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辛詞大量使用典故?謝謝大家的提問。
詞作為壹種抒情文體,已經有很多學者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其中也涉及到典故敘事的問題。典故的運用本身就有敘事的因素在裏面,不僅因為它能引起更多字面之外的聯想,還因為這種聯想往往與具體事件相關聯。典故的運用在詞中並不少見,主要是抒情和議論,辛詞也是如此。但他的特殊性在於,所有的辛字都形成了典故體系,客觀上具有很強的敘事性。我們稱之為“模糊敘事”,是因為在這樣的敘事分析中閱讀文本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觀性,而作者在運用典故時又帶有主觀抒情性和議論性,所以可以稱之為模糊敘事。辛棄疾用了很多典故。據鄧廣明《嘉軒詞年譜註》所收626字,嘉軒詞典故多達1500個,較前人更為廣泛和準確,但對其典故歷來眾說紛紜。清代吳曾評價說:“辛稼軒開天辟地,超越古今,在《論》、《孟》、《詩序》、《左氏春秋》、《南華》、《離騷》、《詩》、《韓》、《世說》和《文選》中對詩文雜文的運用,顯示了他筆法的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