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經絡理論的經絡特征

經絡理論的經絡特征

經絡屬於內臟腑,外絡於四肢,是運行氣血的通道。《中醫-西醫,同藥不同》介紹了十二經脈和齊靜八脈的命名,它們屬於中醫關節中的臟腑和外絡,不是以實際解剖的人體器官為依據,而是以陰陽、五行、八卦、幹支、二十八夜的氣數為依據。經絡在內屬於臟腑,在外與四肢相連,是人體內外運行和溝通氣血的通道。

經絡是經絡的總稱。“經”,有路徑之意,是經絡系統的主幹;“絡”,有網絡的意思,就是經絡。

樹枝。它們縱橫交錯,遍布全身,是氣血運行的通道。

中醫將人體的主要經絡分為十二條,也稱“十二經脈”。十二經脈打破了手的三陽經和三陰經;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經。經絡內部與臟腑相連,外部與四肢相連,從頭到腳,從腳到腹部,從腹部到胸部,從胸部到手部,從手部到頭部,再從頭到腳。周而復始。就像戒指壹樣,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見圖1)。《靈樞經》指出:妊娠初期,男女血液會合成精子,精子會發育成腦髓,然後逐漸形成人體。骨是支柱,脈是運行氣血的通道,筋是用來束骨的。肉像柵欄壹樣保護身體,直到皮膚長出堅韌的毛發。出生後,脈道內外相通,水谷入胃,血氣開始運行。經絡是用來決定生死,治療疾病,調節人體虛實的。醫生壹定不會對它們感到陌生。也就是說,人體從誕生之日起,就是靠血氣和經絡來維持生命力的。

《蘇文調經論》記載了經絡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五臟的本質、現象和規律都通過經絡反映出來。經絡運行氣血。氣血不和,百病生千變萬化。所以要遵循經絡的運行規律。紙條上解釋道,隧道是壹條隱藏的通道。經絡潛伏著不出現,所以叫隧道。氣血是人類生命的活力。當病原體入侵時,血氣就不健康了。血氣不正,就會發生變化,出現病人。但經絡能決定生死,治百病,調虛實,故應慎用。

《靈樞脈度》分析了三手陽、三足陽、結脈、督脈、任脈的走向和維度,指出這些經脈是氣血運行的大通道。經絡是內部,不離絡的是絡脈,再細分,不離絡的是太陽絡脈。邪滿血瘀者可刺孫放血,氣血充盈者可用瀉下,氣血虧虛者可用湯藥滋補。同時強調經絡之氣不能停止運行,就像水的流動壹樣,就像日月的運動壹樣。陰脈滋養五臟,陽脈滋養六腑,如無盡之圈,不可勝數。溢出的精氣灌溉五臟,滋養外面的筋骨肌膚。

靈樞根結介紹了經絡之間的相互感應和天地之氣的陰陽變化,以及根據脈象頻率推斷臟腑盛衰的規律,預測病人的死亡:齊波說:天地之氣相互感應,寒熱之氣相互傳遞,陰陽之氣相互變化,孰少孰多?殷琦是偶數(-),楊琪是奇數(-)。如果發生在春夏,則是壹個陰少陽多的季節...如果發生在秋冬季節,就是陽氣少陰多的季節...知道經絡的起止,針灸的道理壹句話就能說清楚;如果不知道經絡的起止,針灸就無從談起。.....人體經絡和氣血壹天壹夜循環五十次運行五臟精氣的次數與這個數不對應,稱為“狂生”。俗話說,如果循環次數能達到50次,五臟都能得到精氣的灌註和滋養,就能診斷寸口的脈搏,計算出它的脈搏次數。如果在五十至日中沒有休息,所有的五臟都會受到精華的影響。40到40期間有壹次停了,是臟氣故障。30到30天停了壹次,就是兩臟之氣衰竭了。第二十到中間有停頓,三臟齊失敗。十之有餘,四臟之氣衰。不到10分鐘停壹次的是五臟俱氣虛。其主要內容在《靈樞·鐘石》壹章。所謂五五開,不停壹次就正常了,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五臟的盛衰。如果脈搏忽快忽慢,就是五臟的衰退,可以預測病人的死亡不會太遠。

