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原名《太史公》或《太史公公基》、《太史公史記》,是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壹部紀傳體史書。它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紀傳體通史,記錄了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四年三千多年的歷史。
《史記》包括十二列傳(記載歷代皇帝的政績)、三十家(記載諸侯國和漢代諸侯的興衰)、七十列傳(記載重要人物的言行,主要描寫人物和大臣,最後壹篇是序言)、十表(大事年表)和八書(記載各種法規,如禮、樂、性情、歷法、天文等等)。
有* * * 130部史書,52.65萬余字,比《淮南子》39.5萬余字,《呂春秋》28.8萬余字。《史記》規模龐大,體系完備,對後世的傳記史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歷代正史都是用這種體裁寫的。
擴展數據:
司馬遷繼承父業,繼位太史令。早年師從孔安國、董仲舒,四處漫遊,了解風俗,收集謠言。作為壹名初診醫生,他在西南部服役。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創制《太史公書》,後稱《史記》。
然而,意外發生了。天漢三年(98年),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始末而被捕入獄,並被處以宮刑,給了他極大的身心創傷。出獄後,他被任命為書記處書記。他忍辱負重,含辛茹苦,努力完成自己的史記。他以“究天人之際,明古今之變,成家之言”的歷史知識,前後經歷了14年,創造了中國第壹部傳記通史《史記》。
百度百科-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