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動物園的雛形存在於古羅馬。動物園最初的原型起源於古代國王、皇帝和貴族的壹種愛好。從全國各地收集來的珍禽異獸在皇宮裏供他們觀賞。像黃金和珠寶壹樣,它是他們財富和地位的象征。那時候動物園和普通人沒什麽關系。剛開始這種收集行為比較隨意,遇到什麽就抓什麽。後來逐漸對動物有所了解,開始有了壹些規劃和組織。但是,在當時,動物被關在籠子裏,並不是考慮它們是否舒適,而只是考慮如何讓遊客看得更清楚。壹塊公元前2300年前的石碑描述了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蘇美爾的重要城市烏爾采集珍稀動物,這可能是最早記錄的動物采集行為。
另據記載,約公元前1500年,埃及法老蘇莫斯三世也有自己的動物收藏。他的繼母哈齊普薩特王後也派遣了壹支探險隊到處收集野生動物。探險隊的五艘大船帶回了許多珍禽異獸,包括猴子、獵豹、長頸鹿,還有許多當時人們不知道叫什麽的動物。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00年,亞述國王提格拉皮列色也采集了大量的野生動物。雖然當時的動物收集是統治者權力的象征,但是在收集和飼養動物的過程中,人們開始逐漸了解動物和自然,開始積累馴養動物的知識。
古羅馬的統治者喜歡在鬥獸場看獅子、老虎和熊互相爭鬥,或者讓它們與人爭鬥。當時有些野生動物是可以圈養繁殖的,所以除了世界各地捕捉的動物,還把壹些人工繁殖的野生動物投入到那些血腥的打鬥中。
不是所有的收藏家都不關心動物的福利。他們幾乎征服了當時馬其頓的統治者亞歷山大大帝,他的軍隊從被征服的世界各地給他帶回了大象、熊、猴子等動物。皇帝雖然很嚴厲,但據說對自己養的動物很體貼。後來,亞歷山大大帝把他的動物園傳給了埃及國王托勒密壹世,托勒密建立了歷史上第壹個規劃好的動物園。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也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他觀察和研究了那裏的動物,寫了壹本關於動物學的百科全書,名為《動物史》,描述了300多種脊椎動物。亞裏士多德可能是世界上研究動物行為的第壹人,但他所做的壹切都是出於好奇。
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人類歷史進入了文明繁榮的中世紀。這壹時期,由於教堂的普及和貿易的發展,不斷建立新的城市。在這個時候,人們非常重視藝術、教育和自然,但似乎對收集動物不是特別感興趣。
直到13世紀,動物收藏再次成為時尚,人們蜂擁而至,王公貴族開始交換動物作為禮物。腓特烈二世是西西裏的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壹個熱衷於支持藝術和科學的統治者,收藏了很多動物,包括鬣狗和長頸鹿。在他統治的城市中,有三個城市有動物收藏,許多動物被用於科學研究。弗雷德裏克用他的長頸鹿和埃及的蘇丹換了壹只北極熊。想想吧。在13世紀的海上,騎著小木船顛簸千裏,天知道北極熊會吃多大的苦。弗雷德裏克還訓練獵豹捕獵。弗雷德裏克走到哪裏,就把他的動物帶到哪裏,甚至是去德國沃瑪結婚的時候。他帶著大象、駱駝、猴子、獵豹,在婚禮上都穿上了華麗的禮服。
直到18世紀,動物壹直是上流社會的玩物。但隨著世界各地貴族勢力的衰落,動物收藏逐漸流行起來,這種展出收藏動物的行為被稱為動物園(Menageries),意思是籠子裏的動物展覽(這個詞正式出現在1712,可以翻譯為“籠子裏的動物園”)。籠養動物園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籠子的設計完全沒有考慮動物的健康,只考慮如何讓遊客看得更近更清楚。籠子裏沒有任何設施,除了鐵欄桿,或者把動物放在壹個凹陷的坑裏供人參觀。這是當時最好的解決方案。
英國歷史上的征服者威廉的第四子亨利壹世收集了大量的動物。他的孫子亨利三世繼承王位後,將王室住所遷至倫敦塔,繼續遵循祖父的傳統,建立了“皇家動物園”,並在倫敦塔外放置了許多特殊的籠子,供其他貴族參觀。在公園1254,亨利收到了路易九世的禮物:壹頭大象,這是大象第壹次來到英國。為這頭大象建造的籠子只夠裝下它龐大的身體。在英國收集的動物,像古羅馬壹樣,有時會進行激烈的鬥獸表演,供來訪的皇室客人欣賞。當時王公貴族壟斷了權力,老百姓根本沒有權利。他們不僅不被允許參觀動物園,而且還必須為飼養這些動物納稅。根據傳說,當北極熊沒有足夠的食物吃時,飼養員將熊帶到泰晤士河,讓它為自己抓魚。1445年,亨利六世與來自法國西部壹個州的年輕女子瑪格麗特結婚,他送給女王的結婚禮物是壹頭獅子。女王非常滿意,決定擴建倫敦塔動物園,增加許多種類的動物。皇家動物園繁榮了好幾代。
在意大利佛羅倫薩15的盡頭,也有壹個著名的大型籠養動物園。那是文藝復興時期,動物被視為美麗和高貴的象征。狼和獅子的圖像經常出現在家族徽章上。動物園裏的動物被畫家用作藝術創作的模型,它們的形象在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中都有展示,達芬奇也保留了壹些動物用於造型。德國和奧地利也有籠養動物園,馬德雷堡還有壹個海洋動物園,裏面養著海豹和海象,還有歐洲野牛。
