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體育科學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科學的形成和進步以及體育運動的發展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壹門新興科學。有組織的體育科學研究始於20世紀初。1912年,德國成立世界1運動醫學協會;1924年,日本成立國家體育研究所;1928,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成立;1932年,蘇聯在莫斯科體育學院設立科研部,後來發展成為莫斯科體育學院。世界上真正開展體育科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20世紀初,體育科學研究首先在德國和日本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範圍內真正開展了體育科研。其學科的建立和發展大致經歷了派生、疊加、綜合三個階段。比如生理學應用於體育研究衍生出體育生理學,統計學應用於體育產生體育統計學等等。體育科學新興學科不斷湧現,完全符合當代科學不斷分化融合的大趨勢。中國是在建國後才組織體育科研的。65438-0954年,北京體育學院首先成立研究部,開始培養研究生,開展體育科學研究。65438-0958,國家體委運動科學研究所成立,衛生系統成立北京運動醫學研究所。此後,上海和黑龍江體育科學研究所相繼成立,成都體育學院設立了體育史研究室、運動醫學研究室和附屬體育醫院,研究和治療運動損傷。到1979年底,全國共有體育科學研究機構17個。我國體育學院和師範學院的體育系正朝著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方向發展。
中國的體育科學研究是在國家體委的統壹規劃和領導下進行的。1956 1全國體育科學報告會在北京體育學院舉行。1960年召開了1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討論制定了體育科學研究的方針、任務和三年發展規劃。1964年召開國家體委體育科學工作委員會,同年召開1全國體育科學報告會。1977年召開了全國體育科技規劃會議,起草了1978至1985年全國體育科技發展規劃,確定了研究的主要內容。65438 ~ 0979年召開了第二次全國體育科學會議,研究了體育科研機構今後的任務、建立和完善。1980年召開的第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報告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論文628篇,比1964增加了近壹倍。1978期間,三位體育界代表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12成果獲得重要科研項目獎。1980,由國家體委、教育部、衛生部組織1500余名科技工作者和教師參與的“我國青少年兒童身體形態、機能、素質現狀、特點及部分規律研究”重大項目。這是研究中國國民體質的重要基礎設施。基礎理論的研究可以促進體育科學的發展更加完善,有利於技術和方法研究的發展和提高。這方面值得註意的是:
體育術語研究
這是體育科學理論的邏輯起點,也是學術討論的基礎。因此,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這方面的研究。為此國際上成立了國際體育術語協會,體育術語出版1974。
研究體育科學的分類
體育科學分類體系是人們對體育運動內在規律認識的反映,是體育科學體系建立和發展的基本條件。這是近年來國際上越來越重視的研究課題。
關於人體某些功能和結構的討論
這是為了進壹步挖掘人體的潛在能力,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從1976和1980兩屆奧運會期間召開的世界體育科學大會上報道的論文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這方面的。如神經肌肉調節和肌纖維結構、生物化學和內分泌過程等。1980第22屆奧運會期間召開的科學會議上,確定了生物科學正在研究的基本問題是:人體對運動負荷的生物適應性;決定和限制人的體質的生物因素;體力活動對不同年齡和性別人群機能狀況和健康狀況的影響。其他方面包括:影響體育發展的最重要的社會因素;受遺傳因素和外部環境制約的兒童體格發育特點;女子體育的社會問題和組織問題。65438-0980美國運動醫學年會上發表的論文,大部分是基礎理論課題,如“肌肉的蛋白質調節研究”、“人體的肌肉骨骼功能”、“運動時氣體交換的動力學”等。專註於競技體育
