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加速“改革”的過程中,蘇聯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歷史悲劇:短短幾個月,有著90多年歷史的蘇聯* * *生產黨被解散,蘇聯這個世界上唯壹擁有2200多萬平方公裏遼闊疆域的社會主義國家被肢解。就連夢想顛覆社會主義的西方壟斷資產階級也沒有料到這種劇變。這種從完善社會主義的“改革”到破壞社會主義的“改變方向”的變化是激烈而復雜的,不能不引起全世界人民的認真思考。借用恩格斯的話來說,“現在思考的任務是透過壹切混亂的現象去探索這壹過程的漸進發展階段,透過壹切表面的偶然性去揭示蘇東劇變這壹歷史事件的深刻本質和“內在規律性”。[7] (P737)
縱觀蘇聯解體和蘇聯解體的歷史進程,不難發現,蘇聯的劇變與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和“人道民主的社會主義”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說,蘇聯劇變的過程就是所謂“新思維”和“人道民主社會主義”路線和綱領的產生、泛濫和破產的過程。在導致蘇聯解體的諸多原因中,決定性的壹條是以戈爾巴喬夫為代表的蘇東領導集體實行了錯誤的“改革”路線和政策。無論是西方國家實施的“和平演變”戰略,還是蘇聯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只是為國內外敵對勢力反對社會主義提供了便利條件,並不壹定導致蘇聯解體。人們常說,挑戰與機遇並存,危機與希望並存。蘇聯黨和人民把社會主義繼續發展的希望寄托在新壹代領導人發起的改革上,期望他們采取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來克服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困難。然而,以戈爾巴喬夫為代表的蘇聯領導集體所倡導的“新思維”、“人道民主社會主義”等錯誤的改革藥方,卻“治愈”了蘇聯這個患了“病”卻不是絕癥的國家。
本質上,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新思維”壹點也不新穎,它只是西方思想和政策措施的翻版;“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並無新意,其內容大多來自西方資產階級理論和社會民主思想,從根本上背叛了馬列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這種所謂“人道民主的社會主義”,在政治上主張實行多黨制、三權分立、議會民主;經濟上,國有化和私有化;思想上要實行思想多元化,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讓資產階級思想滋長蔓延。戈爾巴喬夫甚至和西方人壹起制定了蘇聯的“改革”方案,並提交給西方領導人審批。這種改革路線、方針、政策怎麽可能不導致蘇聯向資本主義“和平演變”呢?正如美國政治家布熱津斯基所說,“克裏姆林宮出現壹個修正主義總書記,影響很大,不僅會助長蘇聯國內的激烈爭論,還會使東歐的修正主義復活和發展,影響深遠。”“其特別嚴重的危險在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瓦解,這與世界* * * * *”是壹樣的。總有壹天,蘇聯會“失去對社會的壟斷控制”,“蘇聯隨時可能解體”。[8] (P65-77)
蘇聯劇變不僅沒有證明科學社會主義的失敗,也證明了以戈爾巴喬夫為代表的“人道民主社會主義”和錯誤改革路線方針政策的破產。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列日科夫作為見證者描述了蘇聯領導集團“壹系列背叛的歷史——背叛改革,背叛社會制度,背叛國家,背叛人民的希望”。他說得壹點不錯:“1991-1993的反革命,不僅背叛了改革的思想,也背叛了十月革命的理想。”“中國當前普遍危機的主要原因不在於改革本身,而在於改革的目的和方法,在於改革的目的和方法缺乏社會和道德基礎。”“在戈爾巴喬夫執政的最後幾年裏,動亂的種子是由戈爾巴喬夫和他的叛徒同誌們播下的。這些種子落在葉利欽和他周圍的人挖的、施肥的沃土上後,就開始茁壯成長,花開了。”[9] (P564,570)西方政界也充分肯定和贊揚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在蘇聯劇變中的作用,認為蘇聯的“和平演變是戈爾巴喬夫工作的結果”,他值得“特別表揚”。
第二,蘇聯劇變的根本原因不能歸咎於蘇聯社會主義制度。
壹些學者認為“社會變革的原因應該在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中找到。蘇聯劇變的根本原因也應該在制度上找,而不是簡單地歸結於某些領導人的行為。”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位學者引用了鄧小平同誌8月1980日的壹段講話,說體制問題“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位學者還斷言,“政黨本身的問題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蘇聯的問題必須放在斯大林-蘇聯體系模式中考察。”
列寧的銅像被推翻了。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鄧小平同誌所說的“制度”的具體含義。《現代漢語詞典》關於制度的解釋有兩種:壹種是要求每個人遵守的規則或行為準則,如工作制度;二是指在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如社會主義制度。從理論上講,社會關系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體現社會經濟和政治形態本質的關系,壹類是發生在社會經濟和政治運行中的關系。反映前壹種社會關系的是基本社會制度,反映後壹種社會關系的是具體社會制度。這兩個層面的關系是,基本社會制度是根本的、穩定的、決定性的,而作為基本社會制度實現形式的具體社會制度是派生的、可變的、從屬的。這位學者引用的鄧小平同誌講話中的“制度”,主要是指“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工作制度”,其實質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的具體制度,而不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如* * *生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公有制等等。