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次,詩人賈島騎著壹只瘸驢去拜訪他的朋友李寧。途中寫了壹首《李寧隱居》詩,其中有壹句:“飛鳥棲池邊樹,和尚敲(推)月上門。”
背了幾遍之後,他試著把“推”改成了“敲”。他猶豫了壹下,於是故意在驢背上做了個手勢,引得路上的人又笑又驚。
就在他入迷的時候,瘸腿驢撞上了時任長安行政長官韓愈(唐宋八大家之壹)的車。韓愈問賈導為何闖入他的儀仗隊。賈島把自己寫給韓愈的詩讀了壹遍,卻拿不定主意是用“推”還是用“敲”再說壹遍。
聽了這話,韓愈也加入了思考。過了許久,他對賈導說:“我看還是敲門的好。即使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拜訪朋友的時候敲門也說明妳是壹個有禮貌的人!此外,“敲”字在夜深人靜時又多了壹點噪音。而且,讀起來聲音更大。”賈導點頭稱贊。這次他不僅沒有受到懲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審查的意義
釋義:比喻寫作時壹個字壹個字思考的過程,比喻反復斟酌詞句,反復思考。
引文:吳組緗《山洪》二:“三官嚴肅冷靜,覺得此說值得推敲。”?
用法:作謂語和賓語。
例:無奈,失去了推敲經典小說或最新暢銷書中每壹個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