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動物意象概述1紅巖書信-親人的思念。
紅巖是壹種大型候鳥,每年秋天南移,常常引起思鄉之情和漂泊之悲。如隋朝人薛道衡寫道:“人歸雁陣,花前思。”早在花開之前,我就有了回家的念頭;但是當大雁返回北方時,人們還沒有回家。詩人在北朝為官時,曾向南朝派遣使節,寫下這首思鄉詩,含蓄婉轉。也有鵝寫的思念,如“夜聞鵝思鄉,新年病”(歐陽修戲答元稹),“幾時星橫樓,簫倚樓有聲”(唐代趙薇《長安秋望》),“星寒碧池,鴻雁悲紅風”(。還有鴻雁所指的書信。紅巖傳的典故大家都很熟悉,紅巖在詩歌中作為信差的應用也很常見。比如“雁過不答我,江水盡秋水”(杜甫《致天空盡頭的李白》),“言溯傳書,湘艷染更淚”(李商隱《李斯》)。
鷓鴣意象在古詩中也有特定的內涵。
鷓鴣的歌聲讓人聽起來像是“我離不開哥哥”,非常容易勾起旅途艱辛、充滿離別的聯想。如“秋暮蒼茫草明,鷓鴣啼遠”(唐代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晚江憂,山深鷓鴣聞”(辛棄疾《菩薩人,寫江西壹壁》)。
寒秋後的蟬活不長。壹些秋雨過後,蟬會發出幾聲斷斷續續的呻吟,生命危在旦夕。所以,心寒就成了悲傷的代名詞。
如唐代羅的《詠蟬》開篇兩句:“西地蟬鳴,南冠客思深。”【西遊記:秋天】用令人心寒的聲音歌唱,誇大了他在獄中深深的鄉愁。宋代詩人柳永開篇:“寒蟬悲,長亭晚,陣雨初。”在直接描寫離別之前,“悲戚”的感覺已經充斥了讀者的內心,醞釀了壹種可以觸摸離別的氛圍。《寒蟬鳴我這邊》(三國曹植《王彪作白馬》)等詩也表達了這種感情。
鴛鴦指恩愛夫妻,如“為什麽我成功了就要辭職?寧為鴛鴦不為仙”(唐代陸《長安古義》)。
燕子燕子是壹種候鳥,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地進出人家的房子或屋檐。因此受到古人的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誇大悲傷,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豐富,表情達意,其他事物望塵莫及。
①展現春天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相傳燕子春天來北方,秋天回南方,所以很多詩人把它作為春天的象征來美化和贊美。如“深藏於壹片花開的煙靄中,作壹個清新的乳房”(魏的《論遇故友上》),“燕子來了,通訊社,梨花落在後面”(顏姝的《斷鬥士》),“鶯鶯燕春來,花柳真,萬物滿韻”(喬治的《天凈沙是事》),“飛禽飛來,快吹花梢,青尾隔紅影。“無論是形式還是精神,都極其美麗。春光明媚,燕子嬌小可愛,文人多情。當春天過去時,詩人會感到無限悲傷。所以歐陽修有“去遊者,只覺春光空。“垂簾時,兩燕在細雨中歸(采桑子),喬姬有“誰是燕子藏春銜,鶯兒羞尋伴,寒懶報官(采蜜),烏鴉餓”(水仙)。
