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和“左”的用法
使用時如何區分「做」和「做」?上世紀80年代,呂叔湘先生提出:“區分的方式基本上是以‘文’和‘白’為標準,但不是絕對的。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我說過,遇到壹個我沒有把握的詞,我寧願寫‘做’而不是‘做’。”上世紀90年代,魯先生在《現代漢語八百字》中對“左”、“左”的用法作了如下補充:“傳統上,具體事物的制造壹般寫成“左”,如“做桌子、做衣服、大驚小怪”,書面語比較抽象的詞,尤其是成語,壹般寫成“左”。
在現代漢語的書面語中,“左”和“左”不僅沿襲了歷史上的慣用語,而且是規範的。“左”和“左”的用法大致如下。
(1)從語體色彩來看,區分“左”、“左”用法的基本標準是“文”、“白”。“左”多用於帶有書面語色彩的詞語,尤其是文言文,幾乎所有成語都用“左”;“Do”多用於帶有口語色彩的詞。這種情況與“左”源於文言文,起源很早有關,而“左”源於北方白話,起源很晚。
前者包括:完成(completion)、放棄、告別、回答、切割、作廢、離世、修行、終結(end)、作亂、作孽、陪伴、惹事、裝腔作勢、勞逸結合、感謝、做功課、鞠躬、塑造、戰鬥、操作、創造等。
成語壹般用“左”。比如做牛做馬,敢作敢為,敢作敢為,裝深沈,莽撞行事,矯情行事,苦中作樂,欺騙,言而無行,不作惡,作惡多端,已婚,假裝,找樂子,以身作則,聰明,浪漫,以身作則。
後者如:鬼、做媒、做夢、生意、眉眼(眨眼)、陷阱、親情、人情、人生、生意、出軌。
(2)從語義內容看,“作”的動作性不強,意義抽象、概括;“做”意味著強烈的行動和具體的意義。
前者比如,犯罪,憑證,欺騙,作惡,作風,阻撓,定價,做鬼臉,做數字,匆忙,行動,偽造,行動,作證,給準(做數字),炒作,合作,配合,操作,惡作劇。
後者是做飯、做菜、做鬼臉、做家務、做手勢、擺姿勢、玩遊戲、縫紉。
(3)從語法特征來看:賓語是雙音節動詞,常用“左”。在這種情況下,賓語變成了名物化的動名詞,“作”的動詞性質已經模糊;賓語是雙音節名詞,常用“做”來表示做某事或某事。
前者,例如,報告、測試、比較、補充、更改、處理、指示、調查、鬥爭、分析、貢獻、回應、介紹、解釋、決定、努力、判斷、反思、解釋、調整、妥協、犧牲、修正、發言等。其中“左”現在也在用,但壹般是按照過去的慣例使用。
後者,如:做工程,做作業,閱卷,做家務,做題目,做事,做生意,做物業,做項目,做學習,做生意。
至於常用的“使”字,用法基本與前者相同。壹般雙音節的動詞,如“作出決定”、“作出努力”,也可以說是“作出決定”、“作出努力”;少數情況下有雙音節名詞,如“做出成績”、“做出結論”。“make”和“make”可以通用,但用“Make”更符合書面語的特點和使用習慣。
另外,作為不帶賓語的單音節動詞,壹般用“do”。比如:做好,做成,做(做事紮實踏實),做完,做好,做大做強,老(學老)。
另外,與後面帶“左”的詞語搭配時,壹般用“左”代替“左”。比如:做作,作業,動作,工作,作文,小動作。
(四)從詞義上看,各有適用範圍,有重疊。
1.只用“左”或者多用“左”。
(1)“起來、上升、出現、攻擊等”的意思。只使用“do”。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興風作浪,大聲開槍,歡呼雀躍,還有惡作劇,惡心,吵鬧,隱隱作痛,憤怒等等。至於“無聲”“無聲”,《現代漢語詞典》只收“無聲”,但“無聲”筆記的用例是“無聲”;慈海只接受“沈默”;《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以“無聲”為主要規則,接受“發聲”;《漢語詞典》兩者都有,釋義相同。所以兩者是通用的,可以首選“沈默”。
(2)“寫作、創作”的含義與成語“做”、“做”不同。作家、作者、畫家、作曲家、作曲(寫文章)、序言、傳記(寫傳記)等。,照常用“左”。寫詩,習慣上用“左”,但不壹定要用“左”。《現代漢語詞典》註“左”以“左”為例。這後面是壹個雙音節詞或多音節短語,通常稱為“do”。比如:做壹篇隨筆(寫壹篇文章)、寫壹篇小說、做壹幅畫、做壹篇序、做幾首詩、做兩首歌等。大驚小怪,小題大做,用“做”比喻抓住壹件事來炒作或利用。
“寫”的意思只是“寫”。比如“欲速則不達。”
