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人類發展的本質是什麽?什麽是真正的發展?

人類發展的本質是什麽?什麽是真正的發展?

妳好

面子發展的本質是人格發展。

摘要:全面發展不是壹個數量概念。全面發展的本質是個性發展。全面發展側重於全面的基礎方面而不是所有方面。個性發展的理念不僅更接近創造教育,而且形成了對德智體美更準確的認識。衡量社會發展積極意義的壹個基本標誌就是社會為豐富的個性的充分發展提供了什麽條件,衡量教育積極意義的尺度應該在這裏。

關鍵詞:全面發展;個性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

半個世紀以來,“全面發展”壹直寫在我們的教育方針中。它的不變性和壹致性顯示了這壹政策的生命力。然而,教育政策的確定性並不妨礙教育思想的活躍。其實這個政策雖然基本沒變,但也不是壹點沒變。比如延續了40多年的“德智體美”概念,幾年前就被“德智體美”概念取代了。教育思想活動對政策的完善和更準確的理解有積極作用。教育政策的確定不是壹成不變的教育思想,就像壹部經典文本壹直被解讀,文本沒有變化。在不同的讀者眼中,它的結構和形象並不完全相同,甚至同壹文本在不同時間被同壹讀者看到的形象也可能發生變化。

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有過不同的理解。有兩個基本認識:壹個是“德智體全面發展論”;二是“能力全面發展論”。[1]我們還是可以認為這是對同壹文本的不同解讀。

本文是對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再學習,並從馬克思理論的啟示出發,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提出壹些看法。我們不能認為這種觀點是對馬克思理論的解釋,更不能自命為對馬克思理論的唯壹正確理解,而其他理解都是曲解。本文從馬克思、恩格斯那裏得到啟示,提出了這樣壹個命題:“全面發展本質上是個性發展。”下面,將論證這個命題。顯然,這個命題既不同於德智體全面發展理論,也不同於能力全面發展理論。

壹.人類發展狀況

首先,暫且不說“全面”,只討論人的發展。

孔子提倡“終生學習和教育過程”。[2]

蘇格拉底希望像壹個“無”的仙女壹樣“接近神性”“接近完美”。[3]

柏拉圖理想中的人是“使智慧和激情兩部分適當放松,適當配合,達到和諧”的人[4]

亞裏士多德把人的靈魂分為三部分,但認為教育目標要“兼顧人的靈魂的各個部分和人的生活的各個方面”[5],也要成為壹個和諧的人。

聖西門和歐文的理想是“每個人受到的訓練和教育,都能使他們以最好的方式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力量”[6]。

席勒認為,“教育的目的是把我們的感性力量和精神力量作為壹個整體來訓練,使之盡可能地和諧”。[7]

王國維的“完整人格”和陳鶴琴的“健全人格”都體現了全面、和諧、全面發展的思想。

古往今來,所有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都特別關註人的發展。馬克思當然屬於這類思想家和哲學家。馬克思更高明的地方在於,他不僅從人,而且從社會的發展來看待人的發展,認為人的充分發展是在生產力充分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實現的。因此,其社會理想是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人的發展與生產發展相協調的理想。

什麽是* * *資本主義?* * *無產者向往什麽?馬克思恩格斯的回答:是“每壹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和能力”的社會[8];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態[9];“個人的全面發展不再是壹種理想、壹種責任等等。直到外部世界驅動個人才能的實際發展,這才是* * *實業家們所向往的”[10]。人的發展在未來社會理想中的核心地位和“由個人自己控制”的有保障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密切相關的兩個方面。

有些學者認為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只是從社會關系的角度來看的。這很可能是壹個誤解。“人也是按照美的規律塑造自己”[11];“自由自覺的活動恰恰是人的特性”[12];人是“把自己的生命活動變成自己的意誌和意識的對象”的活生生的存在物[13];“人的根本是人自己”;“人是人的最高本質”[14];.....這些話應該可以澄清這個誤解;這些基本觀點與社會變革有什麽關系?“德國唯壹實際的解放是從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本質的理論中解放出來”[15],“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這是壹個非常明確的答案。考慮社會問題的立足點是人,人的解放和人的發展。如此明確的結論,如此重要的理論,顯然對除德國以外的任何國家都是成立的。

第二,全面發展的“全面”主要不是壹個數量概念。

人類發展是壹個目標。但是,我們需要進壹步追問:人應該有怎樣的發展?“全面發展”是基本答案之壹。但是,我們又要問:為什麽要全面?

