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財經大學”的由來

“財經大學”的由來

目前國內的財經類大學有幾十所,有的取名為商科類大學,有的取名為經貿類大學,但大多數都取名為財經類大學。

然而,“金融”的字面意思是“金融和經濟”。按理說“經濟”包含的內容更多,“金融”只是“經濟”的壹個方面,兩個詞不是並列的。而且經濟學是壹個大學科,分為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兩個壹級學科。金融學只是應用經濟學下的壹個二級學科。把“金融”和“經濟”兩個詞組合成壹個新詞作為大學的名字很奇怪嗎?

但是,“財經”作為壹個固定詞匯,隨處可見。國家機關包括NPC財政經濟委員會,電視臺有財經頻道和財經新聞等等。這個詞是怎麽來的?很多現代漢語來源於日語,但是日語裏沒有這個詞。“金融”壹詞的起源在哪裏?筆者認為,這可能與* * *產黨早期革命有關。

追溯歷史,“金融經濟”最早壹起使用是在中國* * *產黨井岡山時期。1932年5月,江西省第壹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關於財政經濟問題的決議,我黨就有了在壹個正式文件中同時使用“財政”和“經濟”的先例。因為當時中國* * *產黨剛剛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條件之艱苦,難以想象。軍隊的發展需要資金,所以當時的財政問題主要是為前方的戰爭籌集軍費,而當時的經濟工作就是解決財政問題。只有解決了經費(財政)問題,軍隊才能生存,才能保證戰場上的勝利。這就是說,黨的壹切工作都是為了革命的成功,正如列寧所說,“壹切都服從於戰爭。”因此,金融成為經濟工作的中心,形成了“軍事金融經濟”。1933年3月,閩浙贛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關於財政經濟問題的決議明確指出:

“金融是國家的命脈。財務工作不好直接影響軍事和經濟,間接影響整個社會經濟和整個階級政權。特別是在當前革命在同革命作戰,大規模革命戰爭激烈的時候,更需要發展蘇區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發展財源,增加財政收入,以使戰爭經費充足,使廣大工農紅軍,在長期殘酷的戰爭中,不被敵人封鎖, 並且將很難提供補給,這對取得革命戰爭的完全勝利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見《中央革命根據地工商稅收史料選編》(1929.6438+0-1934.2),第197頁)。 )

延安時期黨的文件也繼承了這個習慣,既用“財政”,又用“經濟”。但有時“經濟”先於“金融”。例如,在6月1942至6月1943日召開的西北局高倩會議上,毛澤東主席作了《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的書面報告,指出:“發展經濟,保證供給,是我們的經濟和財政工作。

高倩會議恰逢我們黨財政最困難的時期。壹方面財政收入很少,另壹方面革命隊伍不斷擴大,入不敷出,根據地財政經濟狀況極為困難。當時陜甘寧邊區與晉西北根據地相鄰,但在財政和經濟關系上是分裂的。為徹底克服財政經濟困難,實現自力更生,積累財力,支持長期抗戰,中央於6月1942成立西北財經處。這個機構是我們黨的主要任務是“財政和經濟”的國家機關的來源。當時西北財經處隸屬於中央西北局,由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兼主任賀龍主管。同年,5438年6月+10月,西北財政所正式開業。1944年初,為切實加強西北財經辦工作,中央政治局決定,任命原中組部部長陳雲為西北財經辦副主任,實際主持日常工作。此後,陳雲壹直從事財務工作。解放後,他幾乎成了金融界的靈魂人物。

將“財政”和“經濟”組合成壹個正式的固定詞匯,大概是在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春,周恩來同誌根據中國革命即將達到新高潮的形勢,多次對國統區的愛國民主運動作出指示。其中兩個,即《關於在蔣介石區域的工作方針和鬥爭策略》兩個文件,提出“尤其是使人民無法生存的金融危機,人民受不了,但前線繼續敗退,人民不能被嚇住……”。這是漢語詞典中作為“財經”壹詞最早來源的標準。

抗戰勝利後,我黨出兵東北,成立了東北財經委員會。1948年5月至今,陳雲壹直擔任東北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1949年5月,有長期財經工作經驗的陳雲到北平成立中央財經委員會。1949 10 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召開第三次會議,通過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候選人名單,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正式成立。主任是陳雲,副主任是薄壹波、馬寅初,成員有李富春等79人。從此,“金融”作為壹個固定詞匯被廣泛使用,成為壹個常用詞。