“作品和文章”的意義僅僅是“作品”。比如:作文(學生寫的壹篇作為練習的文章)、傑作、模仿、佳作、傑作、傑作、準作、假作、練習、原著、書、拙作、詩、劇、第壹部小說、名著烹飪等。
(3)“如,如”的意思就是用“如”。比如成語“過期作廢”、“認賊為父”、“充當死馬醫”(俗話說“死馬當活馬醫”)都用“做”。這與“左”在很長壹段時間內都有“是”和“作”的意思有關。比如《尚書·順典》中有壹句話叫“瓢左教刑(用木條為校之刑)”。據此,“以理論為指導”等壹般作為“做”。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就像呂叔湘先生前面引用的那樣:“區分的方式基本上是以‘文’和‘白’為標準……”
“行為”是指壹個行為或壹項成就或可以做的事情;無論是用在“存在”的意義上,還是用在“就人的某種身份或事物的某種性質而言”的意義上,都只用“做”。有時“as”會被誤認為出版物中的“as”。“作為”永遠不能寫成“作為”,但妳做的事、做的事、沒做的事、做得很棒的事,都寫成“作為”。
2.只使用“do”或更多地使用“do”。
(1)“使,使”的意思,除了保留的成語和其他書面語外,現在常用“使”代替“做”。比如:做家具,做軟件,做衣服。
②“當、作為、作為”的意思,現在用“做”。比如做官,做表率,做小人,做好人,做母親,做奴隸,做店員,做商人,做壹天和尚。“同伴”、“客人”、“心虛”分別寫成“同伴”、“客人”、“心虛”,兩種形式可以通用。《現代漢語詞典》選用前壹種詞形,《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選用後壹種詞形,《漢語詞典》兩種詞形都接受。新華字典不接受“同伴”或“陪伴”;只接受“做客”和“做賊心虛”,不接受“做客”和“做賊心虛”。
(3)“形成壹定關系”的意思和“持有、持有”的意思都用“做”。前者就像:做親人,做夫妻,做夥伴,做對手,做鄰居,做朋友。後者分別是:生日、教堂、滿月、彌撒、生日、宴會。
3.“做”和“做”之間有壹個大致的分工
(1)“從事某種活動”的含義,要麽是“做”,要麽是“做”,要麽是普遍性的。“左”多用於壹般活動,動作性不強。它的用法相當於“進行中”,意思很虛。比如:安排、面試、承諾、沖刺、溝通、構思、觀察、拓展、回顧、解釋、溝通、思考、提示、修改、要求、引導、評論、指示。其中“左”也是現在常用的。
“做”多用於具體事務或專業、專業工作。比如:打工、辦班(舉辦示範或實驗公開課)、打工、做題、做藥(從事藥品銷售)、做賬、做保險、做慈善(做慈善)、做廣告、做卡片、做建材(做建材生意)、做IT、做房地產、做手術、做網頁、做珠寶(做珠寶生意)。
“做事”這個詞現在才使用。“主人”和“師傅”可以通用。《現代漢語詞典》采用“主動”,而《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以“主動”為主要規則,而《漢語大詞典》則不管主規則和分規則,都采取“主動”和“主動”。
“處理事物或制造事物的方法”的含義,現在常用在“實踐”中,而不是“實踐”中。而“構圖或畫法”和“魔術”這兩個意思,只是用了“練習”而不是“練習”。《史記·尚軍列傳》中的成語“上吊自殺”就是指妳自己立法的時候不能用“做”。
“派”和“派”的用法不同。舉止意味著姿態、姿勢、風格或實踐。派,即做功,指的是戲曲表演中演員的動作和表情。
做功,或指戲曲表演中演員的動作和表情,或指使物體朝力的方向運動的物理力,只能作為“做”。
(2)“裝模作樣”的意思是多用“做”。如上所述,現在常用“裝”“裝聾作啞”“裝腔作勢”來代替“做”。裝模作樣,故作姿態,強顏歡笑,就用“做”。“做”這個詞之所以經常用,是因為它帶有書面語的色彩,但也不是絕對不能用。《現代漢語詞典》的註“做”有“做痛”的用例。做個手勢,做個手勢,然後用“做”。“表演”的意思有“表演”二字,用“做”;成語“逢場作戲”用的是“工作”。港臺的音譯也可以寫成“作秀”。
4.“左”“左”可以通用。
(1)“永作”的意思常見。《現代漢語詞典》(2005年第6版)將“左”的意思解釋為“當”,並舉例說明:“樹皮可作為造紙的原料|本文可作為教材。”它“做”了《辭海》“滿江紅”詞條:“植物名稱...全草可以作為魚和牲畜的飼料……”用“左”。作為抵押、紀念等。,也可以用“使”。但是“副詞作狀語”之類的,按照慣例,用“左”代替“左”。
