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Y m é Yǎmén GV15【中國針灸大辭典】
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GV15【中醫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DU15【中醫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啞門穴概述漢語拼音啞門穴羅馬拼音啞門穴美國英語譯名啞門穴各
國家
壹代
編號中國GV15日本法律15
莫蘭特的VG14野夫的IVG14德國的LG14英國的Gv15美國的Go15啞門是經絡穴位的名稱(y m é Yǎmén GV15,DU15)[1][2]出黃帝內經蘇文,氣腔論,名《同仁穴圖說》原名啞門[1]。《千金翼》也是門,幾乎是啞門[3]。又名奇門(《黃帝內經》氣穴學說)、膩舌(針灸A-B經)、交舌(針灸A-B經)、交舌(外臺秘笈)、舌根(針灸南京)、膩舌(針灸南京)。屬於督脈[1]。啞門是陽維經和督脈的交點[1][3]。啞即啞聲,門即門戶。此穴可治啞,但針刺不當亦可致啞,故名啞門[1]。啞門穴主要用於治療口舌病、頭頸病、精神障礙等。,如聲嘶、舌重、舌慢、驟怒、舌強、失語、耳聾、咽痛、頭風頭痛、頸強、頸背痛、中風、腦癱、腦發育不全、癲癇、頭痛等。
4.啞門穴別名祁門(黃帝內經蘇文和氣穴學說)、普門(黃帝內經蘇文和氣穴學說)、厭惡舌(針刺A&B經)、橫舌(針刺A&B經)、橫舌(外臺秘)和舌根(針刺)
5來源《黃帝內經·蘇文·氣穴論》:奇門穴。
6穴名啞,門為門戶。此穴可治啞,但針刺不當亦可致啞,故名啞門[1]。
面團,說文:“哎,妳說不出來。”《正字通》:“聲與音不同,義相同。”只是又啞又啞。門,通道,關鍵點,意思是重要的地方。此穴直接進入後發際線中間發際線第五部分,與舌相對。它是督脈和陽經的交匯點。因其具有疏通經絡、開竅、治療失語癥的作用,又因其主治功能而得名啞門。穴位是治啞巴的地方,也是啞巴的門。《甲乙經》卷十二曰:“舌慢,舌不能言,刺門。”[4]
7特定啞門是陽衛脈與督脈的交點[1][3]。
8頸椎[5]
9啞門穴定位標準:啞門穴在項部,發際線正中上方0.5寸,第壹頸椎下方[6]。
啞門穴位於頸後區,第二頸椎棘突上凹陷處,後正中線上。端坐,頭部微前傾取穴【1】。
啞門穴位於頸部中線,距發際線0.5寸,第壹、二頸椎棘突之間(銅仁穴針灸示意圖)[3]。
壹個說“在後發展宛宛。”
督脈中啞門穴的位置
啞門穴在頸椎中的位置
啞門穴在頸椎中的位置
頸椎(肌)中啞門穴的位置
頸椎(骨)中啞門穴的位置
10取啞門穴的方法是坐直,頭部略前傾,取穴於發際線內0.5寸的凹陷處。
啞門穴位於頸後區,第二頸椎棘突上凹陷處,後正中線上。端坐,頭部微前傾取穴【1】。
坐直,頭微微前傾,取穴於後中線發際線0.5寸處[7]。
快速取穴:啞門穴沿脊柱位於發際線的上半部[8]。
11啞門穴的解剖啞門穴下是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斜方肌之間、頸部韌帶(左右半棘肌之間)。淺層有第三枕神經和皮下靜脈。深層有第二、三頸神經後支的分支、椎外(後)靜脈叢和枕動靜脈的分支或分支。
11.1級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斜方肌之間→項韌帶(左右頭夾緊肌之間→左右頭半棘肌之間)[1]。
皮膚→皮下組織→項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9]。
11.2神經血管淺層有第三頸神經後支及其伴行動脈。深層分布枕大神經和枕動脈;深層可以穿透包膜,損傷脊髓[9]。
有第三枕神經和枕動靜脈的分支[3]。
12崖門穴的功效與作用有祛風熄風、開竅醒腦的功效。
啞門穴有通絡清意識的作用[1]。
啞門穴是督脈和陽經的交匯點,也是惠陽九穴之壹。故可治療啞、失語、精神病及督脈運行部位的疾病,是治療啞、失語的常用穴[10]。
啞門穴有開竅作用,故主治失語癥、癲癇病[10]。
啞門穴具有通絡開竅的作用,為回陽九針之壹,可用於各種癥狀[4]。
