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能,妳想過什麽樣的生活?
比如去大理洱海的海邊找壹個靠海的住處體驗清風,把原來城市裏的同事、客戶、霧霾、早晚高峰時間隔離開來。或者呆在家裏,直接把手機調成靜音,拿起壹本喜歡的書慢慢讀,把原來的焦慮、緊張、壓力全部隔絕。
妳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麽樣的?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這樣描述:希望自己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不受空間限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從中獲得物質和精神上的成長。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真的很讓人向往。
但前提是妳值得擁有!
不努力,怎麽可能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不努力,哪裏有時間去欣賞詩和遠方?“只有通過努力,才能擁有財務自由,選擇自由,甚至人格自由。”
只有努力,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二,努力有尊嚴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很多時候,努力是為了賺錢,很多時候,錢是自由。很多時候,錢就是尊嚴。
很多人應該看過電影《中國合夥人》。如果用壹個詞來形容男主角程(現實中是新東方的於),我相信“土鱉”這個詞壹定會大行其道。當然,這是形容創業前的程,而別人創業成功了,就不得不稱之為“金龜婿”了。
為了考上大學,他不得不復讀三次。三次,需要多堅決。我們很多人都說高三被榨幹了。他們學了三年,他家沒錢給他。他跪在地上,祈求年邁的父母再給他壹次機會。為了改變命運,他選擇了下跪,因為他知道,只有努力學習,才能給自己站起來的尊嚴。
後來他上了北大,“土鱉”這個詞到處跟著他。他的年度考試成績在班裏排倒數第二,但他沒有放棄,依然默默的工作,直到把壹本英語詞典翻了個底朝天。後來,大家都知道了這個故事。他憑借自己出色的詞匯量,創辦了壹家英語培訓機構,最終公司在美國成功上市。他也從“土鱉”變成了“金龜”。他的努力使他能夠有尊嚴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並得到壹份好工作。
第三,有人說我這麽努力讓自己成功的速度比父母變老的速度還快。
《將死求生》中王燕輝老師飾演的張長林告訴:世界上只有壹種病,就是“窮病”。就兩個字就讓人心理上特別難受,因為窮的買不起正品藥,房子沒了,家也跨了。這就是現實生活。
父母總有壹天會老的。不努力,難道不是讓生病的父母睡在醫院的角落或者為了醫藥費放棄治療嗎?
孩子想養又不離不棄,那麽努力,就是為了讓自己的成功比父母老的更快。
第四,努力成為更好的人。
妳壹定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郎朗演奏的八分鐘鋼琴曲《星光》。不記得的話可以看他最近的綜藝《青春左右遊記》,裏面他變胖了,輕松了,娶了壹個漂亮的才女。
他精湛而充滿激情的表演迷住了全世界。可誰知道,沒有不懈的努力,就沒有現在風光無限的郎朗。郎朗三歲時開始學習樂理、指法等基本功。上學後,他每天早上6點練琴壹小時,中午再練壹小時,放學後再練壹小時。這種勤奮的練習持續了很多年。最後,郎朗化為蝴蝶,創造了自己的音樂神話。
有了金錢的自由,才有選擇的自由,甚至人格的自由,這都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獲得。於是那些不努力,得過且過的人,被人念叨,被人指責,被人歧視。妳覺得應該嗎?
五、正確的打開方式:
1,堅持壹個專註的目標。
很多人也知道努力,但總是朝三暮四。昨天寫了壹篇網文,發現沒人看。今天換了個短視頻,發了幾個視頻。發現沒人喜歡,又去做微信生意。
奇怪的是,這種盲目的努力能夠成功。妳應該專註於壹個子領域,繼續深挖,就像創業聖經《從0到1》說的,只要妳能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到同行的10倍,妳就能超越競爭對手。
在任何領域,不積累至少壹萬小時就像急功近利,不要臉。
2.找壹個可以模仿的例子。
盲目的努力不僅效率低下,還會消磨妳的心情。找壹個妳打算繼續深耕的大boss,在像素級別模仿學習,這樣可以事半功倍。成功不可復制,但成功必須有自己的規律。
3.學會尊重規則和職業。
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的規則。我們熟悉規則,善用規則,最終成為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尊重職業,做專業人士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