②表達愛情的美好,傳達對愛人的思念。燕子有雄有雌(xié hóng的鳥上下飛),互相伴飛,因而成為愛情的象征。“思雙飛,抱泥於巢”,“燕兒新婚,如兄弟”(《詩經》),“燕子飛,羽毛滑,兒子歸。只以空閨“暗蛛網掛,空梁落泥”(薛道衡的《昨日鹽》),“落花獨立,雨燕雙向飛”(顏的《臨江仙子》)的惆悵嫉妒,“羅簾輕寒,燕子雙向飛”(顏姝的《破陣》凡此,不壹而足。
(3)表現時事變化,表達對過去風風雨雨、人事新陳代謝、亡國滅種、家破人亡的感受和憤慨。燕子秋去春來,不忘舊巢。詩人抓住這壹特點,盡情宣泄憤慨。最著名的是劉禹錫的《武夷香》:“朱雀橋上雜草叢生,夕陽西下在武夷香口。舊社會,王謝唐飛入尋常百姓家。”除此之外,還有壹些特別的宴席,如“花落無事,似曾相識,燕子歸來,小園獨徘徊”(《浣溪沙》)、李的“燕子歸來繡簾,老巢無處尋”(《懷瑾門故居》)、姜夔的“燕子無心,太湖西岸隨雲去。幾峰苦,商略雨朦朧”(墊江唇),張炎的“當年燕子知何處,青苔深草暗斜”(高陽臺),文天祥的“山河風光同,城中人去壹半。遍地蘆花陪我老去。誰來挨著老燕子飛?”(金陵郵報)。燕子無意,卻目睹了時事的變遷,忍受了國家的毀滅和死亡的痛苦,表現了詩人“別離”的悲涼。負荷可以用沈重來形容。
(4)傳世之書,訴說離愛之痛。到了唐代,郭少蘭的燕祖詩傳到了丈夫仁宗那裏。仁宗離家赴嘉湖,數年不歸。邵蘭的詩是顏祖寫的。當時住在荊州,顏忽然靠在他肩上,見腳上綁著壹本書,便說明,這是妻子送來的,含淚而歸。他的詩《送夫》說:“夫去重湖,我在窗前哭血書。我勤快,由宜顏送給我瘦弱的愛人。”誰說“燕子梁太無情”(曹雪芹《紅樓夢》),正是因為燕子梁的深情,才讓丈夫回心轉意,夫妻相見。郭少蘭是幸運的。有些不幸的女人借顏傳書,但都失傳了。如“悲燕留紅線,惹孤影”(張可久《賽邱虹·春情》),“淚倚樓,雙燕來時,妳是否遇生人”(馮延巳《近花》),其悲思。
⑤表達流浪的感受,描寫流浪的苦難。“神聖、直覺、類比是漢民族占主導地位的思維方式”(張岱年《中國思維偏向》),花鳥蟲魚都是文人所寫,飛禽走獸都顯示了詩人的才華。鵝悲啼秋,猿裳吟,蟬寄高遠。燕子棲居地的不確定性,給詩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或者他四處漂泊,“年年似新燕,遨遊茫茫大海,送椽子修”(周邦彥《曼方婷》);還是人生經歷的跌宕起伏,“遙望長安,前程點點,由南向北行,旅途艱難”(張可久《宮前》);或相見而別,“似社燕與,相逢未穩便相送”(蘇軾《寄陳於潭州》);或不時“磁鐵飛,雲母來水,土龍帶雨,大雁飛”(劉安《淮南子》)。
在古老的杜鵑鳥神話中,蜀王杜預(即王迪)被迫讓位給他的朝臣,隱居在深山裏。他死後,他的靈魂變成了壹只布谷鳥。因此,古詩詞中的杜鵑就成了蒼涼和悲傷的象征。
李白《聽說王昌齡移左龍表堯有此信》:“華陽墜地,文道龍渡五溪澗。吾心憂明月,吾將隨風至夜郎溪。”布谷鳥是壹種鳥。寫第壹句就是眼的場景,在蕭瑟的自然風光中傳達離別和悲傷的感覺。三四句話以呵護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了對朋友的無限懷念和深深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夜半,中庭恰放梨花雪;梨花雪鋪天蓋地,杜鵑花哭血。”夜半時分,月光灑在院中雪白的梨花上,布谷鳥在哀鳴,讓人更加思念親人,感到心酸。詩人通過描寫悲傷的景色來表達他們深深的鄉愁。其他如“孤亭春寒,斜陽暮中杜鵑聲”(關《走在沙上》),“子規夜半還泣血,不信東風喚不回”(淩《送春》)等,都是用布谷鳥的哀鳴來表達自己的悲涼或思鄉之情。
