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互聯網是以英語為主導語言的網絡。如何通過使用當地語言,使非英語國家的人們方便地享受與英語國家的人們同樣的服務,打破國與國之間交流中存在的語言障礙,將現有的單壹語言的網絡環境轉變為適合多種語言和文化的網絡,已經變得日益突出和迫切。
1995 15年2月,聯合國常務理事會通過了壹項歷史性提案——由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院牽頭的UNL項目。這個項目的主要目標是在十年內為世界各國建立壹個克服語言障礙、實現多語言交流的基礎設施。
UNL項目首批開發的語種為13,均為主要語種,人口超過1億,包括漢語在內的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中國是聯合國大學UNL代表團訪問的第壹個國家。當時電子工業部計算機與微電子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已經參與了這個項目的研發。具體步驟是:開發10萬部漢語詞典;《漢語詞典》與UNL UL的關系:使用UNL規範開發中文分析和生成規則,實現轉換器和生成器中中文和UNL的轉換。
UNL是通用網絡語言項目,由聯合國大學組織實施。它的方案是設計壹種中間語言——UNL語言,每種語言開發壹套叫做“轉換器”和“逆轉換器”的軟件。壹種語言通過“轉換器”轉換成UNL語,再通過“逆轉換器”轉換成另壹種語言,從而實現語言之間的轉換。
這個計劃意味著世界上80%的人口將從這個項目中受益。項目的第二階段,從1999到2005年,將完成屬於聯合國的185個國家語言的轉換和發展。深層脂肪瘤樣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