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青海民間花的傳說

青海民間花的傳說

在青海,隨時隨地都有“花兒”的歌聲。花不是花。“花兒”是青海回族地區的壹種民歌體裁,在青海廣泛流傳。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曲調優美,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風格,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在中國民歌百花園中獨樹壹幟,占有獨特的地位,堪稱珍貴的口頭文學遺產。口頭文學是用嘴和心教授的文學。花卉是壹種民間口頭文學形式,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藝術形式。和其他地區的民歌、民謠、情歌壹樣,有其既定的規則。

花兒起源於青年男女的情歌,屬於民歌中最純粹最美的部分,自由率真的表達。唱“花兒”最有民間特色,就是著名的“花兒會”。每年農歷五六月,民間自發組織“花會”。參與人數從幾千到幾十萬不等。高原上的夏天是每年最美的季節,草綠了,麥苗肥了,花開了,葉子綠了。各族男女老少,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懷著喜悅、幸福、歡樂的心情前來參加“花節”。在“花會”上,競爭歌曲的人山人海,來自世界各地的“歌手”“歌手”即興創作歌曲,歌曲此起彼伏,打動人心,夜以繼日。歌聲、笑聲、掌聲和歡呼聲匯成了歡樂的海洋。青海最流行的民歌是花兒與少年。

花兒是廣泛流傳於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省區的壹種民歌,包括回族、漢族、土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藏族、裕固族,都使用當地漢語方言,只能在村外演唱。俗稱“野歌”(相對於“家歌”或“宴歌”),又稱“少年”。其演唱分為日常生產、生活和“花節”兩個主要場合。“花社”是壹個大型的民歌社,又稱“歌山”。青海民歌叫花兒,其實流行於西北五省。青海省成立後,這些民歌逐漸被稱為青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