鄧小平同誌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後,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制約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制度,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促進生產力發展。這就是改革”。【10】(P370)這裏的“機構”的含義和這位學者引用的有著本質的不同。鄧小平提出的改革絕不是要改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而是要改革社會主義的具體制度,使之更加完善。鄧小平同誌強調:“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以及其他制度,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加快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這位學者把鄧小平同誌的講話誤讀為理論依據,顯然是不妥當的。
將蘇聯劇變的根本原因歸結於蘇聯社會主義制度,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蘇聯社會主義的歷史狀況和蘇聯劇變的基本事實。唯物史觀認為,歷史領域的任何壹種活動都是主客體的統壹,人們在壹定的社會條件下創造自己的歷史。社會制度作為上層建築,也是統治階級根據壹定經濟基礎的要求,為維護其根本利益而制定和實施的。特別是近代以來,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執政黨在制定政策、建立制度、影響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蘇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蘇聯的性質和地位決定了它在蘇聯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把執政的蘇聯和蘇聯割裂開來,忽略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的蘇聯領導集體所犯的錯誤,只從以前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中尋找蘇聯劇變的根源,必然會得出“十月革命”是錯誤的結論。
當然,蘇聯的劇變與社會主義制度的不完善有關,但制度的不完善只是蘇聯劇變的某種條件而非主要原因。好的制度確實可以約束壞人隨意胡作非為,也可以防止壹些領導侵害公眾利益,破壞社會制度,但制度不會自發產生,更不會自動運行,發揮作用。所以,壹定不能忽視人的作用。毛澤東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幹部是決定的因素。”[12] (P526)在1992年視察南方的談話中,鄧小平語重心長地說:“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更快發展,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壹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要註重培養人,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入隊伍。我們說黨的基本路線要執政壹百年,要靠這條路線長治久安。真正關系大局的是這個。”只有依靠堅強的集體領導和黨的正確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避免制度性顛覆和破壞性災難。
第三,蘇聯劇變的根本原因不能歸咎於斯大林的社會主義制度。
有學者認為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在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上的弊端是“制度性和根本性的”,進而斷言“蘇聯長期沒有進行根本性改革,只是進行了壹些修補,使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失去了動力機制,最終走進了死胡同”。這顯然是在告訴人們,蘇聯劇變的根本原因在於令人絕望的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制度,而蘇聯的嚴重問題“不僅是在高度集權的制度條件下產生的,也是有這種制度保證了各種嚴重弊端的長期存在和發展”。
毋庸諱言,斯大林的社會主義制度確實存在弊端,我們也無意為蘇聯的制度弊端做任何道德辯護。但必須明確,斯大林社會主義制度的弊端,相對於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次要的。總的來說,斯大林的社會主義制度適應了當時的歷史條件,在推動蘇聯工業化、戰勝德國法西斯、恢復國民經濟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對此,這位學者也表示贊同。問題在於斯大林的繼任者沒有及時正確地領導改革,克服這壹制度的弊端。從赫魯曉夫到車爾年科時期,蘇聯的改革是表面的、反復的甚至是偏頗的,延緩或幹擾了社會主義發展的進程。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改革偏離方向,誤入歧途,最終導致資本主義復辟。千年功過自有公論。斯大林時期,蘇聯克服困難,走向繁榮,而80年代以後,蘇聯陷入動蕩,走向崩潰。無視赫魯曉夫以來,特別是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領導集體所犯的錯誤,把蘇聯劇變的主要原因歸結於斯大林的社會主義制度,無異於顛倒是非。
這位學者把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所包含的社會主義制度和體制混為壹談,用制度的弊端否定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進而把進行社會主義制度改革的理由作為放棄社會主義制度劇變的理由。其理論上的荒謬和實踐上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妳不妨考慮壹下。斯大林的社會主義模式也對我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也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甚至經歷過大躍進的錯誤和文革的災難。但為什麽中國至今沒有發生類似蘇聯劇變的悲劇?關鍵是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堅持“壹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具體的社會主義制度,增強了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生機和活力,從而避免了類似蘇聯劇變的歷史悲劇在中國重演。
