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中國文學作品詞典

中國文學作品詞典

漢武帝崇儒在先,董仲舒主張後者。真正排斥其他流派是在漢元皇帝時代。以下是很好的考證:

孫井潭

儒家思想在漢武帝初期成為治國的主導思想。傳統上,學術界壹直流行“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尊儒”的說法,這有四層含義:第壹,西漢黃老統治的結束是采納董仲舒建議的結果;第二,漢武帝和漢朝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三,歷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四,“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儒家反思的基點。對此,筆者並不認同,並多次討論。因為這個問題很重要,我想在這裏重新審視壹下,以促進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深入探討。請批評文章中的錯誤。

壹是司馬光說的“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尊儒’的建議”。

“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尊儒’的建議”,說是出自誰或哪部史書,需要先考證。

第壹,這個說法不是出自司馬遷。有人如周桂典先生提出是出自司馬遷,這是不恰當的。無論如何,司馬遷沒有這樣說。[1]另壹些人,如張晉先生,承認司馬遷沒有這樣說,但認為司馬遷不記得董仲舒“尊儒”的建議,是因為反感漢武帝為了“醴陵問題”而“閹割”,[2]這也是不恰當的。要知道,司馬遷並沒有記住董仲舒“尊孔”的建議,但他詳細記錄了漢武帝“尊孔”的過程。史記?《儒林外史》說:“今趙紈、王臧為明儒,亦是故裏人...萬、臧求天子立王侯之堂,不能談。他們只是說自己是老師,報考的是公。天子即命人將帛帛套上,上馬去迎沈工...竇太侯皇帝好老子的話,儒家就更不用說了,趙婉和王藏也犯了錯,但都是因為廢堂而自殺。沈工也無病”;“竇太後崩,武安侯田芬為丞相,黃老,名罪犯百人,文儒百人。“這裏沒有董仲舒;就算司馬遷真的對漢武帝懷恨在心,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壹種榮譽。司馬遷怎麽會無視董仲舒的政績?《史記》中,司馬遷對董仲舒尊稱有加,稱其為“董生”,最早抱怨董仲舒“不幸相遇”。[3]特別是司馬遷是不是故意把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尊孔”的建議寫成“采納別人的建議而尊孔”?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寫漢武帝的“尊儒”豈不更好?

第二,這種說法並非出自班固。有些人,如趙記輝先生,認為這種說法來自班固,這也是不恰當的。[4] 1,班固從未說過西漢“黃老之治”的結束是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的結果。在這個問題上,他完全同意司馬遷的記載。漢書?《儒林外史》說:“漢武帝登基之初...萬、臧請侍奉諸君,不能談及,只說是應聘公。於是,使臣將壹捆帛金,裝上車,用蒲包好,駕著車去見沈工...竇太後皇帝喜歡老子的話,儒家就更不用說了,讓他把大殿上的東西弄掉,都自殺了。沈工也無病”;“竇太後崩,武安君田粉為丞相,黃老與刑名之言,文儒數百。”這裏也沒有董仲舒。2.班固是指漢武帝繼尊孔之後,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第二次尊孔。比如《漢書》?《董仲舒傳》說:“武帝即位,引賢文數百人,而鐘書采取賢策”;漢書?武帝紀曰:元光元年,“詔賢...所以董仲舒...出去了。.....小吳初立,罷黜百家,獨尊顯學,表章《六經》。”3.班固的初衷是什麽?如果不想歪曲的話,他的本意是:西漢“黃老之治”的結束,正如司馬遷所說,是漢武帝采納別人“尊孔”建議的結果;後來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第二次“尊儒”,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第六年(天汾“剿黃老”)至第七年(采納董仲舒建議前),思想上主要以儒家思想治國;漢武帝董仲舒建議後,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為《漢書》?《董仲舒傳》也說:“自武帝建立以來,齊威和武後安儒學興盛。而查書,揭孔家世,抑百家...都來自鐘書。“它的意思很清楚。

