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中原”的古義是什麽?“中原”在古今不同的含義中是什麽意思?

“中原”的古義是什麽?“中原”在古今不同的含義中是什麽意思?

中原是壹個區域概念,是指以河南為核心向黃河中下遊延伸的廣大區域。這個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被古代中國人視為世界的中心。古人常用“中國”、“中土”、“中州”作為中原的同義詞。壹般認為,中原是古代華夏部落集中的地區。其中心是古禹州。隨著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原文明的擴張,中原地區有所蔓延。文化相對先進的華夏族自稱中華,以區別於四夷族。夏商時期蠻夷周邊的壹些地區也隨著中原文化的傳播而被納入中原文化區。中原壹詞最早可以在《詩經》中找到,比如瀟雅南有好魚,這是吉日。蕭雅解南山治小宛:“中原有鈸,庶人采之”;但這些中原並不完全是地域概念,而是指“平原和原野”。近代普遍使用中原稱謂,泛指“黃河中下遊”,以河南省為主體,包括河南省周邊的廣大地區,包括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南部、山東省西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西北部等地區。狹義指河南省。“中原”壹詞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壹般指狹義的中原,即指河南省。廣義的“中原”是以河南為中心,向河南周邊省份部分地區滲透的廣大地區。中原自古以來就是引領整個中華文明發展的核心區域。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裏,它都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中原泛指河南省。河南又被稱為“中原”、“中州”。歷史上也被稱為“中國”、“中華”、“神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學家普遍認為,中原河南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中起著最重要、最具決定性的作用。河南也是從三皇五帝到北宋中國長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在地。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祥地。四千多年前,河南是中國九州的中心,所以簡稱“豫”。也被稱為“中州”、“中原”。河南是中國人早期生活的主要地方,也是當今中國大多數人的祖居地。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部分時間都在河南。自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以來,先後有夏、商、西周(洛邑)、東周、西漢(前期)、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金等20多個朝代在河南建都。中國是八大古都,河南省有四個,分別是夏商古都鄭州和七朝古都安陽。許多民族、種族和國家爭奪對中原的控制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大量的河南人為了躲避戰亂而移居國外,極大地促進了祖國許多地方的發展和中華文明的傳播。這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的搖籃。範圍演變於中華文明早期,因為“天下”、“河洛”等地名專指洛陽地區。因為夏商周的建立和河洛文化的繁榮,成為中原的心臟。先秦時期,洛邑(今洛陽)是天下的中心。隨著華夏族的四處遷徙,其活動範圍不斷擴大。春秋戰國時期,中原的概念擴展到中國的各個諸侯國,對應秦、吳等偏遠地區。自秦朝以來,中原壹詞的含義進壹步擴大,可以指黃河中下遊地區。包括今天的河南、陜西關中地區、山西和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湖北西北部、安徽北部和江蘇西北部。宋人李剛傳:“自古興國之主始於西北,據中原有東南足矣”。中原是指黃河中下遊地區。偶爾也指黃河流域。諸葛亮《列子》說:“三軍授之,中原定於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