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翻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1954年,喬治城大學和IBM聯合使用IBM-701計算機,首次完成了英俄機器翻譯實驗,拉開了機器翻譯研究的序幕,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演化出了許多不同的翻譯方法。隨著互聯網的誕生和興起,新世紀以來,人類產生的語言數據量激增,統計方法得到充分應用。谷歌、百度、微軟等互聯網公司紛紛成立機器翻譯研究小組,開發基於互聯網大數據的機器翻譯系統,從而使機器翻譯真正走向實用。
2013以來,隨著圖像和語音深度學習的突破性進展,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的機器翻譯逐漸興起,翻譯效果越來越好。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翻譯機也完成了從最初的字典式的單詞翻譯到整句翻譯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