第三,這個說法的始作俑者是北宋的司馬光。《資同治鑒》中的司馬光?《漢紀九》說:建元元年,董仲舒對我說:‘我認為,凡是不在六藝之內的孔子大師,都沒有別的辦法,所以不要上進。邪君論就杜絕了,那統壹的紀律就統壹了,法度就明確了,人民就知道該怎麽做了。".....天子是對的。.....丞相魏紈曰:“凡善舉,或使沈、韓、蘇、張之言亂者,請賜之。”玩可以。.....後為丞相,武安侯田蚡為太尉。雅至儒,嬰蠅皆擅儒,推樞紐以取代趙紈為古士,武士蘭陵臧為大夫。萬請明朝設堂為諸侯,並推薦其師...";二年:“竇太後,皇上如此黃老,不喜儒術。趙婉,請不要在東宮玩耍。竇太後大怒...因為大廳的浪費,壹切都浪費了。夏灣和臧裏都自殺了。丞相寶貝和邱毅免了,沈工也免了病”;五年:“五經博士”;六年:“太皇太後崩。.....武安侯田蚡為丞相。驕傲而奢侈...";七年:“趙菊賢良,文學,親政。”這就是“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尊儒”的理論,具有以上四層含義。

第四,“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尊儒”的理論是客觀存在的,不可否認。現代人劉貴生先生認為,流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說,是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誤解所致,並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開出了壹大串書單,供讀者搜索。[5]劉先生的說法還是不恰當的,因為在他的書單中,排除了《漢書》(他只給人看了《董仲舒傳》?像》)和《資治通鑒》,只讓人讀書沒有這個說法。

第二,班固關於“漢武帝二尊儒術”的理論有偽造之嫌。

明眼人壹看就知道,司馬光的說法並非全無根據。他在解讀班固的“漢武帝第二次尊儒”理論。班固“漢武帝兩次尊儒”的說法有歷史依據嗎?作者認為,這種說法有偽造的嫌疑。

第壹,這個說晚了。班固的說法出自東漢中期,距離漢武帝“尊儒”已經壹百多年了。此前沒有學者提到這壹點,包括西漢的司馬遷、劉向,新莽的劉欣,東漢的《漢書》創始人班彪。有人認為班固壹定是看了西漢的皇家檔案。其實司馬遷就是壹個活的檔案。他是第壹個給董仲舒立傳的歷史學家。他是漢武帝和董仲舒同時代的人。他是漢武帝“尊孔”活動的見證者。他是董仲舒的學生,看到董仲舒死了,他的後代都做了官。妳怎麽不知道這件事?劉向父子都相當於西漢的圖書館館長、檔案館館長,是《七律》的編纂者。他們為什麽不知道這件事?

第二,董仲舒參與的對策和《天人三策》中的假標非常明顯。1,董仲舒是漢景帝時楊公春秋名醫,漢武帝時不可能參與五經戰略。如果參加,同壹個人同壹學科有拿雙博士的嫌疑;再說《漢書》?《武帝紀》所載元光元年的考題,與《天人三策》中的考題不盡相同或相近。2.《天人三策》的問題比較多:三策順序顛倒,第二策是公共試卷;三策不全是儒家對策,第二策的考題是壹般的“召賢”題;三個策略反映的時代不同,比如第二個策略中的“安逸居”,第三個策略中的“獄亂”永遠不會出現在元光元年之前,等等。[6] 3.班固關於董仲舒的其他說法都不屬實。比如《漢書》?官方傳記上說董仲舒是壹個傑出的官員。實際上,董仲舒並沒有什麽政績:從江杜翔被廢了中醫,那個中醫寫“禍事”的時候差點被殺,任嬌喜不久就辭職了。[7]

第三,缺乏實證證據。漢武帝是如何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誰是主要的執行者?整個實施過程如何?最後結局如何?《漢書》沒有下文。