運動技術水平是壹個國家文化、科技水平的反映。因此,許多國家把體育科學研究的重點放在競技體育上。有些人甚至認為,訓練理論和方法日益成為體育科學的核心。高超的運動技術水平是人的身體素質、技能和智力的集中體現,因此對競技體育的研究影響和推動了壹些學科的發展,如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心理學等。許多國家都在研究這樣的問題,如運動訓練的理論和方法,運動訓練的基本客觀規律以及這些規律在教練員和運動員活動中的體現。
重視綜合研究
體育科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非常復雜的人。只有與不同學科的不同方面合作,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規律。因此,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方法上,壹是各學科專家組成綜合團隊;第壹,嘗試拓展研究者的知識領域,從不同學科進行研究。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需要不斷提高體育科學家的基礎理論水平,盡可能掌握現代科學的理論和技術。註重引進現代科技成果,不斷改進體育科學研究的儀器設備,也是近20年來體育科學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例如,技術膠片分析儀、三維測力計、高速同步立體攝像機、多道生理記錄儀、自動心肺功能分析儀以及用於數據處理和信息存儲與檢索的電子計算機已廣泛應用於體育科學研究。
重視情報數據的研究
報刊資料的收集和研究是把握國際體育科研動態、吸收成果、減少重復勞動、提高科研效益的重要環節,是整個科研工作的前哨。因此,許多體育發達的國家都建立了信息研究機構,壹些國家已經使用計算機來存儲、檢索和處理文件和數據。
重視國際體育學術交流。
隨著體育科學的快速發展,新思想、新學科不斷湧現,需要通過學術交流相互溝通,促進體育科學的進壹步發展。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視體育學術的國際交流。為此,許多國際體育學術組織相繼成立。這些組織每兩、四年召開壹次1代表大會,積極組織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各國的體育學術組織和活動也越來越多,國與國之間的學術交流也非常頻繁。體育科學體系的內容非常廣泛。三大類中的基礎學科是指哲學、數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體育領域的應用,如運動形態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醫學、運動心理學、運動哲學、運動統計學、體育史等。體育哲學以整體的體育科學為研究對象,研究體育中的人生觀、科學觀、科學方法論等哲學問題。它是體育科學的重要理論基礎。還有體育情報學,體育比較科學。前者是體育科學中服務於所有學科的輔助工具學科,後者是將比較方法應用於體育領域的科學。它縱覽國內外各種社會的體育現象,探索體育歷史、思想、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規律,展望世界體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運動技術學科包括各種運動項目和相應的理論。比如各種運動的理論與實踐,以及運動手段、體能訓練、運動訓練、運動競賽的原理與方法,都屬於這壹類的現有學科。運動學和測量運動效率的方法是在這壹類別中建立和發展的課題。運動學是研究人體運動產生和發展的壹門新學科。運動效能的測量方法是壹門定量分析運動、教學或訓練質量的學科。
體育社會學是指對體育社會現象的研究,它不僅研究體育與社會其他方面的關系(如與經濟和社會制度的關系等。),而且還研究體育內部活動的社會關系。其中,學校體育是壹門耳熟能詳的學科。體育社會學是研究體育的社會屬性的學科,包括體育與社會的關系、體育在社會中的作用、體育的社會結構等。在體育社會學中,有些國家還有體育行政和體育管理。體育行政管理是研究如何在體育事業中充分發揮國家、社會團體、基層組織和個人的積極性,使體育事業有組織、有計劃地發展的壹門學科。體育管理是研究如何計劃、組織、指導、監督和調節全社會的體育工作,以取得最佳社會效果的壹門學科。此外,還有對不同職業和不同健康水平的人的社會體育的研究,以及對病人和殘疾人的特殊體育的研究。
這三類學科是相互關聯的。基礎學科為研究其他學科的具體規律和原理提供理論基礎,其他學科為基礎學科探索普遍規律積累素材。各種學科要協調發展。基礎學科特別是新建學科的理論建設,需要長期的、艱巨的、創造性的工作,更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體育科學體系不同於教學體系,其實際內容包含並超越了教學體系。教學體系也在發展變化。在體育院系的教學中,要從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出發,根據體育科學體系的結構和內容,建立各自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