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廣安方言民俗詞典

廣安方言民俗詞典

石鼎莊園,位於四川儀隴縣馬鞍鎮林朗南麓的丁蕉山腳下,是由當地四位首富——客家後裔丁、丁、丁、丁秋珍建造的豪華莊園。占地面積6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集住防於壹體,被譽為“川北第壹莊園”。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石鼎的祖先從廣東邵州府乳源縣遷至重慶府合川縣二甲康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初,遷居儀隴縣南陽丁蕉山腳下。經過150多年的經營,光緒年間,石鼎家族通過雇工、租地、放高利貸等手段,財富與日俱增,土地2500多畝,森林7000多畝,常年佃農500多人,長短工40多人,女仆、保姆、仆人齊全,年平均收租10。在家裏還辦起了煮酒、制糖作坊和織布房,在馬鞍院子裏辦起了錢莊,成了川北的民間大款之壹。清末,石鼎兄弟出於家庭安全的考慮,計劃建造壹座豪華、堅固、富麗堂皇的客家風格莊園。全家從上到下做起,精心選址,積極準備材料。從儀隴縣的馬鞍、龍鳳場、彭州(今蓬安縣)等地,專門聘請了技術嫻熟的工頭師傅負責施工。工程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破土動工,莊園主體工程於民國十壹年(1922)初步完成,隨後歷時三年進行詳細裝修,直至民國十四年(1925)徹底完工,歷時兩個朝代(清光緒和民國)和十八個春秋。莊園為多層群樓,土木與承重混合,坐北朝南,壹樓壹層。它由三個庭院組成,東邊有壹個大庭院,兩個小庭院和三個塔樓。從莊園東側的小門沿著臺階進入庭院,眼前豁然開朗。在近1,000平方米的院壩周圍,用石條砌成半圓形圍墻,圍墻外是寬5米、長40多米的防護房河。院壩中間是院的大門。這個大門相對於整個院落宏偉的建築風格,顯得有些小氣,但卻印證了客家民居謹慎的建築風格,集居住與保護於壹體。防禦設計是中國傳統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石鼎莊園將它做到了極致。莊園後面是壹座山,前面是壹尺多高的堡坎。山脊下是壹個類似護城河的月牙形池塘,長60多米,寬10多米,深3米。整個莊園只有左側有門,院子北面有壹座三層的瞭望塔。瞭望塔的四面都有炮眼,院子的另壹面被高大的圍墻擋住了。旅遊景點;整個大院有120個大門。據說,兩個石匠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座莊園門柱的石雕。莊園內還有12的半月形石拱門,所有的門洞都雕刻有花鳥圖案,有菊花、牡丹、美麗的雲朵,或“喜鵲忙梅”,或“牡丹富貴”,或“鴛鴦蓮花”,或“百鳥朝鳳”,充分顯示了丁的珍貴喜慶,蘊含著吉祥之意。石鼎莊園的木雕主要是大宅內的窗戶木雕、門框、屏風、家具和額頭、屋檐、柱子、走廊等,既是造型裝飾的重點,也是儀隴客家的審美物化。莊園的肩梁頭和水桶上雕刻著瑞雲、蓮花、牡丹、仙獸、花瓶等。,形狀如鳳凰展翅高飛。木柱兩側的麻雀不僅是裝飾,也是承重構件,古色古香石鼎莊園有70多扇窗戶,有圓形的,有長方形的,也有六角形的,簡單有序,穩重而古老,姿態各異,各具特色。不僅木雕精雕細刻,石雕也精雕細磨,如玻璃、鏡子;樓閣樓道玉雕,妝容清淡;自由多樣的形式,奇思妙想。這些石雕、木雕、對聯的內容,反映了主人追求家庭和睦、耕讀傳家、詩書教化、祈求長壽的文化氛圍。應該說,丁家族史既是客家遷徙、生存繁衍、客家文化和民俗風情的最佳見證,也是客家勞動智慧的結晶,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大院裏有專門的劇場。劇院裏有舞臺,有能容納上百名觀眾的大廳,還有專門唱皮影戲的地方。據說朱德是個淘氣鬼,經常來這裏看戲,所以經常被丁甲師傅欺負。劇院每天給遊客上演三場演出。客家民俗文化展;還有關於客家人移居四川的歷史和儀隴客家人的情況介紹。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客家人是指4世紀初(西晉後期)、9世紀後期(唐後期)、13世紀初(南宋後期)從黃河流域逐漸南遷的* * *人,現分布於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湖南、臺灣省等省。據說“客”字在客家話和粵語中都讀作“Haga”,意為“客”。客家人壹代壹代遷徙。明末清初的幾十年間,由於戰爭、瘟疫和自然災害,四川人口銳減,耕地荒廢。在清朝“招納流民,酬農織布,永不加稅”的優惠移民政策鼓勵下,從黃河流域南遷的客家人隨著“湖廣填川”的移民潮進入四川。康熙皇帝還給遷徙的男人8兩銀子,給女人和孩子4兩銀子,鼓勵客家人移居四川。但成都平原的良田已被先期到達的湖廣人占據,客家人幾經周折不得不在山地丘陵定居。即便如此,飽受嶺南山區貧困之苦的客家人,依然渴望移居儀隴。儀隴縣是四川的壹個客家大縣。目前有18姓氏的客家人22萬人,占儀隴縣總人口的20%以上。據調查,儀隴的客家人都是廣東韶州乳源縣、翁源縣人,都是親戚。朱德在《懷念母親》壹文中寫道:“我家是佃農,祖籍廣東韶州,是客家人。”據儀隴縣誌記載,客家人入川後,群居生活,很少與鄰居通婚,生活在相對閉塞的山區,始終遵循著“賣祖田,寧失祖言”的祖訓,從而使歷經滄桑的客家話、婚喪嫁娶、崇文重學等禮儀習俗在儀隴山歌中流傳開來。右圖為莊園劇場演員和遊客壹起表演——客家婦女拋繡球招女婿。客家人讀遍了歷史的滄桑,踏遍了人間的風風雨雨,在漫長的遷徙經歷中成就了堅忍與勇氣。《大英百科全書》是這樣評價客家人的:“客家人男人是勇敢的冒險家,客家人女人是強壯的勞動者。”英國學者埃德爾也在他的《客家種略》壹書中指出,“客家人剛柔並濟,有壹種不欺弱、不畏* * *”的特點5438年6月+2002年2月,石鼎莊園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後,有關部門還對莊園宅院進行了全面維修,恢復了豪華舊貌,營造了周邊園林和人行步道,恢復了庭院花木和護城河道路,重修了蓮花池,並設立了川東北第壹個客家民俗文化展,被譽為“客家民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