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解釋是:“所謂修身在正心,怒則不正;如果妳害怕,妳可能是不對的;有樂趣的,不可能是對的;如果妳擔心,妳可能是不對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吃而不知其味。這叫正心修身。”
在憤怒、恐懼、偏愛、憂慮的情況下,內心被外物所控制,無法獨立,處於正常狀態。就好像心臟不是自己長在身上壹樣。眼睛雖然在看,卻看不到。耳朵雖然在聽,卻聽不到;雖然我的嘴在吃,但我不知道食物的味道。這就是修身養性在於正的道理。
所以“扶正心”就是讓心處於正常狀態,這裏用的“扶正”就是讓它動起來。根據商務印書館的《古代漢語詞典》,“正”的意思是“正常”。“不對勁”應該是指不在正常狀態。在這裏,“對”是名詞,表示處於正常狀態。讓心臟處於正常狀態,也就是讓心臟處於自主狀態,不受外界事物控制,能夠正常發揮功能。
心臟的功能是什麽?“心官以為”,能正常思考,就是對的。為什麽說誠信是修身的基礎?因為修身養性需要正常的思維能力。只有正常思考,才能正常學習。
“無事遠離寧靜”的“寧靜”才是正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心正。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不眨,即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