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偷看花園,拼音是mùbùku Yuán,原意是指董仲舒在漢朝專心讀書,幾年都沒有時間欣賞花園裏的風景。後來用來形容埋頭研究,不為外事分心。從漢代《董仲舒傳》來看,壹般在句子中作謂語、定語、狀語。
出自:漢代董仲舒傳:“少年士治春秋,孝為大夫。下壹次說話,徒弟教了我半天,還是沒見到他。三年沒見園了,還好。”例:東江都~,隱居求誌,天人三策,大光明。
展開: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廣川(河北省廣川縣董家莊村)人,西漢哲學家。漢景帝當時是醫生,教《公羊春秋》。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漢武帝下詔,尋求治國方略。
董仲舒在他著名的《賜德對策》中把儒學與當時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造了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賞識。
系統地提出了“天人合壹”和“大壹統”的學說,以及“凡不在六藝之學和孔子之術者,皆應停止其道,以免步其後塵”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采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影響了兩千多年。
他的研究以儒家的宗法制度為核心,夾雜陰陽五行學說,貫穿神權、君權、宗法、夫權,形成了帝王式的神學體系。
例子
唐代顏師古註:雖有園,不窺,惟精於言學。
《兒女英雄傳》第三個故事:可是兒子真的是呆在家裏,不往園子裏看,快不行了,功夫大有長進。
董江都~,隱居求誌,天人三策,大光明。陶曾佑的清代中國文學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