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字主要用作日語的發音註釋,類似於英語中音標對英語單詞的發音解釋,但與漢語拼音略有不同。它的發音規則是:
羅馬拼音中,e讀“ei”I的後半部分;蘇的發音介於“蘇”和“斯”之間;思讀;r是漢語拼音中的l;Ti讀“七”;tu的發音介於“次”和“粗”之間;n是鼻音,在英語單詞末尾起相當於ing的作用,或視情況起“n”、“m”的作用,往往構成漢語拼音中ang、ing、Eng、ong的讀音。
擴展數據
日本人使用羅馬字符來促進國際交流。在日語中,羅馬字相對於漢字和假名來說是壹種輔助字符。羅馬文字最早是通過室町時代(1338-1573)末期的基督教傳教活動傳入的,當時傳教士將其教義翻譯成日文,向日本人傳教。
羅馬字傳入日本後,日語中羅馬字的拼寫受到西方語言的影響,出現了多種拼寫方法。近代以來,日本社會上常見的日本羅馬字的拼法有三種:黑版、日式、指示式。
(1)黑色版本
黑版(ヘボン)的拼法是由主張以羅馬字為日本國家文字的“羅馬字社”於1885制定的,它是以美國人Jamus Curtis Hepburn所著的《與英國森林融合使用的日語羅馬字拼法》為基礎的,所以被稱為黑版。
(2)日式風格
日語拼寫(日語(に)版(ほん))由日本人Tanakadate Altltu於1885編寫。
(3)指令類型
指令(instruction (くんれぃしき))是日本政府於1937年頒布的羅馬拼寫方案。當時社會上黑版和日版並存,雙方的支持者和使用者形成了對立的兩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為此,日本政府公布了新的羅馬字拼寫方案,即強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