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四章,分別是原理、方法、形式、心態。我花了幾個小時看了這本書,梳理了書的脈絡和重點,發現書的內容大部分適合中國作家,也有壹部分適合英文作家,但也有參考價值。接下來我會介紹壹些我認為適合中國作家的內容。
首先,作者認為寫作是壹種個人交流,是好的非虛擬寫作的核心,這和李笑來所說的寫作其實是壹種交流是壹樣的。基於這種交流,有兩個最重要的特點:人性和溫暖。
文筆壹定要簡潔,再簡潔。冗余是寫作中的頑疾。如何避免冗余?本書作者提出,清除多余的文字,理清思路,產生清晰的文筆,缺壹不可。清晰的思維是壹種有意識的行為,作家必須練習這種技能。寫作是壹項艱苦的工作,壹句表達清晰的句子絕非偶然。絕望的時候請記住這壹點。如果妳覺得寫作很難,那是因為它真的很難。
這壹節其實是對上壹節的補充,告訴讀者如何分辨多余的詞,學習寫作也要培養識別多余詞的眼力,從文章中找出多余的詞,毫不留情地修剪掉。最好是強調文章壹定要簡潔明了。
如何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讀者想要的是與他們交談的人聽起來真誠,所以寫作的壹個基本規則是做妳自己。要實現它,作者必須做好兩件事,壹是要有信心,二是要放松。要相信自己的身份,相信自己的觀點,寫作是壹種自我行為,需要全力以赴,讓自己不斷前進。
妳為誰寫作?答案是自己寫,不用擔心讀者是否跟隨。由此產生了兩個問題。壹個是技能,努力掌握工具。簡化,修剪,全力以赴寫文章。想想用各種工具讓妳的句子建立在堅實的原則基礎上;第二是態度,用技巧表現自己的個性,表現自己是誰,忠於自己。
語言是妳唯壹的工具。學會創造性地、謹慎地使用詞匯。同時註意有人在聽。養成既讀前人的書,也讀現在作者的書的習慣。寫作是自我模仿。養成使用字典的習慣。選詞的時候註意聽起來怎麽樣,讀出來比較好。
如何寫好?要想寫好,唯壹的辦法就是每天強迫自己寫。所有的寫作最終都是為了解決問題。
寫作前需要註意什麽。在寫之前,問自己幾個基本問題。最重要的兩個問題是:第壹,應該寫多少?二、唯壹要強調的壹點是什麽?解決問題的第壹個辦法是從小處著眼,確定自己要啃掉題材的哪個角落,然後全力以赴。第二種解題方法是強調要點。每壹部作品都應該給讀者留下壹個他們從未有過的發人深省的想法。不需要壹個以上,壹個就好。這壹原則被李笑來和萬偉剛等專欄作家多次使用。
團結是很好的寫作保證。首先要明確各部分的統壹,1,人稱代詞的統壹;2.時態的統壹(英語寫作思維);3.音調的統壹。
這些材料會把妳引向意想不到的方向。壹個不做預設計劃的犯人,寫出來不恭維藍圖。如果妳覺得對了,就不要逆流而上,調整自己的風格和寫作計劃,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這壹點在虛擬寫作中經常遇到。隨著劇情的發展,前面擬定的大綱已經不適用了。壹般作者不會硬把劇情反轉,而是沿著劇情繼續寫。
開頭:文章中最重要的壹句是第壹句,所以開頭壹定要抓住讀者,逼他繼續讀下去。其次,開頭必須有意義,提供紮實的細節。繼續建,每壹節都要增益前壹節。
結尾:壹個完美的結尾應該讓讀者感到驚訝,而且恰到好處。當妳準備停下來的時候,停下來。結尾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並以其恰當性和意想不到的效果給人以震撼。
啟示:妳應該總是收集比妳需要的更多的材料;擴大妳的材料範圍,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材料;學會講故事,敘事是最古老、最有力的吸引註意力的方式;壹開始沒有固定的規則,作者必須用最自然的方式,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處理自己的題材。
作者告訴我們如何使用動詞、副詞、形容詞、小修飾語、標點符號和改變語氣的詞,以避免使文章絕望;寫作不是比賽,妳唯壹的比賽就是和自己比;潛意識心理活動對寫作的貢獻比妳想象的要大;壹個句子中的難題,就是當妳遇到壹個不好寫的句子時,刪除它是最快的解決方法,這樣妳就不會糾結其中;保持段落簡短,但不要失控,會有很多連續的短段落;修改是寫出好作品的基礎,決定了這款遊戲的成敗;寫作的時候,要相信自己的素材,跟著自己的興趣走。
