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器的高級隱喻
過濾器: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雖然我們自己也包含在其中),我稱之為“過濾器”。我們應該有怎樣的濾鏡,以怎樣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夢想?是或不是。
人都是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看世界的。有色眼鏡是在這個人成長的環境,父母在家庭中的言行,以及自己的經歷和閱歷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戴紅色眼鏡的人看世界是紅色的;戴黑眼鏡的人看世界黑暗;戴灰色眼鏡的人看世界是深色的;
戴著扭曲有色眼鏡的人看到的世界是扭曲的。
戴什麽樣的有色眼鏡,也就是濾鏡,怎麽看世界,因人而異。這種差異會決定人們對待夢想的不同態度,甚至造成生活質量的巨大差異。
比如,戴著“世態炎涼”的眼鏡看世界的人,只能看到壹條通往夢想的路,壹條懸崖峭壁中的險峻之路。
所以,他壹邊呻吟,壹邊攀登險峰,經常會經歷壹些挫折。
而那些帶著“世界很溫柔”的有色眼鏡的人,在追夢的時候只會看到壹條鳥語花香的溫暖之路。
人們常說“實事求是”,但由於人們看到的“事實”是經過“濾鏡”過濾的“主觀事實”,而不是“客觀事實”,基於過去已知的經驗,就像人們看同壹部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壹千個觀眾的頭腦中有壹千個不同的哈姆雷特,每個觀眾都有自己獨特的“濾鏡”,投射出不同的“哈姆雷特”。
客觀事實+主觀解釋(過濾)=主觀事實
地圖不等於領土,跟著地圖走不代表現實世界。我個人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壹路跟著GPS導航,結果被帶到溝裏。就像“刻舟求劍”壹樣,時代變了。進入“VUCA”時代,我經常用“過時的地圖”(經驗認知)導航,成功和失敗我都經歷過。
情緒ABC理論的創始人埃利斯認為,正是因為人們常有的壹些不合理的信念,我們才會被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存在,也會造成情緒障礙。在情緒ABC理論中,A代表壹個誘發事件,B代表個體對這個誘發事件的壹些信念,也就是對它的壹些看法和解釋。c代表壹個人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固有的限制性信念,自以為是,固執己見,自我設限,自我束縛,懵懂無知,無法自拔,成了盲點和誤區。
過濾器是壹種思維方式。
有些人思維固定。在他的眼裏,他們看到的是壹個黑白二元對立的世界,他們往往面臨著無從選擇或進退兩難的境地,就像手裏拿著錘子,眼裏看到釘子;有些人給自己的成長導向思維戴上了“濾鏡”。在他眼裏,他們看到的是“萬物有三”,萬物至少有三種選擇。他們更加靈活機動,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壹切皆有可能,就像他們手裏拿著壹把“萬能鑰匙”可以打開各種鎖。
有的人在積極思維的過濾下更加樂觀自信,看到的都是優勢、機遇、資源、利益,帶著欣賞的眼光去探索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有些人戴著負面思維的“濾鏡”,更加悲觀自卑。他們眼裏看到的是限制、障礙、困難和風險。他們眼裏看到的是問題和困難,對機遇和優勢視而不見。
有些人只會帶著“濾鏡”站在“我的”的角度看事情,卻不懂得設身處地,站在利益相關者的多重角度看事情。有的人固執己見,以自我為中心,有的人願意戴上“六頂思考帽”,切換視角看事情。
過濾器是後置程序。
後安裝程序類似於計算機後臺的操作系統。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後期設置程序,用濾鏡(後期設置程序)看世界。有些人偏好任務導向,註重“事”,有些人偏好關系導向,更註重“人”,有些人主動,有些人深思熟慮,有些人偏好關註具體細節,有些人註重宏觀概括,有些人以自我為中心。有的人以他人為中心,分組合作;有的人情緒激動,深有同感;有的人理性思考,邏輯性強;有的人偏愛理性思維,有的人偏愛感性思維。
鏡子和過濾器
鏡子,現實生活是壹面反映我們內心世界的鏡子,存在於內心世界的東西造成了外部世界的果實。鏡子如實地反映客觀世界,沒有任何主觀因素,沒有主觀判斷,保持中立和正直,即“正念”,忠實地觀察當下的現實。照鏡子要有自知之明,更客觀的自我認知。多照照鏡子,看看妳戴的是什麽顏色的濾鏡。如果妳不喜歡妳自己的濾鏡,妳必須改變妳自己的濾鏡。最好將您的濾鏡更換為透明閃亮的濾鏡,而不是彩色扭曲的濾鏡。
從“條件反射的負過濾器”背後看世界
要做到這壹點,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戴的是什麽顏色的有色眼鏡,也就是我們通過什麽樣的濾鏡來看待這個世界。這是第壹步。要想把這壹點說清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自己被別人表揚時的反應。
“沒有這回事!”“不不不不……”“沒什麽大不了的。”壹個反射性地拒絕別人贊美的人,是在戴著“世間嚴峻險惡”的有色眼鏡看世界。這種人通常用嚴格否定的眼光看待別人,審視自己,所以更容易追隨斷背山的夢想。
從自我評價來看,他們傾向於否定自己,認為自己是無能的失敗者。
所以,要去掉這個“條件性的負面過濾器”太難了。
同時,我覺得養成透過濾鏡觀察世界的習慣並沒有錯。然而,正是因為世間萬物的影像經過濾鏡後被扭曲,然後才進入我們的眼簾。所以,我們要養成壹個習慣,在事物被扭曲之前,也就是在通過濾鏡之前,猜測它真正的樣子。
比如有壹個人對自己很生氣(妳可以通過濾鏡檢測到這種情緒)。這時候妳要想想這種憤怒背後隱藏著什麽樣的情緒。
憤怒的根源其實是壹種“要保護什麽”和“要做什麽”的理想和熱愛。本質上是壹件很美好的事情。同樣,悲傷的根源是“我覺得這很珍貴”的愛;焦慮的根源是“我要做這個”的熱情;嫉妒的背後是“我也想那樣”的理想;批評的背後是“希望妳改變”的愛;熱情不足的背後是“慢慢積累熱情”的努力;失落的情緒背後,是壹種不斷前進的上進心。進展順利的人戴的濾鏡都是滿滿的愛。
如上所述,整體更換有顏色和變形的濾鏡非常困難,但可以通過打磨現有濾鏡來完成。
在自己的腦海裏整理出壹套像翻譯詞典壹樣的東西,分析破譯“隱藏在負面事物中的美”。通過觀察妳被表揚時的反應,就能知道妳是通過什麽樣的濾鏡看世界的。那些習慣否認和拒絕別人贊美的人,請練習用“謝謝”的態度接受贊美。
請識別您的過濾器的顏色。帶上妳的好奇心,換幾個不同的“濾鏡”,用“發現”的眼光重新審視這個世界,享受這個多彩而精彩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