第四,班固有充分的理由作假。班固偽造的原因有很多:1,為自己的學術名正言順。班固以史家的身份出現,但和董仲舒壹樣,都活在公羊的《春秋》裏。《公羊春秋》橫跨政治、歷史、法律、倫理、文學等多個學科。董仲舒發展了他的儒家經典;班固繼承的是他的“公羊史筆”,學術上與董仲舒相近。《公羊春秋》直到東漢初年才被石渠閣經學社所忽視。班固用《公羊春秋》的思想寫歷史,差點被殺入獄。所以班固所做的是為《公羊春秋》正名,為自己的學術正名。2.為董仲舒的反擊開路。董仲舒的《春秋公羊》被壓榨後,他的弟子們壹直在試圖反擊。如劉向說:“董仲舒有之材,雖伊與魯死以相加,其理與顏皆屬他,而士子之助則幾乎不如。”[8]劉歆說:“鐘書為漢秦所滅後,六經分裂,憤而獻身大業,使其後士統壹,成為儒學的領袖”。[9]東漢白虎廟學社,董仲舒壹派用蔔筮和《春秋範路》解經,在會上占了上風,重新確立了《公羊春秋》的正統地位。班固壹出獄就參加會議,並擔任秘書。後來,他把《會議紀要》整理成《白虎依桐》。班固這樣做,是在爭取神化董仲舒的第壹個成就。3.“公羊歷史筆。”《楊公春秋》的歷史觀是“楊公史筆”,要求:寫歷史時,要寫“論”而不是“史”,討論世代歷史;在撰寫理論的過程中,要“有褒有貶”,“不為善,不為惡”;判斷歷史的原則是“公羊之義”。班固是“公羊”派,史論當然要擡高董仲舒的歷史地位,為《公羊春秋》正名。4.古為今用。還有壹個響亮的口號叫“古為今用”(其實是“極端實用主義”,和今天的“古為今用”有質的區別),就是現在流行什麽就補什麽。漢書?《匈奴傳》裏說得很清楚,董仲舒的學問“當時不合適,後世有所欠缺”;漢書?董仲舒的傳記中說,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是:“重要的是那些申請朝廷的人寫這篇文章。”也就是說,班固明確承認自己的《董仲舒傳》是壹部超越史實的作品,“古為今用”。

第三,司馬光和現在的“漢武帝尊儒”學術理論也很難說清真相。

既然班固的“漢武帝第二次尊儒”論有偽造之嫌,那麽就很難用上述四種含義來辨別“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尊儒”論的真假。

第壹,必須通過歪曲或篡改歷史來證明。1,建元元年提到董仲舒的對策,既沒有史料依據,也不符合天人三策的全部內容。比如對策包括“夜郎過得舒服,說道德要適當”,而此時漢朝與夜郎、康居都沒有聯系;2.王臧的“尊儒”活動是他們自己的主意;3.停止“援朝”是“老子之治”對《黃帝之治》中“藝人”思想的徹底清洗,與“尊儒”無關。[10]而“沈晗”是在建元元年“趙先良”之前,而不是之後;4.田粉完成“抑黃老尊儒”是鐵的歷史,有司馬遷、班固為證,不容否定;5.把“五經博士”考試視為尊儒成功的標誌,也是不恰當的。黃老是怎麽被“廢黜”的?不對,以下是不合邏輯的目前,學界對司馬光的幫助很大:壹方面都批判了司馬光將董仲舒對策指到建元元年的錯誤,另壹方面都用司馬光的方法論構建了“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尊儒”的理論,這壹理論與司馬光在不同方面完全壹致,具有上述四層含義。典型代表是周桂典先生:雖然他認為董仲舒的對策應該是班固所說的元光元年;但隨後,田粉在建元六年完成“抑黃老,倡儒”的事實被省略了。修改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與史實不符,然後聲稱這個問題就解決了。[11]