從上面可以看出,判斷臟腑的盛衰,預測人體的生死,經絡就像是預測天氣的晴雨表。《靈樞營養生館》詳細介紹了“飲食入胃”產生的精氣:輕者為營氣,重者為衛氣。營氣運行於脈中,衛氣運行於脈外,周而復始地流動五十次,然後會合,陰陽互連,如圓無始無終。齊威運行在25度的陰和25度的陽,分為白天和夜晚,所以氣的運動始於陽,止於陰。故午時陽盛為“重陽”,半夜陰盛為“重陰”。所以太陰主人體內,太陽主人體外,各運行25度,分晝夜。在午夜,殷琦繁榮,午夜後,它衰落。早上,殷琦筋疲力盡,楊琪開始了。正午時分,楊琪欣欣向榮,當太陽落山時,楊琪衰落,當太陽落山時,楊琪耗盡,殷琦開始遭殃。半夜陰陽之氣會合,眾人皆睡,稱為“合陰”。早晨,運行完畢,開始生氣,如此周而復始,符合天地之氣運行規律。中焦也並列於胃中,在上焦之後。它的作用是吸收精華,排泄糟粕,蒸騰津液,將其轉化為精氣,註入肺部,再轉化為血液,支持全身,是人體最寶貴的物質。所以我可以獨自行走在經脈中。血和氣是壹類,只是名稱不同,都是精氣。血是正氣。

所謂“氣血同義詞”,是指在人體內,氣以血存在,血以氣運行。沒有血液,氣就無法進出人體;沒有氣,血液在人體內就失去了活力。22難經:“氣主養,血主養。”“腑榮養人體,是陰血,心主血,脾主血,肝藏血,肺展血,在腎中引流,灌溉全身,滋養脈門,諸經脈生而養之。但血為氣所指揮,所以說氣主養,血主潤,氣行血,氣止血。”

《靈豎亥論》說:黃帝問齊伯,“我聽了妳傳授的針法,足不離營,守著血氣。十二經脈,內部屬於臟腑,外部與四肢相連。能不能把十二經脈和四海結合起來?齊波答:人在四海也有十二水,凡過水者,皆註入海中,海有東、西、北、南,稱為四海。齊波說:人有髓海、血海、氣海、水谷海,統壹對應四海。這段引文中提到的“四海”實質上是指整個世界分為四個方向:東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也就是說,魏瑩的血氣十二經脈對應著天地之氣。如《靈舒靜別篇》說:“人與天和諧,五臟應付五音、五色、五季、五味、五位;外有六腑,對應六法,六法建陰陽經,合十二、十二、十二、十二、十二、十二、十二。十二經脈,這個五臟六腑應該是天上的。“通常情況下,雖然中醫學者也知道“十二月、十二月、十二日、十二時”是天文歷法知識,但當時並不清楚這些知識的空間背景是指全球,將“十二經水”解釋為“十二條大江”,即:清水、渭水、海水、湖水、汝水、淮水、江水、河水。

《靈樞五十營》利用地球自轉壹次,反映在天球上。天球繞地球壹周有壹個大圓和28個穴的規律,來說明人體28脈中營氣的循環。同時用銅鍋滴水的方法組合經線長度:天球有28個穴,每個脈占36點,* *計1008點。人氣運行壹周,經絡運行上、下、前、後、左、右,總長16尺2尺,直接對應天上的28夜。銅鍋漏按100分鐘計算,用來分晝夜。人呼吸時,脈搏跳動兩下,戚穎在脈搏中運行三寸;壹旦吸入,脈搏也跳動兩次,戚穎也在脈搏中運行三寸。吸氣呼氣,這叫“息”,氣運行六寸。每天跑50次營氣可以保證身體健康。

這四句語錄的意思是人體從食物入胃產生氣血,氣血都是養氣衛氣,在經絡內外同時運行。氣血運行的通道——換句話說,人體經絡的長度,包括每壹條經絡的長度,都是按照壹個呼吸的時間段——“息”來衡量的,而“息”所衡量的氣血在人體二十八脈的圓周上來回流動,這與天界和二十八夜所代表的周日度是壹樣的。藥物根據其主治歸入某壹經絡或幾條經絡,簡稱為藥物歸經。這壹理論是在經絡辨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為疾病是可以分經絡的,所以治療某些疾病的藥物也就變成了針對某壹條經絡和幾條經絡的藥物。自宋、晉以來,張、(接骨)等醫家發揚光大這壹理論,為掌握藥物的適應癥提供了便利。清代徐陵《醫源論》說:“若用柴胡治寒熱,則陽之病少;桂枝能治寒熱,能治太陽之病;葛能治肢熱,治陽明病。用柴胡、桂枝、葛根來蓋它以止寒熱,避寒熱,是它的特產。因為它能治任何病,後人指任何藥。“現代醫學書籍中有很多關於歸經的記載。

經絡不僅在人體生理功能的調節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是臨床上解釋人體病理變化、指導辨證歸經和針灸治療的重要理論依據。所以《醫學導論》說:“醫生不知經絡,猶太人夜行無燭。行業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