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詞義:
“海”是現代漢語中的常用詞,讀作“H m 4 I”,這是壹種形聲字,最早見於西周時期的金文。它的本義是海(指地球上最大的水域),即靠近大陸並與海洋相連的水域,向西延伸,具有異國情調,也可引申為過度、奔放。
繁體字:海,部首:櫸木,拼音:h m 4 i。
筆畫:10,結構:左右結構,五行:水。
端到端分解:各,組件分解:各?母親,變體:?
擴展數據
筆畫順序:
單詞組合的解釋:
1,海貝【h?·伊貝】海洋中帶殼軟體動物的總稱。它的殼在古代被用作貨幣。
2.海洋的底部。
3.海螺[h m 4 I Lu ó]是產於海中的蝸牛的總稱。器身壹般較大,外殼可做牛角或工藝品。
4.海拔[h m 4 ibá]根據平均海平面計算出的高度。例如,珠穆朗瑪峰的海拔是8 848。13米。
5.海峽[hm4i Xi]是連接兩個海域的兩塊陸地之間的狹窄水道。如連接東海和南海的臺灣省海峽,以及連接安達曼海和南海的馬六甲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