把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僅僅歸結於社會需要,這又是壹種誤解。相反,是馬克思指出了他所處的時代(資本主義時代)和當時的社會影響和制約了人的全面發展。因此,為了人的全面發展,我們應該改造和改造社會,使社會更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努力滿足人的發展需要。

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不僅建立在人的解放的基礎上,而且建立在“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質”的理論和對人的本質的進壹步分析的基礎上。“現實世界中,個人有很多需求”,“他們的需求就是他們的本性”。【16】人有“各種興趣”,也有各種“個人才能”。[17]這不僅說明了全面發展的必要性;也顯示了全面發展的可能性;再加上社會的變化,教育的進步,就可以談現實了。人的“多樣興趣”和“才能”的潛力,為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人類解放的目標提出了全面發展的必要性;社會變革和生產力的解放為全面發展提供了現實(換句話說,生產力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在理想社會中,“生產勞動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是解放人的手段”[18]。人的全面發展不僅關系到生產力的發展,而且關系到生產勞動性質的變化。

更具體地說,生產力的發展應該達到這樣壹種水平,即人們可以“根據社會的需要或自己的愛好,從壹個部門輪流轉到另壹個部門”,並通過“全面流動”來保證全面發展。這也需要教育,“教育會讓他們擺脫現代人人分工造成的片面性”[19]。人不是天生就能有效全面流動的,教育為此提供了條件,教育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開展的有效活動可以提供有效的流動條件。

馬克思的論述從多方面告訴我們,全面發展的“全面”主要不是壹個量的概念,“全面”並不意味著包羅萬象。我們將相應的原因細分如下:

1人有“多樣”的興趣和才能,我們這裏說的“多樣”,不能表述為各種各樣,各種各樣的個體。全面發展的“全面”更好理解為多方面、多樣化、多元化發展。

2作為壹個人類(正如馬克思常說的),其全面發展的實現是壹個歷史過程;某壹歷史階段的現實的個體發展,是在其歷史條件下的相對多面的發展(個體差異在壹定條件下也與教育、環境等因素有關)。

全面發展,其實就是向著全面發展,只有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才能談全面,從歷時的角度來看是全面的。從* * *時效性來看,每個時刻下都是相對全面的,也就是相對片面的。從結果來看,壹個人再全面,也是在相對不全面的過程中走向相對全面的。

如今,隨著工業的發展,尤其是第三產業的發展,“藍領”和“白領”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勞動力的轉化加快。“在壹些西方發達國家,平均每個人壹生要換7次工作”[20],多次換工作會促進多種發展。壹方面,生產品類的極度增加和工藝、產品更新率的加快,促成了轉型的加速和增加;另壹方面,終身教育支持人們在面對這種不斷增加和加速的情況下改變的可能性。但是,這七次只通過1次,2次,3次到達。即使達到7倍,也不是包羅萬象。但可以說,生產力的發展,教育的成效,正在使人們逐漸擺脫“片面性”,告別“畸形發展”(馬克思用的都是這個詞),正在走向全面的征途。

幾乎每壹個教育工作者都能品味到,我們談全面發展談了幾十年,而在這幾十年裏,片面性幾乎與我們形影不離。然而,雖然片面的陰影壹直籠罩著我們,但我們從未放棄對全面的追求,教育的理想像永恒的火焰壹樣燃燒著。

片面性與我們密不可分,我們總是在和片面性打交道。那麽,如何應對片面性呢?其實我們不需要看到任何壹邊倒的攻擊。例如,如果學生在數學、科學、文化、天、地、健康、文學、歷史、哲學、...或者在生物化學方面壹邊倒,沒必要很在意;琴棋書畫,學生更喜歡棋類還是繪畫都無所謂,如果也叫壹邊倒的話。需要特別註意的是那些可能導致人類非正常發展的片面性,防止那些可能阻礙人類全面發展的片面性。比如重數學輕文史,對人的正常充分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應該克服。

