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為什麽臺灣省的人有時候會發臺灣省的“和”字?

為什麽臺灣省的人有時候會發臺灣省的“和”字?

趙元任先生的文章中還有很多其他旁證,老北京人把“和諧”讀成了“汗水”。米宋軼1999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京味兒夜話》壹書,作者是老北京人米宋軼先生。他對北京話中“和”的解釋給我們提供了壹些信息:北京話中的“和”不僅指hàn,還指hài,如侯先生的相聲,即“我害了妳”“妳害了我”。1956年,陸誌偉先生寫《北京話單音節詞匯》時,請了壹位姓趙的老先生做北京話的讀音,他把“和”作為連詞讀成了“汗”。袁家華教授在1960主編的《漢語方言提要》中提到“連詞“和”並列,北京口語也讀“hàn”。徐世榮65438-0996的《北京方言詞典》也收錄了“他”字的讀音為“汗”。

那麽,北京話“汗”怎麽會出現在臺灣省呢?這也要從中華民國成立之初說起。1919年,第壹部國家語音標準在《國家語音詞典》出版。這是壹種“折中南北,融會古今”的“標準音”。但在這套“標準音”中,北京音占據了重要位置。1937出版、已出版多年的《漢語大詞典》在註音上體現了以北京音為標準音的原則。單詞和短語的註音遵循北京話的語音系統,所以連詞“和”不讀作hé,而讀作Hà n. 1945 10臺灣收復,日語的“官話”突然退出。臺灣同胞渴望回歸祖國的語言,說普通話,認漢字。4月2日,1946,臺灣省推廣普通話委員會正式成立。臺灣國語學會的標誌性貢獻是編纂了《國家語音標準匯編》,作為推廣標準普通話的依據。從1946 5月1日起,“老北京”齊鐵根先生每天早上7點在電臺擔任“普通話發音示範”,播放人民的普通話書籍、普通話對話、國家學校的普通話、常識、歷史以及各種教材,供學習普通話的人收聽和糾正發音。當時學校老師現在都是聽其所學,教其所學,讓廣大學生及時學會普通話和標準的國音。齊鐵根成為當時有名的大師。即使是現在,臺灣省的老人依然能回憶起齊先生那首優美的《京片子》,連詞“他”“可汗”在臺灣省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