第二,永遠無法自圓其說。1,這個說法比班固的說法晚了1000年。司馬光是怎麽知道這件事的?這是壹個“歷史之謎”。2.仍然沒有經驗證據。司馬光並沒有真正解決實證問題。現在有人覺得這種說法似乎沒有必要,所以只堅持這種說法,從不證明。有人認為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是“和平”的,所以沒有秦始皇“罷黜百家”這樣的實證。也有人認為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但只是“尊儒”,並沒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2】其實這些說法和司馬光壹樣,都很牽強:“和平”“罷黜百家,獨尊百家”也是會消亡的,但其實百家只是不是治國的主導思想,其他還是壹樣;如果百家爭鳴沒有真正被拒絕,怎麽能說“儒家獨尊”呢?3.被漢武帝和漢朝“叫停”的是董仲舒學派。漢武帝“推崇”董仲舒的《公羊春秋》為真。後來漢武帝意識到《公羊春秋》的反動性,決定“剿之”:先利用董仲舒“公羊”官的內鬥,除掉董仲舒的私人弟子張湯,再除掉朱買臣等董仲舒。晚年還對自己用《公羊春秋》治國所犯的種種錯誤進行了深刻的檢討。臨終時將孤兒托付給霍光等武將,董仲舒的弟子沒有壹個需要。漢昭帝趙匡胤當皇帝的時候,還殺了董仲舒的嫡系弟子嬴公(他最喜歡的弟子,齊洪——原文有遺漏。[14]宣帝在漢朝的時候,劉向在家裏偷了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做起事來像董仲舒。他被囚禁,差點被殺,被勒令改《轂梁春秋》才被釋放。[15]在“石渠閣”經學研討會上,漢武帝宣帝正式“打壓”董仲舒的“楊公學”,代之以“樞紐梁學”。宣帝的治國信條是:“漢家有自己的制度,這種制度是建立在霸權之上的。”[16]但他在董仲舒的《公羊春秋》裏是“孤獨”的!是不是很耐人尋味?漢哀帝時,甘忠能用董仲舒的《公羊春秋》欺騙漢哀帝,被處死。直到東漢中期,班固在家偷董仲舒的《公羊春秋》,用“公羊史筆”作史,差點被殺入獄。後來,皇帝赦免了他。[17]何修寫《解遺》,借鑒班固,對董仲舒只字未提,只說他不是按胡規定出生的。漢武帝至東漢中期的思想鬥爭,可謂“諸子百家用之,唯有董儒壹家”。能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嗎?

第三,司馬光為什麽要偽造這個說法?1.像班固壹樣,討論自己的學術論點。司馬光在學術上也活在董仲舒的《公羊春秋》裏,但董仲舒的命運並不好。班固為他翻案的《韓曙》還沒寫完,就死在獄中,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始終沒有火起來。隋唐時期,更是無人問津。唐朝的五經沒有公羊的《春秋》,只有杜預註的《左傳》。[18]北宋王安石用“新學”沒有《楊公春秋》,但吸收了商鞅的變法思想。司馬光因反對變法被王安石罷黜。他偽造了這份聲明來洗清自己的名聲和學名。2.“公羊歷史筆。”古希臘哲學家說:獅子會畫,就先畫獅子。既然歷史是用“公羊史筆”寫的,為什麽不神化“公羊春秋”和它的主人?為以後的弟子爭取壹個好的背景。3.古為今用。董仲舒的運程始於北宋,他的《楊公春秋學》是宋明理學的思想基礎。理學高度贊揚董仲舒。比如《草根》的創始人孫富說:“開導孔子,抑百家...我可以說是全心全意的聖人。秦後者,復暗徑之人,中書之功也。”【19】司馬光偽造這壹理論,與班固相似,也是為了與其他理學家爭奪尊董第壹的貢獻。

第四,為什麽現在學術界頑固堅持這種說法?1,傳統學界反復宣傳。自北宋以來,中國學術界壹直被理學和“資治通鑒”所統治。他們壹再宣傳這壹點,懷疑論者拒絕了它作為異端邪說。2.這壹理論成為學術界的“學禪”。傳統上,中國是以信仰為基礎的學術,缺乏人文。現在人文學科雖然在很多領域都有所成長,但依然籠罩在經典和歷史領域。如果說“阿彌陀佛”是佛教的口頭禪,那麽具有上述四種含義的“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理論,就是中國現代信仰“經與史”的口頭禪。佛教徒不能懷疑“阿彌陀佛”,歷史學者不能懷疑“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五四”反傳統。五四反傳統,在批判孔子的時候,反復說“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似乎有助於印證這種說法。4.時至今日,董仲舒的“公羊”學派仍然在學術界的“經史”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時至今日,學術界的經學仍然是理學,史學仍然以佟健為代表。都是以同樣的理論為思想基礎,用同樣的角度看問題,重復同樣的錯誤。