知道了“財”字的由來,再來說說中國財經大學的由來。

民國時期,中國開始引進西方大學制度,學習歐美制度。壹般的綜合性大學都有經濟系或者商(理)院。復旦大學成立商科1917。中央大學,創建於1928,是當時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國立大學。當時有商學院,包括銀行、會計、工商管理、國際貿易。1932獨立成立,命名為國立上海商學院,是當時全國唯壹的國立本科商學院。她就是今天上海財經大學的前身。

壹般認為,財經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後分批成立的。從65438年到20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對高等院校進行了壹次大調整,成立了首批五所財經院校。這是1950成立的上海財經學院,1951成立的中央金融學院(1952與多所高校經濟系合並成立中央財經學院),1952由成都17高校金融系聚集而成的四川財經學院。1952創辦的東北財經大學和1953在中原大學基礎上成立的中南財經大學,壹直被視為新中國高等金融教育的起點。其實早在延安時期,我黨就有了正規的高等財經教育。1940年,中央在延安建立行政學院時,有財經系。行政學院成立時間不長,第二年就很容易並入延安大學。所以延安大學也有財經系,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於光遠曾在此任教。抗戰勝利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於1946+0在河北邢臺成立北方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之壹),分為行政學院、工學院、農學院、醫學院、文教學院、財經學院六個學院。當時雖然沒有專門的財經大學,但* * *產黨創辦的大學裏已經設立了財經系,為後來的財經學科建設和大規模的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雖然當時整體學科基礎薄弱,但卻是新中國高等金融教育的火種。

事實上,直到今天,雖然世界上有很多以經濟管理為主的大學,但很少有命名的財經類大學。美國大學有經濟系和商學院。頂尖學府哈佛大學,既有經濟系,也有哈佛商學院(HBS)。麻省理工學院也是如此,其商學院就是著名的斯隆管理學院。日本的名牌大學參照美國大學的設置,壹般都有經濟系、商科或商科。經濟系通常以理論研究為主(類似美國經濟系),商科和商科以實務操作為主(類似美國商學院)。壹些大學有經濟、商業或管理系。比如壹橋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都有經濟系和商科。有些大學只有壹個經濟系,但是分經濟學科和商科,比如京都大學。

歐洲有很多著名的經濟管理類大學。例如,瑞典有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德國有柏林經濟學院,奧地利有維也納經濟大學。著名經濟學家讓·雅克·拉豐於1990創辦了圖盧茲經濟學院——這些大學是以“經濟”二字命名的單科性高等學府,但壹般不命名為“財經大學”。英國有著名的倫敦政經學院,名字裏有“政經”二字,德國有法蘭克福財經學院& amp;Management),以“金融與管理”命名,是壹個特例。

歐洲的經濟管理類大學更多的是以商學院命名。比如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成立於1881,是歐洲最著名的商學院之壹。圖盧茲商學院又稱Ecole supérieure de commerce de Toulouse-ESC Toulouse,是法國最古老的名校之壹,隸屬於法國貴族精英教學體系Grandes Ecoles,也是歐洲著名的商學院。

只有前蘇聯以“金融經濟”命名大學。早在十月革命勝利後,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權就在1919成立了莫斯科財經學院。1934成立莫斯科借貸經濟學院,1946兩校合並成立莫斯科金融學院。1991年更名為國家金融學院,1992年更名為俄羅斯聯邦政府下屬金融學院。2010更名為俄羅斯聯邦政府下屬的金融大學。除了上述大學,蘇聯還在1930創辦了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這是當時蘇聯最大的金融研究和教育中心。2013與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工程大學合並,更名為聖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

我黨早期的很多領導人都在蘇聯學習過,起草文件時把“財政”和“經濟”兩個詞放在壹起用,可能也是受蘇聯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在高等教育上全面學習蘇聯,所以在學校命名上不可避免地受到蘇聯的影響。由前述可知,蘇俄在1919之後有壹所莫斯科財經學院,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後才改名,恰好是我黨開始高等財經教育的起步階段。因此,中國財經大學的建立是向蘇聯學習的結果。今天,除了上面提到的五所中央直屬財經大學,所有的省、市、自治區都有財經大學。壹個國家擁有如此多的經濟管理類大學,在世界上是罕見的,這也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壹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