所以可以說,全面發展特別註重壹些基礎方面(不是所有方面)的發展。對此,我們將在下壹個問題的討論後進壹步闡述。

第三,全面發展,本質是個性發展。

我們先來看看馬克思恩格斯是怎麽說的。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1857-1858)中說,取代資本主義“物的統治”的新的社會形態,其特征是“以個人的全面發展及其* * *同其社會財富相同的社會生產能力為基礎的自由人格”[26551這裏說的是全面發展,但落腳點是以此為基礎的自由人格。而且,馬克思再次把人的自由個性的發展與理想社會聯系起來。

馬克思在談到“大多數個人”與“個人”的關系時,提到了“人的才能的發展”和“人格的相對高度的發展”。【22】這裏強調的是人格發展,而且是高度發展的。

馬克思在指出剩余勞動的歷史貢獻時,說它“為豐富的個性的發展創造了物質條件”[23]。人創造的剩余勞動為自己個性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或者說,人在創造剩余勞動的同時,也為自己個性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過去的歷史為豐富人格的發展創造了壹定的條件,未來將為自由人格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馬克思和恩格斯談到在更多的地方發展人的才能、能力、興趣、需要和愛好...[24]這些雖然沒有直接表示為個體性,但都屬於個體性的範疇。

這樣,從內容上看,馬克思說的主要是個性的發展,豐富個性的發展,自由個性的發展。如果主要從量的方面來說,是全面發展;如果主要從內涵來說,是個性發展;綜合來看,全面發展本質上是個性發展。關註這壹點並不是拋棄全面發展的提法,而是引起對全面發展本質的關註。看來確實存在壹個需要全面全面發展的問題。

在這裏,有必要稍微解釋壹下人格的概念。

哲學意義上的人格是相對於性而言的,性是壹切事物的特征,個性是壹個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征。

美學和藝術意義上的人格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壹個是作家的風格,即創作個性;二是指作品的個性,或者說形象的個性。

心理學意義上的人格更不壹樣。人格是“壹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即具有壹定傾向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人格結構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是由復雜心理特征的獨特組合構成的壹個整體。這些層次是:(1)完成壹項活動的潛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2)心理活動的動態特征,即氣質;(3)完成活動和任務的態度和行為特征,即人格;(4)活動傾向的特征,如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等。”【25】當然是需求、愛好、興趣等。也屬於傾向性心理。可見,馬克思的天賦、能力、興趣、愛好、需求,都是心理學意義上的人格。

個性是獨壹無二的,但每個人都有獨壹無二的個性這壹事實卻成了人類的* * *;人格不是單壹的,它是復雜心理的綜合構成,就像“他們的需求就是他們的本性”,人的人格就是人的本性。

有壹點需要歷史地分析。在馬克思時代,心理學還沒有脫離哲學母體,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因此,不能說馬克思是把心理學意義上的人格作為壹門獨立學科來談的,但可以說,馬克思作為壹個哲學家,以更廣闊的哲學視野關註人及其人格和人格發展。

還需要指出的是,在心理學意義上,人格和個性是同義詞,所以人格的發展意味著個性和整個精神面貌的發展。但在倫理和法律意義上,人格有著不同的含義,它的儲存範圍相對狹窄。這進壹步說明,人格應該從心理學意義上來理解。

因為人格本身是“多層次的”、“多方面的”,是“總的”、“整體的”、“整體的精神面貌”,所以,人格發展包含著全面的含義,它不僅是全面的,而且是綜合的、層次的、結構化的,而不僅僅是定量的。壹方面,人格是“整個精神面貌”,另壹方面,人格是“獨特的心理特征”。[26]所以,人格發展意味著全面性和獨特性的統壹,是* * *和個性的統壹。因此,人格的發展既包括“個體獨特心理特征”的發展,也包括“整體精神面貌”的發展。

如果把全面發展的“全面”僅僅理解為數量意義上的全面,就很容易產生疑問:如果壹切都可以,但只是壹般,那好嗎?事實上,如果“全面”是指各個方面,那麽各個方面的高水平發展是不可能的,各個方面的平均發展意義不大。這進壹步說明,個性發展更準確、更深刻地反映了全面發展的積極意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全面發展的本質是個性發展。

