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關註、研究和解決中學生的心理問題迫在眉睫。
受負面社會因素、不良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失誤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加上中學生固有的弱點,以及內外因素的相互作用,當今中學生尤其是普通高中生在升學壓力下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因心理偏差、得不到及時引導而引發的中學生出走、自殺、犯罪等惡性事件頻頻發生。引起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高度重視的金華市高中生殺母碎屍案就是壹個典型案例。甚至有少數學生因為心理偏差沒有引起老師和家長的足夠重視而不得不停止學業,最終導致精神崩潰。而更多的學生在學習中與沈重的心理負荷作鬥爭,卻收效甚微。我仿佛聽到他們的內心在尖叫:“老師,救救我!”" .壹個又壹個殘酷的事實發生在我身邊,讓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作為壹名中學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時刻關註學生的心理健康,盡早發現並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心理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幾年關註學生心理健康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了壹個非常值得註意的現象:因為嚴重的心理疾病而不得不退學甚至去醫院的學生,沒有壹個是差生,沒有壹個是優秀生。都是平時認真安靜的壹般學生,班主任最省心最放心。我還發現,在和學生交談的過程中,總是哭的也是壹般的學生。只要他們心靈的大門稍微打開,他們的眼淚就會像斷線的珍珠壹樣沖洗下來。好像他們心裏的苦水已經滿得裝不下了。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都會顫抖,都會驚嘆。此類現象的發生促使我開始思考:為什麽明顯的心理問題往往發生在平時看起來“沒問題”的壹般學生身上?這是偶然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我們的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是否對中學生的理解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有些悲劇可以避免嗎?為了盡快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開始特別關註那些平時最不需要關註的中學生。經過推心置腹、家訪和側面了解,我試著去了解他們的想法、感受、喜怒哀樂。當他們那扇關閉已久的心靈之門向我打開時,我驚訝地發現,這些看起來“沒問題”的普通學生,其實問題多多!尤其是心理問題,其嚴重程度明顯高於資優生和後進生,少數學生已經到了需要特殊心理治療的地步。單從心理健康教育來看,中學生無疑是家長和老師最需要關註的群體。原因其實很簡單:相比優等生和後進生,中學生面臨更大的升學壓力和精神壓力。他們是班級的主體,在學習上有壹定的基礎。以後班級的升學率主要靠他們,所以老師對他們有很大的期望,家長對這些學生也有很大的期望,經常有意無意的給他們施壓。而他們自己也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自己能夠不斷進步,努力擺脫中學生的位置。為此,他們常常表現得很懂事,學習很努力,甚至廢寢忘食。但由於學習基礎、方法、能力、先天素質等諸多原因,他們的學習效果往往很差,在壹次次的沖擊下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甚至出現倒退,最終讓他們徹底失去信心,歸結起來就是壹個字:笨。由此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和其他常見的心理問題。更何況這些學生性格往往比較內向,平時表現也不錯。所以他們的心理問題更加隱蔽,難以被發現。班主任被其表面現象所迷惑,受“兩頭抓,中間走”的傳統教育模式影響,他們往往對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不夠重視,更談不上及時的心理疏導,導致這些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少數學生甚至發展成精神病人。嚴酷的事實告訴我們,單從心理健康教育來看,中學生無疑是學校、家長和教師最需要關註的群體,重視、研究和解決中學生的心理問題迫在眉睫。這應該是學校、家長、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知識。
二,中學生典型心理問題分析
在關註中學生心理問題的過程中,我發現中學生存在壹些比較典型的心理問題,下面簡要分析說明:
1,自卑
自卑是指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對自己的素質、智力和能力產生懷疑,並作出較低評價的心理感受。也叫自我否定意識。表現出消極的自我評價。這是壹種與正常人的自尊相對立的病態心理。自卑感壹旦形成和發展,就會對人的心理過程和人格心理產生越來越顯著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尚處於心理發展不穩定年齡的中學生而言。自我否定意識更容易引起情緒的巨大波動和觀念的急劇變化,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在壹定條件下甚至會導致自殺、逃跑甚至犯罪等惡性事故。作為壹名班主任,我經常註意到後進生中的自卑心理,但對中學生中的自卑心理了解不夠,重視不夠。事實上,相當壹部分中學生的自卑心理也很嚴重。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身體、智力、性格缺陷等內在因素,也有家庭、學校教育等外在因素。我認為導致中學生自卑心理形成和發展的最關鍵因素是教育。這方面之前已經討論過了,不再贅述。但還有壹點不得不提:中學生因為長期處於“中間位置”,是班主任眼中的寵兒,容易被班主任忽視,缺乏老師應有的關心、愛護、教育和培養,以至於中學生感到被老師冷落,覺得自己是班級中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壹員,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這必須引起每個班主任的警惕。
2.抑郁
