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為心理學
行為心理學誕生於1913年的美國,創始人是沃森。這個學派的觀點是:(1)反對研究意識,提倡心理研究行為;(2)反對內省,提倡用實驗方法進行客觀研究。但他們忽視了行為的內在過程,反對研究意識,引起了很多人的批評和反對。行為主義產生後迅速風靡美國乃至全世界,引發了心理學史上的壹場“行為主義革命”。
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的40年間,行為主義幾乎統治了全世界,因此被稱為西方心理學的“第壹勢力”。
2.精神分析心理學
精神分析又稱弗洛伊德主義,由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創立,其理論主要來源於治療精神疾病的臨床實踐。精神分析非常重視對異常行為的分析和對無意識的研究,認為人類所有的個體和社會行為都根植於靈魂深處的某種欲望或動機,尤其是性欲的沖動。
欲望以無意識的形式支配著人,表現在人的正常和異常行為中。精神分析學派重視對動機和無意識現象的研究,這是對心理學發展的重要貢獻。這個學派的理論在20世紀20年代廣為流傳,影響很大。因此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二勢力”。
3.人本主義心理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和羅傑斯。它既反對精神分析心理學貶低人性,把意識經驗還原為基本傾向,又反對行為心理學把意識當作壹種附帶現象,反對人不是“大老鼠”或“慢電腦”,主張研究人的價值和潛能的發展。
因為人本主義心理學側重於人格的研究,認為人性本善本善,他們不是被無意識欲望驅使的野獸。人有自由意誌,需要實現自我。所以,只要有壹個合適的環境,他們就會努力實現壹些積極的社會目標。
人本主義反對行為主義,只相信可觀察到的刺激和反應,認為是人的思想、欲望、情緒等內在過程和經驗使人成為不同的個體。這個學派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