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主導文化價值觀,認為壹個文化學術的價值標準是其實用性,即從文化學術價值向政治倫理價值的轉化。
先秦時期,儒家以天下為己任,以君之師自居,試圖通過“尊君心之是非”來塑造理想的君主,從而重新建立起統壹的社會價值體系。
詳情如下:
以黃宗羲為代表的明清思想家所提倡的經世致用思想,簡單來說就是學壹些對現實社會有用的東西,將研究的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而不是空談,靈活地去學習和運用。
晚清時期,由於西方國家的壓迫和西方文化、政治思想的滲透,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知識分子重新標榜“經世致用”的口號,但他們的政治理想與傳統儒學有著極大的不同。此時“經世致用”的實質是試圖通過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融,找到壹條救國自強之路。
出處和詞源的介紹如下:
《辭海》是壹部兼有語言條目和百科條目的大型綜合性詞典。中華書局1915年策劃,1936年完成。之後又經歷了多次重大修改。《辭海》目前由上海辭書出版社編纂出版。《辭海》以其專業的團隊和嚴謹的編輯風格而聞名。
其知識面廣,準確性高,是國內最權威的工具書之壹。《大辭海》是壹部以《辭海》為基礎的特大型綜合性詞典,其各卷自2002年開始陸續出版。《辭源》是我國最早的大型辭書,最早編纂於光緒34+0908年。
如下所示:
從1979到1988,由商務印書館分四冊出版。新修訂的《辭源》全書按部首筆畫排列,字首下先用音標。近10萬字,綜合解釋達到654.38+02萬字,並標註廣雲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