13啞門穴主要用於治療舌口疾病、頭頸疾病和精神障礙,如聲音嘶啞、舌質重、言語遲緩、突發急突、舌強、失語、耳聾、咽痛、頭風頭痛、急性頸痛、腰背僵硬、中風、腦癱等。
啞門穴主要用於治療舌體及舌部疾病,如聲音嘶啞、舌重、言語停滯、舌慢、咽痛、頭風頭痛、落枕、項後痛、脊柱僵硬、癲癇、癔病、精神分裂癥、中風、腦癱、腦發育不全[1]。
啞門穴主要用於暴怒、舌強、癲癇、頭痛、落枕[9]。
啞門穴主要用於頭痛、失語、突發、啞、舌重、舌慢、耳聾;瘋癲、癲癇、癰、癔病;強頸壯脊[7]。
啞門穴主要用於突發性癔癥、失語、頭痛、落枕、脊柱僵硬、耳聾、癲癇、精神分裂癥、癔癥、腦發育不全、腦癱等[3]。
可用於治療舌無力、暴怒、落枕、脊柱僵硬、癲癇、腦癱、舌骨肌麻痹、腦膜炎和脊髓炎。
14針灸方法14.1針灸方法[3]
壹般直刺是0.5 ~ 1.0寸[1][3]。
直刺或向下斜刺0.5 ~ 1英寸[9]。
坐直,使頭微微前傾,放松項肌,慢慢向下頜刺入0.5 ~ 1寸[7]。
註意:
沒有深深的刺傷。
不宜深刺延髓,以免誤傷[1]。
不要斜向上或深向上刺[9]。
因為深部靠近延髓,所以針刺的角度和深度壹定要嚴格控制[9]。
14.2禁止艾灸【1】。
《針灸大成》說此穴禁灸,使人啞口無言,因其靠近舌、咽、腦,故不宜上火。所有穴位都可以針灸治療,怕針灸的人按揉三用。[4]
可以艾灸,但不適合疤痕灸[7]。
啞門穴配伍15啞門穴與厲安全、二門、聽宮、聽會、壹峰、合谷配伍,治療聾啞[1][7]。
啞門穴、風府穴用於治療角弓緊張[1]。
啞門穴配合任重、後溪治療癲癇[1]。
帶關沖的啞門有通陽開竅的作用,主要用於強舌不言。
啞門穴配以風府、合谷,有醒腦開竅的作用,主要用於沈默。
啞門配田童、止陽,具有散寒除濕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劇烈頭痛。
啞門配溝、足三裏、大鐘治癡呆[7]。
啞門配陽谷、腕骨、脈象和勞動宮可治癰和手指疼痛[7]。
啞門配溝、大椎、怪腰治癲癇病[7]。
啞門配湧泉、關沖、風府,可治舌慢突[7]。
16特效* * *杜門點特別。如果* * *不正確,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會造成失聲,所以* * * [8]的時候要小心。
17文獻綜述針灸A-B經典:督脈與陽痿的相遇。
針灸經典A、B:不要艾灸,很尷尬。
針灸經典A、B:強項,刺門。舌頭慢,不會說話,刺門。
銅仁穴位針灸圖解:項強,舌慢,陽氣盛熱,鼻血不止,頭痛風大,汗不出,冷熱風拘攣,脊柱強,癰腫,癲癇重,頭重。
針灸大成:主舌無聲重,陽氣盛熱,出血,寒熱,啞風,強脊,癰癇,頭風汗重。
針灸:擡頭取之。
《比喻經·畫翼》:主治:強頸無字,陽過,出血,脊柱僵硬,癲癇,頭痛,寒熱,驚風,中風,昏迷,猝死,神誌不清。
《生肌宗錄》:後腦勺啞穴不能傷,傷則啞。針刺任重、天突穴為宜,可分為兩穴。
《玉龍歌》:偶有失聲之難,啞門在壹分二筋之間。知淺識針,不要深刺,說話聲音還是安全的。
《惠陽九針之歌》:老宮中啞門三陰關節,湧泉太溪中間交匯,繞跳三裏,與山谷融為壹體。這是惠陽的九針穴。
18啞門穴研究進展18.1針刺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研究發現,針刺啞門穴和腎俞穴對腦炎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有壹定的影響。針刺後全血粘度下降,全血還原粘度下降,治療前後差異顯著。同時觀察對腦血流圖的影響,陡波較治療前增加65438±04.4%,有顯著統計學差異。[7]
針刺獨門、風府穴可明顯降低血液凝固程度(P < 0.01),增強血漿纖溶系統活性,降低纖維蛋白原含量,有利於腦出血血塊的溶解和吸收。[4]
18.2對血細胞的影響針刺假門和蓋華能升高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總數,降低嗜酸性粒細胞。針刺啞門還能減少淋巴細胞,促進骨髓造血功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