第四,漢武帝結束了“黃老之治”和“尊儒”,采納了王藏的建議。

現在來看看司馬遷的“漢武帝尊儒”論是否經得起推敲。有幾個問題必須註意。

第壹,這個說法真實可靠。1,司馬遷的記錄是最原始的記錄。2.《史記》中沒有關於這個問題的其他或矛盾的記載。3.從西漢到東漢,沒有人對此提出任何否定的意見,班固說完全肯定。班固的“漢武帝第二次尊儒”論,至多是對此的補充,有偽造之嫌。4.司馬光否認了這個說法,說是壹千年後的事,也有偽造的嫌疑。

第二,這個說法本身無可挑剔。1,“尊儒”的提出者是王藏和趙琬。王藏和趙紈都是儒家,他們的老師是沈工,壹個正宗的儒家詩的後代。《史記》和《漢書》中的《儒林外史》都有自己的傳記。2.這個建議確實被采納了。漢武帝不僅批準了他們的建議,還讓他們負責實施。同時,他們還得到了宰相和太尉武安侯天芬的支持。他們還推薦沈工老師負責大局,這也是批準的。3.有壹個完整的“尊儒”過程。他們的“尊孔”活動始於建元二年,因竇太後的反對而受挫。王臧、趙紈在獄中自盡,丞相、太尉秋田奮被革職,免回。他們所有的措施都被廢除了。但他們遭受的挫折都是暫時的,因為竇太後活不了幾年,漢武帝還在,竇穎、田粉還在。果不其然,建元六年,竇太後駕崩,武安侯田粉重掌丞相,完成了“尊孔”大業。也就是說,他們的“尊孔”活動在建元六年就結束了。4.他們的“尊儒”,就是“克制黃老尊儒。”也就是說,把“黃老”從治國的主要思想中收縮出來,改為以“儒”或“道”作為治國的主要思想,而不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也符合整個漢代思想史的發展。5.如前所述,魏灣的《建元元年的沈晗》不在此列。

第三,這個說法可以概括為“漢武帝采納了王藏‘抑黃老尊儒’的建議”。漢武帝“尊儒”的主要謀士是誰?壹般意義上的趙婉,王藏或者王藏和趙婉都行。反正都是主要人物。《史記》和《漢書》都說謀士是“趙紈和王藏。”如果問誰更根本,我覺得是王藏。1,王藏是皇帝。要知道,王藏是漢武帝的老師,也是漢代儒學的第二任老師。他的作用不可低估。漢武帝最初對儒學的喜愛,是通過他的教導潛移默化地完成的。這壹點我過去強調得不夠,這是錯誤的。2.王臧在“尊孔”活動中最為活躍。漢武帝登極前,避諱而退。漢武帝登極後,主動上書,要求與漢武帝合作,試圖“尊儒”。3.趙婉是王藏調過來的。趙婉是王藏同學的好朋友,靠他的“關系”當上了神醫。他調走趙婉,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尊儒”。4.王藏是壹位學者。王臧壹直從事儒學的教學和研究,主要貢獻是思想,而趙琬是行政官,主要負責具體實施。5.田粉的“抑黃老尊儒”應歸功於王藏。田粉是王藏尊孔活動的重要支持者和成員,也是王藏受挫的受害者。田粉雖然和漢武帝壹起完成了尊儒大業,但他只是壹個執行者。第壹個想法是王藏的,他完成了王藏未竟的事業。

5.王藏的“抑黃老尊儒”是現代儒學反思的科學基礎。

歷史上漢武帝“尊儒”壹直有三種說法,只有司馬遷的記載有確鑿的證據。傳統上,學者們把司馬光的“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作為儒家反思的基點,筆者認為不妥。現在,儒家反思的科學依據應該是“漢武帝采納王藏的建議,約束黃老不尊儒。”"