第四,全面發展應該是壹些基本方面的發展。

全面發展的“全面”主要不是壹個數量上的概念。畢竟有壹定的量化意義。這使我們回到討論由基本方面所體現的全面性。

華從小熱愛數學,後來壹生從事數學科學。但是,華仍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同時又表現出優秀的整體精神風貌。這可以說是壹種協調和諧的發展,也可以說他是壹種優秀的人格發展。如果只從量的方面考慮,不說各方面,只是在運動方面,由於他的身體缺陷,他基本沒有機會參加特別需要下肢力量的體育活動;而且就知識領域而言,他的“獨到之處”是數學,而不是方方面面。即使數學在其100多個分支中仍有不熟悉的方面,但不能因此得出他沒有完全發展的結論。

姚明從小熱愛籃球,現在以籃球為職業。但是,他不僅打籃球,各方面都有學習。同時,他善良體貼,自信謙遜。他清晰幽默的談吐顯示了他的修養。他對集體的熱愛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也充分展示了他的“整體精神面貌”。他的發展很有個性。同時,我們能說他發育不正常嗎?他在壹些基礎方面的發展,足以讓我們更準確地理解這種人格發展的優秀。從數量上看,他僅限於球類運動,乒乓球、曲棍球,……他都不會,但我們不能認為他沒有發育完全。

有哪些基本方面?甚至會問:為什麽是基礎?為什麽體現了全方位的基礎方面?考慮的基礎還是要有利於個性的充分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

有研究者指出,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指的是能力的發展”。[27]而馬克思所說的全面發展的能力“也就是體力和智力的能力”[28]體力和腦力的發展當然是發展的基本方面。

但說到能力,大部分只是像某些解讀那樣,指智力的範疇。事實上,如果把能力看作是“人們成功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人格和心理特征”[29],那麽能力就不壹定屬於智力範疇。不是有句口號叫“學會關心”嗎?關心,愛護,熱情,...這不僅僅是智力範圍內的,還需要在這些方面進行學習,這是需要通過學習獲得的能力。體貼和體諒別人當然是能力,但不完全是智力。準確地說,這是道德智慧的範疇。因此,能力的發展(人格發展的重要內容)應該是理性智慧、實踐智慧和道德智慧的協調發展。

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人的全面發展方針在實施中實際表現出來的問題,與其說是我們對各個方面或各個方面不夠重視,不如說是我們對壹些基本方面不夠重視。

人的基本方面,從廣義上講,是生理和心理。在心理學方面,基本發展的應該是認知心理學和非認知心理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非認知心理學的忽視,而非認知心理學對人的全面發展乃至認知發展尤為重要。

在認知領域,也可以說有壹些基本方面(可以稱為第二層次的基本方面),有邏輯能力和直覺能力構成的基本方面。在知識方面,有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的合理構成(雖然不同的人可能有非常不同的構成,但任何壹個方面的嚴重不足都會影響人格的充分發展,尤其是作為壹個現代人)。

當全面發展的本質被理解為個性發展時,也便於我們對德育有更準確的理解。從人格發展的角度來看,道德發展應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誌、道德行為等基本方面的協調發展,道德教育不應僅僅理解為道德認知問題(目前道德教育實踐的癥結之壹)。

當然也可以說全面發展的壹些基本方面是德、智、體、美。但是,正是對個性發展的理解,才能幫助我們看清這些基本方面的相互關聯和交叉,以及它們的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從而更好地從三維的角度來看全面發展。

個性不壹定導致創造,沒有個性發展肯定沒有創造;沒有個性的充分發展是很難走向創作的,個性的充分發展是創作的必由之路。把全面發展理解為平均發展,各方面平均發展,與創造教育相去甚遠,把全面發展理解為個性發展,更接近創造教育。

不用擔心個性發展會和社會發展背道而馳。事實上,每個人個性的充分發展不僅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基本源泉,而且“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所有人自由發展的條件”[30]。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生產黨宣言》中所說的,這是他們關於理想社會的基本觀點之壹。其實這些話告訴我們,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社會發展才能更好地保障人的個性發展和自由發展。讓我們看看今天的中國社會。其進步和繁榮的實質是為中國人的自由發展和個性發展提供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條件。那麽,當今中國的教育應該如何展現自己的進步與繁榮呢?答案真的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