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容的三個完整形式。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三種形態分別是實踐形態、理論形態和制度形態,它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更加全面和豐富。同時提出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新型“四化”道路。相比十七大的“五個現代化”,即“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十八大的新“四化”更準確地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問題,對“三農”問題表現出更多的關註。
首次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小康社會,我們並不陌生。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十七大提到“努力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十八大從“建設”到“完成”,壹個字的變化,折射出我國發展階段的重大變化。“建設”是過程,“完成”是結果。壹字之差將小康社會的美好圖景更具體、更生動地呈現在人民面前,給了人民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首次提出了城鄉人均收入“翻壹番”的目標。這是壹個非常明顯的變化。黨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黨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黨的十八大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壹番”。這樣的變化,從經濟總量到人均GDP,再到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說明我們不是壹味追求經濟總量的快速增長,而是更加註重經濟發展的質量,更加註重居民收入的提高,表明我們對未來人民生活幸福的關註。
首次明確提出兩個“五位壹體”。第壹個“五位壹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早在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就首次提出要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設。這種“三位壹體”的總體布局從黨的十三大壹直延續到十六大。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總體布局加大社會建設,拓展為“四位壹體”。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總體布局,擴展為“五位壹體”。第二個“五位壹體”是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即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兩個“五位壹體”體現了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和實踐達到了新的水平,構成了黨和國家新的戰略布局。
生態文明建設第壹次獨立出來。這是歷屆黨代會上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等新的發展理念。黨的十七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寫入報告。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論述“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壹體”總體布局,表明我們走綠色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從更高的位置考慮子孫後代的利益和中華民族的可持續發展。
協商民主首次寫入黨代會報告。在村民自治、社區自治等民主實踐的基礎上,十六大報告提出“豐富民主形式”。黨的十七大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寫入報告。黨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將選舉民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相結合,這表明中國在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進程中又向前邁進了壹步。
我第壹次用24個字從三個層面勾勒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角度,倡導自由、平等、正義和法治;從公民個人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第壹次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進行了高度概括,從“興國之魂”的高度對社會主義主流思想進行了明確界定。
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黨的建設這壹科學命題,並將其作為黨的建設的題中之義。“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在十七屆四中全會上首次正式提出。這次作為黨代會報告的壹個小標題,充分說明黨的建設要緊緊圍繞推動科學發展。同時,在黨的建設主線上增加了純潔性建設,變成了“抓好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些確立了黨的建設的新主題、新格局,表明我們黨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更加自覺、全面、深刻。
首次提出開展以“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的十八大更加強調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作為黨的壹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把密切聯系群眾、始終服務群眾作為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提出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充分體現了黨的憂患意識、遠見卓識和依靠群眾的清醒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