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nán、nàn、nuó,是漢字規範中的壹級字(常用字)。難的繁體字是“難”。形聲字,從鈸聲到紫羅蘭聲,都是鳥的形象,說明難度的本義與鳥有關。後來發展成幾個變體,但是很多數字最後都是楷書,變成了正常。借不容易,也難。
含難詞的成語
有價值的:辛苦不容易做。本來很難做到的事,實際上做到了,所以很有價值。隱喻是壹個很難理解或解決的問題。
漢字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如下:
1.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壹,至少有4000年的歷史。漢字在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漢字七體”,即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漢字是古代漢族先民發明和改進的。目前,確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張文和金文的甲骨文,大約在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300年的商朝。
2.中華文明是壹個獨特的文明,它的文字也很獨特。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因其強大的包容性和同化力而從未停止過文化傳承,這使得“漢字”成為世界上少有的不間斷的書寫形式。
3.甲骨文出現在商代晚期,大約公元前14世紀,被普遍認為是漢字的第壹種形式。時至今日,全面體、整塊、浮雲、異體字等各種字體相繼誕生,這是中國文化繁榮的具體表現,也是漢字發展的必然結果。
4.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的說法。這是因為最早的文字來源是圖片。書和畫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內在聯系。漢字的起源是原畫,原始人在生活中用“畫”的形式來表達自己。慢慢地從原來的圖畫變成了“表意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