抑郁是中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是中學生感到無法應對外界壓力的壹種消極情緒。抑郁的中學生往往生活在焦慮的心態中。他們孤獨卻不願意和同學老師說話。在學習上,他們往往註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反應遲鈍;他們自尊心強,渴望成功,但由於對挫折的承受力差,經不起失敗的打擊,常常因為考試失敗而感到痛苦和恐懼。重度抑郁的中學生還會出現軀體化癥狀,如食欲不振、失眠、胸悶、頭暈等。總之,抑郁癥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家長和學校老師必須高度重視。中學生之所以抑郁,除了受性格意誌等心理因素影響外,還受到社會、家庭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事實證明,中等生抑郁的概率和嚴重程度,以及對學生的傷害程度,都高於資優生和後進生,原因就在於他們是中等生。與後進生相比,他們有更大的學業和精神壓力,更高的自我期望和更多的勞動。與資優學生相比,智力壹般,學習基礎和能力較次。因此,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容易產生失敗感和自我無能感,經常陷入貶低自己的抑郁狀態。
3.鎖定心理學
中學生鎖定心理主要是指中學生內部心理活動不容易表現出來的心理現象。這種心理現象在中學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明顯。它的特點是學生沈默寡言,喜怒哀樂不輕易表露,主要特征是封閉性。他們很少和父母說話,不願意和老師親近,很少來辦公室問問題或者主動找老師談話,不願意和老師說同學的事情,往往抱著壹種不著邊際,高高掛起的態度。他們只是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和喜怒哀樂傾訴到日記裏,在自己的哮天土地上默默咀嚼生活,品味孤獨。這種封閉心理往往嚴重影響同學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正常交流,造成他們之間的心理障礙,影響人際交往,往往使學生處於孤獨無助的境地。同時,由於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挫折、痛苦和煩惱,他們不願意和別人傾訴,由此產生的負面情緒不能及時消除,久而久之容易引發其他心理問題。因此,如何設法打開中學生的心理閉鎖,成為家長和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解決的課題。在我的工作實踐中,我發現中年學生在心理上的閉鎖表現尤為明顯。他們中間的位置,自卑,內向的性格,老師的冷漠,更容易促使他們關上心靈的大門。
4.焦慮異常心理
焦慮是壹種復雜而持續的情緒狀態,表現為擔心、緊張或焦慮。當人們預期壹個危險而痛苦的情境將要發生時,通常會產生壹種焦慮反應,這是壹種正常的適應性反應,具有普遍性。但是,當焦慮程度過於嚴重時,就變成了恐懼,人的主觀感受就變得緊張,容易產生不愉快的預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妳被反復挫敗和羞辱,又不能盡快找到自信,就會增加對不愉快情況的敏感度,從而導致異常焦慮。研究和實踐證明,壹定程度的焦慮對學習是必要的,可以使學生處於壹種相對較高的覺醒和緊張狀態,提高學習的動力和效率,但過度的焦慮水平會對學習造成抑制。試想:壹個對學習憂心忡忡、憂心忡忡的學生,怎麽可能對學習熱情、勤奮?對於智力壹般,盡管努力但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來說,過度的焦慮會導致缺乏自信,自暴自棄,甚至對學習失去信心。過度焦慮還會在考試中產生怯場,從而抑制正常發揮水平。顯然,異常焦慮心理對學生身心、學習和生活的危害是不可低估的。事實表明,焦慮這種異常心理在中學生中尤為明顯。他們認真學習,嚴格要求自己,把滿足老師的願望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他們學習生活在老師對升學的殷切期望和父母對成功的“厚望”的陰影下,他們害怕在學業上出任何差錯。如果稍有不如意,他們就會自責,甚至會有負罪感。無論他們的學習能力有多強,都會因為壹時的失誤而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讓他們擔心,焦慮。也有
有些中學生學習成績很差,自卑感很重,但總想以好成績獲得同學的那種“風光”和“地位”,於是埋頭學習,偷偷和別人攀比,同時又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自己在同學中的影響。所以只要遇到壹點小挫折,就會緊張,怕這個怕那個,以至於無法專心學習,形成惡性循環。
除了上述四種典型的心理問題,中學生還存在許多心理問題,如孤獨、冷漠、叛逆、厭學等。,這些都是需要家長和老師高度重視的,這裏就不多說了。
三、預防和消除中學生心理問題。
中度生存存在於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中,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了極大的障礙,這是客觀事實。與那些癥狀明顯的精神疾病患者相比,大多數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並不嚴重,解決起來也並不困難。不需要特別的心理治療。只要家長特別是班主任對他們的思想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采取各種措施進行引導和調節,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完全可以預防和消除的。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我體會到班主任只要真正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就能在預防和消除中學生心理問題上有所作為,並取得滿意的效果。
1.作為壹名合格的現代中學班主任,必須具備壹定的教育教學心理學素養。
班主任必須具備壹定的教育教學心理學知識,善於從心理學角度觀察和分析學生的言行,能夠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和教育。這應該是壹個現代中學班主任的基本教學技能之壹。針對中專生這壹特殊群體,更需要班主任具備較高的心理素養來重視、發現和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我自己在接觸各種心理學知識的過程中,在相關理論的影響下,開始特別關註班級學生的心理問題,對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有了特別的感受和了解,進而引起了我的極大關註。
2.班主任要把愛和關懷播撒到每壹個中學生身上,讓每壹個中學生都沐浴在老師愛的陽光裏。