猿:悲涼刺骨。
杜甫登高,廣天疾風中猿嗚咽。
魚:自由自在;鷹:堅毅,自由,生活中拼搏,事業上成功。
狗和雞:生命和農村生活的氣息。
(瘦)馬:奔騰,追求,流浪。
烏鴉:小人、俗人、傷心人;沙鷗:走了,很難過。
小鳥:它象征著自由。
淳:指家鄉味。
後來文人用“湯鱸魚”、“思鱸魚”等詞來指代鄉愁。
雙鯉:指字母。
韓樂府《長城石窟飲馬》詩中說:“客自遠方來,留我壹對鯉魚。胡二煮鯉魚,有書在其中。”後來我用雙鯉寫了遠方的信。莊周夢蝶:語言來源於莊子的《萬物論》:“從前莊周夢蝶是胡(蝶)蝶,栩栩如生。我不知道星期幾。突然感覺到,就會突然感覺到。不知道周之夢是不是蝴蝶?胡(蝴蝶)對周和的夢想是什麽?周和胡(蝴蝶),肯定是有分的。這叫物化。”莊子以此來說明萬物壹體,萬物平等的思想。後來,學者們用它來指令人迷惑的夢和變化無常的事情。
古詩動物意象概述2。動物
(1)蟬:感悟人生經歷,訴說悲傷;痛苦地告別,痛苦地遠行。
(2)紅巖:紅巖是候鳥。每到秋天,它就南移,常常引起遊子的思鄉和傷感。
(3)杜鵑花:杜鵑花又名杜鵑花、紫鵑花,有壹種悲啼,在古典詩詞中常與悲傷、思鄉聯系在壹起。
(4)鷓鴣:鷓鴣的歌聲讓人聽起來像是“我不能與哥哥同行”,容易勾起旅途艱辛、充滿離別之思的聯想。
(5)黃鸝:善於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植物類
(1)劉:“劉”與“劉”諧音,意為相守。所以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以“柳”有離愁別緒之意。
(2)梅:“梅”具有耐寒的特點,詩人用它來表達自己孤傲、不和諧的性格。
(3)菊花:菊花,傲霜之花,性格剛強,氣質清高。
(4)荷花:“荷花”與“惜”同,詩中表達愛情。
(5)梧桐:梧桐是蒼涼和悲傷的象征。
(6)芳草:芳草比喻離別之恨,為思之人,感嘆時光匆匆,人生苦短,時間寶貴。
自然現象類
(1)明月:明月含鄉愁。
(2)流水:流水往往能使人感嘆時光的流逝,悠長的悲傷,歷史的變遷。
(3)黃昏與余輝:感傷的情緒,人生晚年的人生悲嘆,悼念過去的悲傷之意。
(4)細雨煙雲:細雨煙雲無邊,維系著詩人無邊的惆悵和苦悶的心情。
季節性節日
(1)中秋節:8月15日,是全家賞月的節日,所以大部分人在這壹天思念親人。
(2)重陽節:九月初九,古人以九為陽,為雲之故。在重陽節,古人有登高飲酒的習俗。
(3)寒食:清明節前壹天禁火三天,家家戶戶禁煙,與寒冷、抑郁有關。
(4)清明:節氣名稱三月也是祭祖掃墓的日子。
(5)草木:用草木的蒼涼與繁盛作對比,表達跌宕起伏的感情。
特定站點類別
(1)長亭:古代,路邊有亭子,供旅行者駐足休息或送行。當時十裏有長亭,五裏有短亭。“長亭”是壹個包含離別之情的意象。
(2)南浦:南浦多見於南水道送別詩,洋溢著離別之情和恨意。
(3)南山:代表僻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