第四,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理解蘇聯劇變的原因和教訓。
有學者從體制上尋找蘇聯劇變的根源,將蘇聯劇變的原因主要歸結為“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體制和制度。如果按照這種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理解蘇聯劇變的原因和教訓,難道所有實行過斯大林社會主義模式的國家不都要走蘇聯劇變的老路嗎?社會主義失敗大家不會吃虧嗎?
從歷史事件的實際情況和歷史進程出發,不難發現,蘇聯的劇變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復雜的因素既有內在的必然聯系,又在蘇東劇變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唯物辯證法向人們表明,復雜事件的發展中有許多矛盾,其中壹定有壹個是主要矛盾,因為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研究事物的發展過程,不能把所有影響事物的矛盾都壹視同仁,而要分清主次,“盡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這樣壹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13] (P320,322)用這種科學的方法來分析蘇聯的劇變,不難發現,在導致劇變的諸多因素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以戈爾巴喬夫為代表的蘇東領導集體推行了壹套錯誤的“改革”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走上了壹條通過“人道民主社會主義”轉向野蠻資本主義的道路。雖然蘇聯社會主義的發展存在壹些矛盾和弊端,但這些矛盾和弊端是可以通過實施正確的改革路線、方針和政策來解決的。問題在於,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聯領導集體對斯大林社會主義模式的缺點的性質和原因作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這些缺點是蘇聯社會主義制度本身造成的,然後他們想脫離“現實的”社會主義制度,從根本上改造整個社會建設: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實行所謂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這壹套奸詐的改革路線、方針、政策,既不能解決蘇聯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也不能抵禦國內外反社會主義勢力的進攻,最終導致蘇聯解體、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任總書記時曾擔任助手的瓦·波爾丁透露了蘇聯解體的內幕:“90年代初這樣的悲慘事件,在中國幾百年的歷史中從未發生過。無論是世界大戰、革命,還是兩大陣營的軍事經濟對抗,都無法摧毀和肢解這個偉大的國家。蘇聯受到來自內部的攻擊,被少數有影響力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毀掉,被反對派搞垮...我有道義上的責任把這場劇變的主要人物和組織者戈爾巴喬夫告訴世界,因為我是他團隊中的壹員,親眼目睹了他的思想和世界觀的變化過程。他是如何口頭上提出各種口號,實際上卻在搞破壞活動,或者說是在社會改革中無法容忍的。[14] (P1-2)
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是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和社會主義事業成敗的重大問題。蘇聯的劇變表明,社會主義要保持活力,不斷發揮優勢,取得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發展速度和優勢。不改革不行,不亂也不行。因為不改革,就不能克服社會主義制度的弊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盡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那只有死路壹條;同樣,如果改革偏離社會主義方向,顛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造成社會動蕩和危機,那只能是死路壹條。
蘇聯劇變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可以說是兩種不同改革理念導致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命運,用鐵壹般的事實證明了蘇聯劇變的根本原因和教訓。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誌告誡我們:“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必須始終註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黨的十七大報告特別強調:“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我們必須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統壹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15] (P16)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註重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和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作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項目。 這不正是對蘇聯劇變原因和教訓進行深刻反思和科學總結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