“心臟病還是要心藥治療”,師愛無疑是防治學生精神創傷的靈丹妙藥。試想,壹個中學生在班主任的不斷關心和呵護下,會出現多麽嚴重的心理問題。就算有,也早已被師愛化解。擁有並享受班主任的愛是每個學生的願望,也是每個中學生的願望。但實際上,班主任往往花更多的時間在資優生和後進生身上,而成績好的中學生卻在不經意間被冷落了,使得中學生的精神欲望得不到滿足,也使得最可塑的得不到實際的關心和培養。這真的是教育上的嚴重失誤,也是壹些班主任得不到預期效果的重要原因。預防和消除中專生的心理問題,班主任必須樹立人人都是教育對象、人人都是關心對象的教育理念,提前對那些不知名的中專生給予足夠的重視,不僅在學習上提出希望和要求,還要關心他們的思想和生活,多與他們接觸,多與他們交談,傾聽他們對班級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有時候班主任不經意的壹個微笑,壹句誇獎,壹句問候,都會給感覺被忽視的中專生帶來巨大的情感沖擊,甚至會給他們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轉化為前進的內在動力。希望我們每個班主任都能同樣慷慨無私地把自己的感情和愛心奉獻給每壹個中學生,讓每壹個中學生都能在老師愛的陽光雨露中茁壯成長。
3.以樹立中學生的“自信”為主要目標,以增強中學生的自我意識為突破口。
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的。在各種心理問題中,自卑心理是主要的,它往往會導致或加重中學生的其他心理問題。因此,如果能有效克服中學生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將為他們預防和克服其他心理問題創造良好的條件,收到意想不到的整體效果。要樹立中學生的自信心,班主任需要做很多具體而持久的工作,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努力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班主任不僅要對中學生有殷切的期望和熱情的鼓勵,還要幫助他們產生努力、積極向上的積極情緒,還要幫助他們詳細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找到改進和提高的方法和途徑。根據中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對於偏科現象嚴重的需要自定義目標,幫助其逐步彌補弱門;對缺乏學習方法的,加強引導和溝通;對於意誌品質差、成績波動大的學生,要求他們堅持寫自查自糾日記,逐步學會自律;對學習態度敷衍的,嚴格要求制定學習計劃,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引導智力確實差的學生正確對待,肯定他們的閃光點,多關心。事實表明,只要班主任願意長期努力,很多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會有很大的提高,他們不良的心理狀態也可以得到根本的調整。因此,整個班級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4.盡量給中學生提供展示自我,體現自身存在價值的時間和空間,讓中學生動起來,活起來。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體制下,中學生只能被管理,很難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我認為有必要改革傳統的班級管理制度,為中學生提供鍛煉和為班級管理做出貢獻的機會。班幹部可以由老師、學生推薦,組閣,定期輪換。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長,設置多級幹部,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班裏的重大事件和活動,由班裏全體成員討論決定。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集體的管理,並在會議上有發言權和決定權,從而加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課堂教學中,也應該給中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教師要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大膽發言,鼓勵他們擺脫膽怯、緊張和冷漠。班主任還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其主體應是全體學生,並鼓勵許多平時沈默寡言的中學生全心全意地參與進來,在各種活動中展示他們的青春和活力,發揮他們的興趣和特長,化解他們的煩惱和痛苦,促進他們身心和諧發展。
5、積極爭取和協調教育各方面,共同努力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
班主任作為班級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指揮者,必須充分發揮各種教育力量的作用。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首先要爭取所有老師的配合。在工作中,我註重與老師的頻繁溝通,主動向老師了解引起我註意的中專生的思想和學習情況;同時,我將把我所了解到的這些學生的情況介紹給各位老師,並就教育教學中應註意的問題進行討論,落實幫教措施,使工作協調有序地進行。其次,要爭取家長的支持。班主任和家長要經常溝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學生。班主任要提醒家長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與孩子平等溝通,構建民主和諧的家庭環境,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6.對於少數表現出心理疾病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聯系家長,督促其進行專門的心理治療,以免耽誤病情惡化的機會。
目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開始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有關各方都在采取各種措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然而,對中學生這壹特殊群體的心理問題還缺乏理論探索,在教育實踐中對中學生的心理問題重視不夠,極大地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效果和班集體的建設。作為壹名普通的班主任成員,對這個問題深有感觸,有壹點膚淺的認識和實踐。現寫此文,以期與班主任共同探討,關註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加強工作的針對性,把班級集體建設得更好,讓自己真正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