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ABC分析也可以作為壹個會計系統,但它真正的作用是分析產品在特定時間的盈利能力。因為企業的成本動因和業務都在變化,ABC分析需要定期修正,以確保過去的數據和分析結果仍然可以有效。這次改版應該改變定價、產品、客戶焦點和市場份額的策略,從而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ABC成本法在企業物流成本核算與管理中的應用。物流成本研究的意義和現狀。物流成本是指產品在包裝、裝卸、倉儲、配送加工、物流信息等物理運動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財力、物力等的總和。改善企業內部物流,增加利潤已成為當今企業管理的重點和焦點,被稱為“第三利潤源”。那麽這個金礦到底有多大,如何充分挖掘這個金礦,成了當今企業密切關註的問題。
物流技術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已經形成了壹個完整的體系,從註重功能到註重成本,再到註重服務。物流成本管理壹直受到日本物流業的重視,並在長期發展中逐漸與物流成本和財務結算體系掛鉤。神奈川大學唐澤峰教授認為,日本的物流成本管理經歷了四個階段,日本企業的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基本停留在第三階段。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從日本引進了物流的概念,並掀起了壹股研究熱潮。在這個過程中,從簡單的模仿到自主創新,物流領域為企業節約成本做出了貢獻。然而,物流成本管理並沒有形成壹個完整的體系,這主要是由物流成本的復雜性和強關聯性決定的。從我國企業物流管理水平較低來看,壹些先進企業現階段需要解決的是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物流預算體系的逐步建立。
2.ABC成本法概述
ABC成本法的出現可以追溯到20世紀傑出的會計大師,美國教授EricKohler。科勒教授在1952年編纂的《會計詞典》中首次提出了作業、作業賬戶、作業核算的概念。1971年,GeorgeStaubus教授對作業、成本、作業核算、作業投入產出核算等概念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這是第壹本從理論上研究作業會計的有價值的書。但在當時,作業成本法未能引起理論界和產業界的足夠重視。芝加哥大學的青年學者RobinCooper和哈佛大學的教授RobertSKaplan註意到了這種情況。他們在調查了美國公司後,發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作業成本法(1988)(簡稱ABC法)。作業成本法在過去的10年中受到廣泛關註,新的咨詢公司擴大了作業成本法的應用範圍,並開發了相應的軟件。
ABC成本法引入了許多新概念,顯示了作業成本法中各概念之間的關系。資源根據資源動因分配到活動或活動中心,活動成本根據活動動因分配到產品。分配給作業的資源構成作業的成本要素,多個成本要素構成活動成本池,多個作業構成活動中心。作業驅動因素包括資源驅動因素和成本驅動因素,分別是分配資源和作業成本的基礎。
3.作業成本分析法被認為是確定和控制物流成本最有前途的方法。
第壹,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造成了所謂的“物流成本冰山理論”。壹般情況下,只有支付給外部運輸和倉儲企業的費用才計入企業會計科目的成本。其實這些費用在整個物流成本中就像冰山壹角。因為企業用自己的車輛運輸貨物,用自己的倉庫保管貨物,自己的工人進行包裝、裝卸等費用不計入物流費用。傳統的會計方法沒有反映各種物流成本,在物流成本的確認、分類、分析和控制方面存在很多缺陷。
其次,在現代生產特征下,傳統的物流成本計算方法提供了扭曲的物流成本調節,不利於科學的物流控制。現代生產的特點是生產經營活動復雜,產品品種和結構多樣,產品生產工藝多變,調整準備頻繁,大大增加了訂貨作業、物料搬運、物流信息系統維護等與生產無關的物流費用,投入的所有資源都與之成倍增長。基於這種無意識的假設,與產出有關的分配基礎——直接工作小時、機器小時、材料消耗等等——被廣泛用於成本計算。這就是所謂的“基於數量的成本計算”的起源。這種計算方法使得很多物流活動產生的成本卡失去控制,造成大量的浪費和物流服務水平的下降。這種危機在傳統制造企業中並不明顯,但在當今高科技王朝的先進制造企業中卻是致命的。
第三,傳統的會計實務通常不能提供充分的物流計量。(1)傳統的核算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物流壹體化的要求。物流活動及其許多費用往往跨部門發生,而傳統會計是將各種物流活動費用與其他活動費用混在壹起,以工資、租金、折舊等形式歸集。,不能確認經營責任。(2)傳統會計科目的費用分攤率存在問題。傳統的成本核算成本通常是按物流功能劃分的,但物流成本的分配存在很多問題,難以細分單項活動。例如,勞動力成本的分配率很難估計,因為每個人花費在物流活動上的精力很難確定。(3)傳統會計方法無法核算物流和供應鏈再造項目的物流成本。總之,為了追蹤物流成本,傳統會計需要修改。物流在供應鏈中的流動過程是價值增值和成本增加的結合。完成壹項物流作業或活動,可以增加產品或中間產品的價值,同時,產品的成本也隨之增加。在整個制造企業物流管理過程中,作業成本分析法是去除無效成本、再造整個物流管理過程的實用工具之壹。
4.作業成本法應用於物流成本核算作業成本法的理論基礎是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並導致成本。作業成本法廣告牌突破產品邊界,成本核算深入到作業層面;它按作業收集成本,並根據作業驅動因素將“作業”或“作業成本池”的成本分配給產品。因此,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物流核算和進壹步管理中的應用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定義企業物流系統中涉及的各項操作。工作是工作的單位,不同的企業工作的種類和數量會有所不同。例如,在客戶服務部,任務包括處理客戶訂單、解決產品問題和提供客戶報告。
(2)確認企業物流系統所涉及的資源。資源是成本的來源。企業的資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產維護成本(如采購人員的工資成本)、間接制造成本和生產過程之外的成本(如廣告費用)。資源的定義基於作業的定義,每項作業都必須涉及相關資源,與作業無關的資源應排除在物流核算之外。
(3)確認資源驅動因素,將資源分配給作業。活動決定了資源的消耗,這種關系叫做資源動機。資源動因與資源和活動相關,它們將總賬中的資源成本分配給活動。
(4)確認成本動因,將作業成本分配到產品或服務。作業動因反映了成本項目和作業消耗之間的邏輯關系。比如問題最多的產品會產生最多的客服電話,那麽解決客戶問題的活動成本就按照電話數量(此處為活動動因)分攤到相應的產品上。
5.企業物流成本核算的實踐企業物流成本分析主要應用在三個方面:企業物流診斷、企業物流流程再造和企業財務管理。它為公司實施ABC成本法提供了壹個標桿,公司可以對比與最佳做法的差距,明確目標。
根據我國企業物流成本發展的實際,要實施ABC成本核算與管理工程,首先要將傳統的核算成本轉變為ABC成本。本文以壹個典型制造企業的供應物流核算為例,進壹步闡述這壹問題。這是壹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部分原材料需要進口。入世後,汽車價格承壓,希望通過物流成本的核算,挖掘成本降低的潛力。因為在原有的核算體系中,我們無法直接得到物流成本,所以我們采用ABC作業成本法進行核算。
(1)定義供應物流系統中涉及的每個操作。
(2)確認企業物流系統所涉及的資源。
(3)確認資源驅動因素,將資源分配給作業。以人工成本為例,分攤到各個作業成本池,可以選擇工時作為資源動因。
(4)確認成本動因,將作業成本分配到產品或服務。以采購成本池為例,在分配到各產品時,可以選擇采購材料在各產品中所占的比例作為成本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