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愛情真的那麽堅不可摧嗎?還是有其他原因?
世界著名的說服與影響力研究權威專家羅伯特·西奧迪尼在他的著作《影響力》中給妳壹個全新的解釋。他的書通過解釋六大原理,解決了生活中很多人們不理解的現象。我們來看看這六個原則。
它們是互惠、承諾和壹致性、社會認同、偏好、權威和稀缺原則。
01.互易原理
為什麽埃塞俄比亞人在地震中向墨西哥捐款5000美元,而人們卻在到處挨餓?
因為墨西哥在入侵埃塞俄比亞時向意大利提供了援助。
俗話說:送桃報李。墨西哥之前對埃塞俄比亞的援助讓後者覺得虧欠,同時後者也感謝這份恩情,他們自己也很難及時自救,也想幫幫他們的墨西哥。
可見互惠原則在生活中的影響無處不在:宗教協會的“先施後求”;政客們互相吹捧以贏得選票;商場利用免費品嘗來吸引顧客,增加消費。
“取人之軟,食人之短”這句話並不粗糙,但卻是對等原則。
02.承諾和協議
在賽馬場上,只要妳賭壹匹馬,下註者就會認為這匹馬壹定會贏,盡管它還是原來的那匹馬。
壹旦選擇了壹個立場,人們就會說服自己,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即使有時候並不正確。
在人們的潛意識裏,言行壹致,外表壹致的人,應該發好牌。
有句話說:“妳選擇的路,妳會跪著走下去。”事實就是如此。
在承諾和壹致的原則中,最重要的是承諾。所謂的承諾。就是選擇立場,提出觀點。
這在家庭教育中尤為重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不要隨便對孩子做出承諾。壹旦妳做了這件事,妳必須確保它完成。否則時間長了,妳對孩子就是壹個不守信用的家長,妳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就沒了。
03.社會認同
人們習慣於把大多數人的行為作為自己的判斷標準。
書上有個例子:壹個女孩當街被殺,有30多個目擊者,但沒有人阻止她,也沒有人報警。
當警察詢問目擊者時,他們都給出了類似的回答:“我以為有人報警了”,“我沒有動,因為沒有人動……”。
為什麽人們會做這樣的事情?因為大家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麽。也許只是人們又在玩遊戲?
大家都在等別人的反應,別人沒有反應,就不會采取行動。
還有壹種社會認同就是榜樣的力量。當人們出去旅遊時,孩子們會有意識地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為什麽?因為大家都沒有亂丟垃圾!這就是榜樣在社會認同原則中的作用。
04.偏好原則
為什麽大家都很容易答應美女的要求?為什麽我們都對和自己有點相似的人有好感,願意答應他們的要求?
這是基於作者的偏好原則:人們願意同意自己認識和喜歡的人的要求。
喜歡的原因是外貌,相似,恭維,以及達成某種合作的願望。
世界上最偉大的汽車銷售員喬·吉拉德(Joe Gillard)通過每月向65,438+03,000名客戶郵寄賀卡來提高業績。是不是很不可思議,但是真的很有用?他發出的每壹張賀卡都會有不同的問候,取決於季節和節日。
但只有壹個共同點:他的名字會出現在每張賀卡上,就這樣,他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汽車推銷員。
善用優先原則,不僅能增加性能,還能破案!
書中“好警察/壞警察”的例子也是刑事偵查的典型案例。
在審訊犯人的過程中,“壞警察”破口大罵,後來“好警察”安慰犯人以博取好感。最後,罪犯會很快放棄“糖衣泡泡炸彈”,誠實地坦白。
05.權威原則
我們會不假思索地執行上級下達的命令;面對躺在火車鐵軌上的人,司機沒有停下來,執行命令繼續前進;護士將無條件地執行醫囑...
這些都是對權威的服從。權威是指我們相信甚至盲目執行職位更高或者在某個領域有話語權的人的命令或話語。
我們要辨別這個權威是真是假。如今隨著醫學的發展,這些問題得到了改善。雖然是“醫生的嘴,護士的腿”,但護士在有疑問的時候會按照“三查七對”進行檢查,有時還會帶著問題不執行醫囑。
權威是不可抗拒的,但有時候要擦亮眼睛,分清真假,這才是對權威最好的維護。
06.稀缺原則
現在我們來談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真的有那麽糟糕嗎?
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認為,他們兩人之所以會殉情,是因為父母的阻撓。
因為內外的阻礙,他們越想在壹起,這是壹種稀缺心理。
試想,如果他們的父母沒有阻止他們,他們的故事會這麽轟轟烈烈嗎?大概不會。
研究人員還發現:“雖然父母的幹預會導致關系中出現壹些問題——例如,壹方會更挑剔地看待另壹方,更多地報告另壹方的負面行為,但這也會讓夫妻雙方更愛對方,更想結婚。”
我們習慣了普通的東西,流行的東西。超市裏有各種各樣的東西,我們想什麽時候買都可以。
有人打破這個套路,來個促銷:限量買東西;原價200,現價50,只有三天,不會等到過期。
這個時候人們會瘋狂購買,但其實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
越是得不到的珍貴東西,越是想要。稀缺是人的壹種心理。越是限制的東西,越是有人想擁有。
總結: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行為是我們意識不到的。有些行為我們很難解釋為什麽,有些是陷阱和圈套,我們會義無反顧的跳進去。
如果妳想知道原因。我真心推薦妳讀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影響力》這本書。它會顛覆妳的認知,解答妳的疑問,讓妳不至於在生活中誤入歧途,在事情發生時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