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舌下腫舌【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雙舌[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雙舌[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10)]
先天性舌畸形[湘雅醫學詞典]
雙舌[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13)]
舌下腫舌[中醫術語審定委員會。中藥術語(2013)]
3雙舌概述(雙舌;舌下含服排球)是病名【1】。出了《黃帝內經靈樞終始》。又名梓潼格(《鏡月全書》卷二十六),梓潼格脹(《儒教》卷三),(+舌?Cha音插)舌[1],重舌風[2]。指的是舌下腫脹、突出,如舌下出現另壹個小舌[3]。
《經越全書》卷二十六:“舌下腫如舌,故稱重舌,亦稱子舌。”
中醫術語(2004):舌下含化舌[4]和雙舌[4]是指以舌下腫脹、突出為特征的疾病,如舌下生出另壹個小舌[4]。
中醫術語(2010):雙舌[5],又稱舌下,是指舌下的腫脹和突出,如舌下的另壹個小舌的舌像[5]。
4癥狀患者舌下有腫脹、突起,如舌下有另壹個懸雍垂[4]。
舌系帶兩側的舌下腺肥大,就像雙舌壹樣,只是比正常人短[1]。
患者的舌下血管腫脹,看起來像舌下小舌,或紅或紫,或連續蓮花狀。飲食困難,言語不清,口齒流涎,久了會爛掉。
5病因病機《諸邪分期論》卷四十八:“心脾火熱,熱氣脈沖於舌上,血管脹變,似舌形。臥於舌下,謂之重舌。”多由心脾濕熱,風邪復染,邪氣搏擊所致,循經紮於舌上。
孩子出生六七天就能看到,壹般不是病態[1]。如果局部腫脹幹擾吸乳,或疼痛引起哭鬧甚至潰爛,多為心脾積熱所致[1]。
6舌重的治療方法舌重之初宜釋放心脾之熱。
不會發音就先通關。
對於局部紅腫的患者,宜用消毒針穿刺放血,外用蒲黃粉,或用黃柏黃連液[1]。
如有局部潰爛,用錫粉[1]吹。
內服可選用清心瀉脾劑,如衛青散、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1]。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