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封建社會的王朝更替

封建社會的王朝更替

?什麽是“封建”社會。“封建”的本義是“分封立國”,是周朝作為地方自治政權建立的。周朝得天下後,將疆域劃分為宗室和豪傑,使他們建立自己的國家。《左傳》有雲:“封建親戚,同範”。諸侯國名義上屬於皇族,受皇族控制,但在本國卻有相當的自主權。這種中央王權與地方長官自治相結合的政治制度類似於聯邦統治。

?現代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五個階段。中國典型的封建社會壹般指從秦始皇統壹中國到清朝滅亡的歷史時期。秦朝統壹中國後,地方政府在獨裁統治下完全中央集權,歷代沿用所謂秦制。

?從秦始皇統壹中國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中國經歷了2000多年的中央集權專政和10多個封建王朝。每壹個朝代都有興盛與衰落,衰落與復興,並且呈現出壹定的規律性和周期性。

?我們來看看封建歷史上九個統壹朝代的民族造假。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封建王朝,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而來。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年的割據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統壹的中央集權國家。不幸的是,它死在秦二世,只有短短的16年;漢朝以後達到了406年,但是漢朝分為兩個階段,西漢210年,東漢196年。到了晉朝,西晉和東晉加起來總共才156年,東晉不屬於大壹統王朝,而屬於地方政權;隋朝後三十八年;唐朝享國290年;宋朝的情況和漢朝差不多。北宋南宋共計320年。元朝八十九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至此,封建王朝結束,沒有壹個統壹的王朝能獨享三百年江山。

?這似乎是壹種必然的規律性。這種歷史規律性的原因是什麽?

?壹、中央集權專政的統治者的昏庸和殘暴,統治階級的腐敗和對勞動群眾的殘酷剝削:王朝建立之初,統治者普遍總結前朝崩潰的教訓,切身體會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親身感受到人民反抗的巨大力量, 於是他們得以保持清醒的頭腦,竭盡全力去治理,約束和克制自己的享樂欲,采取措施安民、利民、翻江倒海。 但這種穩定的局面甚至是壹種“盛世”(如文景、貞觀、永宣、康幹之治)。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後來統治者的昏庸和殘暴,這種局面逐漸被破壞。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享受,不惜苛捐雜稅,大興土木,無休止地打仗,加重了人民的賦稅、徭役和兵役負擔;由於統治階級的官員腐敗,無法幫助世界上的統治者,也無法做有益於世界人民的事情。中下層官員競相貪汙剝削,導致人民貧困,直到爆發大規模戰爭,最終政權更叠。

?第二,土地兼並的不可逆性:每個朝代建立之初,老百姓手中的土地還是比較充足的。古代作為農耕社會,老百姓有口吃有口喝,自然社會穩定。沒有多少人想造反。但是隨著朝代的發展,土地兼並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是各個朝代都不可避免的。親屬和國家占有的土地越來越龐大,貴族和地主階級通過多年的積累,手中的土地越來越多。形成土地等資源“私有制”的社會局面。

?在本文繼續之前,需要說明壹下: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自從人類社會的雛形——原始群體形成以來,人類生產的過程也是原始社會形成的過程,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壹階段。也是人類歷史上社會發展時間最長的階段。逐漸演變為人類社會最早的組織形式——血緣家庭,再過渡到原始社會的基本社會單位——母系氏族公社的出現,大約經歷了兩三百萬年。

?在這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壹切都是公有制。人們集體生活,壹起采集和狩獵食物,平均分配食物,過著沒有戰爭的原始* * *資本主義生活。

?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開始進入母系氏族(母系制度)階段,幾個氏族或胞族組成部落。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名字、方言、宗教、習俗和居住區域,並將這片土地上的自然資源視為己有。部落繼續過著原始資本主義的和平生活。

?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加,部落的擴大,生產力的提高,需要擴大生存、采集和狩獵的區域。為了爭奪土地、河流、森林,擴大生活區域,部落之間開始了原始的武裝沖突。原有的* * *與分配* * *與勞動的關系被破壞,取而代之的是“剝削與被剝削”的社會關系。最後發展成為奴隸社會(夏商周,存在約14500年)貧富兩極分化階級的“私有制”。從此,奴隸社會“私有制”造成的階級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兩個階級的兩極分化加劇。勞動群眾的不滿情緒自然暴漲,社會矛盾空前尖銳。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終於在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變化最大、分裂最大的“春秋戰國”爆發。“戰國”時期是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壹場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進而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六國,標誌著統壹的封建王朝的到來。

?在封建社會,土地所有權是統治階級統治其他階級的基礎。統治階級通過掌握土地這壹生產資料,通過支付地租、高利貸、契約租賃、雇傭佃農等方式剝削使用土地的勞動群眾的“剩余價值”,但其本質是壹種“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可見朝代的更替基本都是通過戰爭來實現的。戰爭是由“私有制”引起的,而且永遠會引起戰爭。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起義戰爭風起雲湧,波瀾壯闊。從秦末的大澤鄉起義到清朝的太平天國起義,每壹個封建王朝都有起義戰爭。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封建社會大規模起義戰爭有幾十次,分散的、小規模的農民起義更是不計其數。中國起義戰爭的規模和持續時間在世界戰爭史上是獨壹無二的。

?戰爭的根源是戰爭的根本社會原因。封建社會戰爭的根源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生產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反動政治統治集團、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爭奪勢力範圍、領土糾紛、意識形態鬥爭、邊界糾紛、爭奪戰略資源產地和對抗性經濟沖突。這些因素是戰爭的直接原因,也就是歷史學家常說的戰爭的起因。

只有徹底消滅世界上的“私有制”,才能消除戰爭的根源,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第三,社會階層流轉的閉塞:前面說的土地是勞動人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但是,除了溫飽,就沒有追求更大的權力了嗎?沒有精神追求嗎?當然不是。我們再來看看古代的階級制度和選拔人才的標準。比如世襲制和分封制,又比如九品制固化了階級和制度。這種情況在科舉制度出現後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惜這種改善是有限的。雖然科舉制度是壹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但教育資源的缺乏和稀缺導致人口非常狹窄,從而導致社會失衡和社會矛盾。有識之士得不到自己的位置。既然體制伸不開,他們自然要推翻妳的王朝,重新洗牌。

綜上所述,要想最終實現人類社會的永久和平,根本途徑就是消除各種導致對抗性利益沖突的社會條件,鏟除戰爭的社會根源,回到“原始* * *資本主義社會”,天下才能太平。否則,政權更叠的周期只是事物發展的壹個節點。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