、肥料和塑料。行業通常分為三個主要部分:上遊、中遊和下遊。中遊通常包含在下遊。
擴展數據
石化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1,價格傳遞的過程
鑒於化學工業中“中間體”的廣泛存在,以及中國缺乏交易“中間體”的現貨市場。因此,中國石化終端產品的價格形成過程復雜,往往受到上遊價格壟斷的影響。
產業鏈圖顯示了石化產業鏈的主要環節,產業鏈終端產品的價格是通過各自產業鏈的加工環節形成的。
芳烴也可以來自石油輕質餾分的催化重整。石油和天然氣的輕餾分可以通過蒸汽轉化為合成氣,重油可以部分氧化生產合成氨和甲醇。
三烯可以與無機產品反應得到“中間體”,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腈、己內酰胺、對二甲苯等。,即生產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產品的原料。
通常,價格的形成主要由兩個因素主導:壹是消費,二是成本。這兩種類型之間,價格傳導的過程和效果也有很大不同。
(壹)消費驅動型
在消費的帶動和下遊需求增長的影響下,價格開始上漲。此時,加工環節的邊際利潤也增加,進而帶動原材料價格上漲。這個過程在產業鏈的每壹個加工環節都在重復,直到傳導到產業鏈的源頭。某個環節受阻,尤其是在產能遠大於產量或需求的環節。
(二)成本驅動
在成本驅動的情況下,產業鏈源頭的原材料價格首先上漲,結果要求將原材料增加的成本轉嫁到這個加工環節的產品價格上。這個過程在產業鏈的每壹個加工環節都在重復,直到傳導到產業鏈末端的最終產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動沒有需求的拉動那麽順暢。
消費萎縮
與上述兩種情況相反的,是消費萎縮、成本下降時的傳導過程。消費萎縮,產品開始積壓,企業開始減產,導致這個加工環節的原材料價格下降。這個過程逐漸傳導到上遊,最終迫使產業鏈源頭的產品價格回落。上遊產品可能是其他產業鏈的上遊。
降低成本
對於下遊企業來說,原材料成本下降是好事。既能提高加工利潤,又能降低產品價格,擴大市場。但在整個降成本的傳導過程中,加工企業很難應對。面對不斷降低的原材料價格,企業無論買什麽價格都面臨虧損。
百度百科-石油石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