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學後練字!”“我打跆拳道!”65438+5月3日,上海市虹口區曲陽第三小學三年級(1)的教室裏,學生們興奮地向記者講述著他們放學後的打算。有時他們回家後必須做作業,但他們從來沒有寫過數學老師布置的作業。
從2005年開始,曲陽第三小學的數學老師葉壹直在不斷探索不給孩子布置書面作業。到現在,她已經堅持了九年,成為遠近小學的奇跡。她的學生因為基礎好,受到優質初中的青睞,家長也為他們叫好。這個奇跡的秘密就在於精心設計的作業清單,以及在教學中為學生培養的良好習慣。
指導學生學習新修訂內容的“作業單”
葉李文也有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很討厭小學生作業太多的情況。她說:“現在的父母都很期待孩子的成功,總希望孩子在課外,或者文體活動,或者奧數、英語等方面多學點東西。如果老師布置作業,勢必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負擔。”
出於壹個家長的簡單願望,葉決定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給孩子布置書面作業。2005年,上海二期課改剛開始,配套的作業本很少。葉試圖編寫壹份“作業單”,為學生提供少量、精確和有針對性的練習和測試。
所謂“作業單”,就是壹張A4紙,兩面都印著題目,看起來像試卷。隨著教學進度,每學期都有二三十本。以葉在高二下學期和高三下學期的數學課為例。每節課不超過20節,平均每周壹節。讓學生多做幾次。這些題目是數學組的四位老師從大量習題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由另外五位老師修改,涵蓋了從壹年級到五年級的10個學期,每年都有小的調整。
“作業清單”上的題目有兩個特點。首先是基於問題的活動,包括畫壹個勾、畫壹個圈、填空、計算和應用問題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不感到累。第二個特點是不僅有目前學過的知識點,還有前段時間學過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復習舊知識。
葉說:“每張‘作業單’上復習的題目占20%到30%。小學生很容易忘記以前學過的東西,通過‘作業單’形成不間斷的刺激,加強對知識點的掌握,這樣基本上就不用上復習課了。”
讓學生不僅做題還要檢查。
在曲陽第三小學,數學教學基本采用“大循環”的形式,即老師跟著學生,從壹年級教到五年級。葉認為,大循環的好處是可以跟蹤學生的成長,幫助他們從壹年級開始掌握好的學習方法,並且會隨著年級的增長而固化,成為壹種習慣。
在各年級的教學過程中,葉教給學生的壹個重要方法就是“驗算”。
學生在低年級的時候,很容易形成口算、心算的習慣,以為計算很簡單,不用寫,不用查。葉教他們從簡單的檢查計算時間來檢查計算是否正確。比如口算的檢查方式是“把數字掩蓋起來再算”,隨著年級的增長,學會筆算檢查會更難。她說:“三年級的整數計算,四年級的小數計算,五年級的方程求解,都離不開驗算。養成這樣的習慣後,妳會壹直受益。”
壹個看似普通的舉動,卻讓學生受益匪淺。驗算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品質,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考完題也不會無所事事。因為檢查已經成為他們答案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他們的分數比較高。
不寫作業回家的做法受到了家長的表揚。
在曲陽第三小學,數學作業練習主要來自“作業單”和上海市教委推薦的練習冊。葉從來不給學生寫作業,練習和測試都是在課堂上和晚上放學後完成的。學生不允許把作業本帶回家,放學前收。
馬曉靜女士的孩子在河南老家讀壹年級到三年級,去年轉學到曲陽第三小學。她告訴記者,以前數學老師會布置很多題讓孩子在家做。她不僅要看孩子寫完了沒有,還要幫忙檢查是否正確然後簽字,煩死了。“現在孩子們回來沒有任何數學作業,輕松多了,我們也有了更多時間。重要的是,不僅作業少了,孩子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馬曉靜說。
學生家長張進也對葉的教學贊不絕口:“我女兒課外時間多,回來就可以打乒乓球,吹口琴,充分發展興趣。”
回家不布置作業的做法可以復制嗎?曲陽第三小學校長楚蕾說:“葉老師能帶好學生,不布置作業,這與她平時學習教學規律,把大量精力放在批改作業甚至草稿上是分不開的。她的責任心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不是每個老師都具備的,所以我們學校提倡少布置作業,甚至不布置書面作業,但不是統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