第壹,為什麽把司馬光的說法作為儒家反思的基點是不合適的?1,這個說法是偽造的。司馬光的說法和“上帝創造了世界”壹樣,都是不真實的。比如董仲舒是什麽時候提出“尊孔”的?現在有近十種說法:建元元年、建元五年、元光元年等等,沒有壹種說得清楚;漢武帝是怎麽采用的?他們誰也說不清。2.用這壹理論來反思漢武帝及以後各朝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情況,並無實證依據。[20] 3.用這個來肯定董仲舒對儒學的貢獻和他的儒家本質是不恰當的。董仲舒是不是儒家,要看他的思想。董仲舒不是儒家。他對儒學沒有貢獻。相反,他造成了巨大的傷害。[21] 4.“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對儒家思想的反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思想專制。孔孟之道的儒家從來不說是思想專制。只有“神漢”藝術家才有這種想法,搞意識形態專制總是反動的。

第二,反思儒家反思的科學基礎。筆者曾認為梁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延恩令”是儒家反思的科學依據[23],後來覺得不妥。朱的“恩旨”出現在漢武帝尊儒之後,只能證明其正確或成功,而不是尊儒制度建立的時間。後來認為田粉的“抑黃老尊儒”是儒家反思的科學依據[24],現在看來是不恰當的。田蚡不是儒家,“尊儒”的主張也不是田蚡提出的。他只是個遺囑執行人。我們今天反思儒學的科學依據,應該是王藏的“制黃老尊儒”,時間是元朝開國六年,也就是田粉繼承王藏遺誌,完成“尊儒”使命的時間。

第三,王藏“抑黃老尊儒”作為現代儒學反思的科學基礎的意義。1,清理源頭,還原歷史。王藏提出的“尊孔”及其最終完成是最真實的,它有著儒家反思的堅實基礎。司馬光的“漢武帝采納董仲舒建議尊孔”論,徹底改變了歷史和思想史的框架,使歷史面目全非。2.反思漢武帝以後“尊儒”的歷史是符合史實的。即漢武帝以後,以儒家思想為治國的主要意識形態,同時吸收其他思想,而不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人反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抑黃老,獨尊儒術”的區分,並用後者來證明前者[25]不妥當。它們具有不同的歷史和思想史內涵,代表了歷史和思想史的兩條路線,對儒學反思的結果也有質的區別。3.有助於糾正儒家反思中的錯誤。比如董仲舒,最多是儒家的壹個流派,而不是儒家的根本代表。他是否真的是儒家還有待商榷。從董仲舒身上反思儒學是不合適的。後世以儒家為主治國,要具體歷史地分析,不能用“獨尊儒術”的牢籠來統壹;也要研究儒家與其他學派的關系,不能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來提。

參考資料:

[1] [12]孫靜潭?董仲舒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J]?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3,(5)?

【2】張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是騙人的吧[n]?2005年3月24日南京日報?

[3] [7]史記?《儒林外史》[M]?

[4] [10] [20] [21]孫靜潭?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算什麽[J]?南京社科,1993,(6)?

[5]劉貴生?現代學者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誤解及其原因[a]?北大百年國學文獻(歷史卷)[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6]孫敬潭?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是班固的贗品[J]?南京社會科學,2000,(10)?

[8] [9] [15] [16]漢書?董仲舒傳,董仲舒傳,宣帝姬傳,王傳?[M]?

[11]孫靜潭?再論董仲舒的非儒[A]?當代中國改革與發展的理論思考[C]?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9?

[13] [14]孫靜潭?董仲舒《春秋公羊學》與西漢政權的覆滅[J]?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6(3)?

[17]後漢?班固傳[m]?

[18]孫靜潭?唐代儒家“貞觀之治”新探[M]?南京社會科學,2006,(6)?

[19]孫靜潭?宋明理學的非儒家論[J]?南京社科,1996,(4)?

[22]孫敬潭?董仲舒的非儒學論[J]?江海日報,1995,(4)?

[23]孫敬潭?漢武帝采納朱的“恩旨”是中國反思傳統文化的科學依據[J]?南京社科,1995,(4)?

【,24】孫敬潭?“五四”批判孔子,獻疑[J]?南京社科,1999,(8)?

[25]關懷倫?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真的嗎[J]?南京社會科學,1994,(6);張晉?也談“漢武帝尊儒”[J]?南京社會科學,2005,(10)?

(加載:南京市委黨校南京行政學院學報,01,2007。)

註:修改壹處:英公(於洪的得意門生——原文有疏漏,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