(2)“成功”和“行為”的含義是通用的。它的用法是附加在其他動詞上,形成動補結構,後接名詞或名詞短語,表示動作或動作的結果。這種用法來自北方白話,所以“做”字的理據性更強。《漢語詞典》把“as”作為主句,“as”作為副句,這是有詞源依據的。但在實際應用中,“左”字較為常見,所以“左”、“左”可以通用。《現代漢語詞典》不接受“as”和“as”,但其第3版1996和2002年第4版均將註“看”下的“as”壹詞和註“左”的⑤義解釋為“as”;As”,《左》、《左》用法不統壹(《現代漢語詞典》,2005年第6版,已修訂)。但《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不接受“as”、“as”,而是接受“as”作為正規則在註“坎”下,解釋為“as”,並在詞條“as”後註:“現在壹般寫“as”;《新華字典》不收“as”和“As”,但《左》註的義⑤解釋為“As;作為”。其實比起做、改、演、叫、看做、算、寫做、用做、裝等。、“做”可以用“做”代替,甚至可以首選“做”,因為它有可靠的詞頻統計依據。基於《人民日報》1995到2000年約3億字的所有文本統計,結果為:as 2240(數字表示詞頻。下同),為500;As 1073,as 199...前壹種形式的使用頻率遠高於後壹種形式(參見國家語委八五重點項目《現代漢語異體字整理規範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因此,“as”不僅與“as”通用,而且更符合語言應用的實際情況。
第三,《現代漢語詞典》“左”和“左”的用法規範
《現代漢語詞典》是目前國內權威性和影響力較大的現代漢語詞典,為現代漢語詞匯規範化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應該尊重它,但不必處處拘泥。這就涉及到如何看待《現代漢語詞典》的用詞規範化問題。規範詞語(詞匯整體)是語言詞典的任務和基本功能。現代漢語的用詞規範化依賴於相關的國家語言文字規範,大量的用詞規範化工作(如確定要收錄的詞,確定每個詞的形、音、義、用法等)必須由詞典來完成。各類現代漢語詞典必須符合國家制定的語言規範和社會確立的語言使用習慣,並與之高度壹致,因此其用詞規範大多獨具特色;但對於其中的少數人來說,它只是壹個可供選擇和參考的詞典標準,並不具有唯壹性。《現代漢語詞典》對壹些有爭議的詞語的處理不同於其他詞典,這些詞語具有很強的普遍性和不同的用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壹定采用《現代漢語詞典》的字本位,也不壹定采用其他詞典的字本位。當然,不需要排除《現代漢語詞典》的用詞標準。由於各種詞典之間的這種差異並不涉及誰對誰錯的問題,所以往往具有互補的作用,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左”和“左”的用法,字典的不同標準也是如此。
《現代漢語詞典》對“左”和“左”的用法的處理是壹種倡導性的詞典規範,所以無可厚非。相反,詞典的使用者要註意的是,對於個別的詞,我們不應該把詞典的標準當作這樣壹個絕對的標準。語言和文字現象是非常復雜和靈活的。少數用法不同、用法有爭議的異形詞,只要不納入國家語言規範,不違背社會語言使用習慣,不妨自由選擇,為用戶保留壹點個人習慣和喜好,不強求統壹。當然,寫作時,除了引用原文,用詞要壹致。
現代漢語的詞匯規範不可能建立在壹本現代漢語詞典之上,更不可能建立在它之上的所有是非。當然,其他詞典也是如此。不僅《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新華字典》等現代漢語詞典,而且《漢語大詞典》等古今漢語詞典、《漢語成語詞典》等成語詞典,甚至《辭海》等百科類、語言學類詞典,都有規範現代漢語詞匯的任務和功能,可以作為詞供人們不同層次、不同程度地選擇。相應地,我們可以更準確、更靈活地選詞。
我們的結論是,“左”源於“左”,“左”帶有“左”的部分語義;兩者都有不同的語義分工和成語,也有壹定語義範圍的壹般關系。所以“左”和“左”的用法明顯不同,切不可混淆;但是“做”和“做”在很多情況下是可以通用的,而不是非此即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