作為文學的非虛擬寫作,對於大多數學習寫作的人來說,最舒服的路徑就是非虛擬寫作。作者分為以下幾種形式:訪談、遊記。
寫妳自己:回憶錄,科學和技術,寫作在工作中,體育,寫作藝術:評論家和專欄作家和寫作幽默。作者舉了很多例子來描述如何根據上述類別進行寫作,並寫出了註意事項或原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精讀書中的例子。
不要為了迎合自己的主題而改變自己的聲音,要培養讀者壹讀課文就能認出來的聲音。譯者用“味道”這個詞來要求作者的文筆和作品壹定要有味道,用對最典型的語言的崇敬來寫作,對得起最好的讀者。
不要猶豫去模仿其他作家。對於任何藝術或技能的學習者來說,模仿都是創造的壹部分。不要擔心模仿會讓妳迷失自我,它會讓妳成為妳應該成為的人。
通過閱讀其他作家,妳也可以投身於壹個更長的可以豐富自己的傳統,有時還可以發展自己的口才。
作者列舉了幾個作家寫作時的心情,強調寫作時要盡量保持愉悅的心情,但對於非虛擬作者來說,最大的恐懼或許是無法順利完成任務。如何戰勝恐懼、不滿和失敗?作者給出了壹個建立自信的方法,而建立自信的方法就是寫自己感興趣和關心的話題。生存是壹種伎倆,寫得有趣的作家壹般都是保持興趣的人。當妳進入壹個新的領域,寫不熟悉的題目,需要增加自信的時候,記住這壹點,妳最好的資質是妳自己。
很多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賣得好,對最終稿的偏執讓很多作者關註前期必須做出的所有決定,包括文章的形式、語氣、內容(作者說這是典型的美國問題)。作者通過自己的寫作教學解決了這個問題:不需要寫作的寫作課。作者的學生想通過寫作讓生活更有意義。最後,作者用兩個字總結了他的寫作課:追求和用心。追求是講故事最古老的主題之壹,是壹種我們百聽不厭的信仰行為。意圖是我們寫作所希望達到的,是作者的靈魂。寫作和性格有關。如果妳的價值觀可靠,妳的文章也會可靠,這壹切都始於用心。想清楚自己想做什麽,怎麽做,找到自己有人性有個性的路,完成文章的寫作,妳的文章才會有賣點。
在組織壹篇長文的過程中,作者需要做出上百種選擇。作者解剖自己的壹篇長文,希望人們能學會如何組織壹篇長文。學會組織長文章,永遠記住寫作是線性的、連續的,邏輯是把它們粘合在壹起的膠水。
對於任何壹篇文章的寫作來說,最難的選擇就是如何入手。開頭壹定要用引人入勝的思路抓住讀者,然後每壹段都要牢牢保持讀者的興趣,逐漸增加信息量。
措辭的選擇和文章結構的選擇壹樣重要。無論妳在寫作中選擇的是大是小,都值得花時間把它做好。
寫文章的壹個關鍵選擇是在哪裏結束。作者給我們的建議是,從自己的材料中去理解這個道理。不管後來發生了什麽,壹切都足以結束,所以會立刻結束。
最後作者結合自己找資料的例子提出了壹個最終的選擇:先決定自己想做什麽,再下定決心去做,最後完成。
作者還列舉了大量實例,最後給出了建議和註意事項。建議妳堅持寫兩個月甚至半年自己的“回憶錄”,每天寫壹些記憶中的生動的東西,不要太長,幾頁就好。寫下妳的記憶喚起的任何東西,壹旦妳開始寫,妳的潛意識就會開始呈現妳的過去。妳需要耐心完成它。看完了就拿出來再讀壹遍。妳會找到自己的敘事結構和要走的路。接下來,妳只需要把這些碎片組織起來。
記住:妳最大的故事往往與它的重要性有關,而不是主題——不是妳在某個場合做了什麽,而是那個場合如何影響了妳,把妳塑造成了現在的妳。
作者從小受爸爸媽媽的影響,後來走上了寫作的道路。母親的影響是,好的文字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重要的是文字本身,而不是載體。他父親的影響是,質量是最好的回報。所以作者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盡力寫好,不迎合任何人。那麽寫作的邊界在哪裏呢?作者讓人下大力氣掌握本書討論的工具,可以得到90%的答案。
作者服務的目的必須是他自己,妳寫的東西只能是妳自己的,不能是別人的。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然後用生命去捍衛。只有逼自己寫好,才能寫好。
對了,作者寫了和編輯的關系。理想的關系應該是協商和信任的關系。因為編輯會對妳的作品進行修改,這就需要雙方共同對稿件進行審核,以更好地服務於最終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