最好的籠養動物園是由印度莫臥兒皇帝阿克巴創建的。到他去世時,他有5000頭大象和1000頭駱駝。他禁止動物之間的爭鬥,他很自豪那些動物可以庇護他,他的動物園對他的臣民開放。皇帝阿克巴對待動物的態度是個例外,但其他統治者都沒有他那麽仁慈。他們需要的是征服壹切生活,而不是欣賞生活。壹個典型的殘酷例子發生在歐洲人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時候。1521年,西班牙人科爾特斯來到中美洲的墨西哥阿茲特克。當他來到他們的首都特諾奇蒂特蘭(現在的墨西哥城)時,他和他的士兵們發現他們來到了壹個陌生的世界。城市的道路兩旁有美麗的鳥棚,鳥兒在那裏唱著美麗的歌曲。阿茲特克國王蒙特祖馬在特諾克的蒂朗收集了大量迷人的動物。但是禮貌不是來這裏學習的,他是來征服的,這個城市,那裏的人,那裏的動物都被他毀了。
在過去的歐洲大陸,尤其是在俄羅斯、波蘭和瑞典,養熊被視為主人傲慢的象征。俄羅斯的伊凡大帝用這種方法在他的城堡裏養熊,以對付那些想太靠近他的敵人。
幾代法國國王也有建動物園收養動物的傳統。路易十四在他所有的城堡和宮殿裏建造了動物園,動物籠子遍布全國的皇家領地。在凡爾賽宮,路易還改造了動物籠子。他把動物成群地養在壹個大圍欄裏,周圍畫著花鳥背景。在奧地利的維也納,神聖羅馬帝國的弗蘭茨壹世皇帝在1757送給他的妻子瑪利亞·特麗莎王後壹個動物園作為禮物。動物園在今天的維也納西南部,舍恩的布朗克斯宮是特蕾莎修女的夏宮。“舍恩布龍”的意思是美麗的春天。因為這裏有壹個巨大的泉水,所以也被稱為“梅泉宮”。於是動物園被命名為“美泉宮動物園”。據說瑪麗亞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大象、駱駝和斑馬中間吃東西。
到18的90年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開始揭竿而起,從貴族手中奪取權力。他們的權利之壹是參觀動物園的權利。法國大革命期間,憤怒的人們沖進了凡爾賽宮的動物園。當時,較小的動物立即在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夏宮被釋放。壹些較大的動物被占領者吃掉了,壹些跑進了附近的森林。但對於犀牛、獅子等大型動物,他們認為最好留在那裏,讓原飼養員繼續照顧。
國王和貴族被推翻,他們的土地和財產被重新分配,世界各地動物園的動物被聚集在壹起,放在巴黎植物園。1793年,凡爾賽宮的動物也被送到了這個植物園,因為法國人認為它們具有科學價值,應該保存下來,用於科學研究和探索自然的奧秘。至此,現代意義上的動物園概念已經萌芽。
與此同時,在隔海相望的英國,普通人也可以參觀倫敦塔的皇家動物園,但他們必須支付幾便士的門票,或者帶壹些貓狗作為那些大型貓和熊的食物。19世紀初,經濟發展導致城市擴張,人們開始考慮建設公園,預留綠地,滿足休閑娛樂的需求。由於對自然保護的關註和對野生動物更深入了解的願望,動物和植物壹起在公園裏展出。英語ZOO壹詞來源於古希臘詞ZOION,意為生物,後發展為動物學,意為對生物(動物)的研究。因此,許多外國動物園的全稱,XXXX動物園或XXXX動物園,字面意思是研究動物的公園。值得註意的是,具有科研功能,與圈養壹個動物園的Menagerie不同,後者只有簡單的娛樂功能。這是動物園發展史上質的飛躍。
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動物和自然科學的研究氛圍非常濃厚,也是英國著名自然科學家達爾文發表《自然選擇與進化理論》的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倫敦動物園協會誕生了。該協會籌集資金,籌集材料,尋找土地和招聘員工。最終,1828年,人類歷史上第壹個現代動物園——攝政公園動物園在倫敦攝政公園成立。當時建立動物園的目的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研究這些動物,以便更好地了解它們在野外的親緣物種。日不落,英國試圖了解大英帝國殖民領地的每壹種野生動物,自然博物館、植物園和動物園成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倫敦攝政動物園成為英國、歐洲和美國其他地區建立動物園的典範,開創了動物園歷史的新紀元。
在整個19世紀,動物園已經從英格蘭普及到整個歐洲大陸,但當時的城市塵土飛揚,臟亂不堪,所以動物園是城市居民不可多得的綠地,也是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動物園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文化的壹部分。那時候的歌曲開始包含動物園的內容,可能是因為在壹首叫《在動物園裏散步是壹件可以做的事》的歌裏,第壹次用了zoo的簡寫版而不是zoo,壹個新詞誕生了。《牛津英語詞典》中註明,1874正式使用Zoo。此時動物園動物的排出順序是按照動物分類的方法進行的。
動物收藏、籠養動物園、動物園都是指在人工條件下飼養動物,但它們反映了人類幾千年文化史上這壹事件在世界範圍內的變遷。今天的動物園仍在發展和變化,以滿足我們這個負擔過重的星球的嚴格要求。由於公眾環境和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未來的動物園必然會發展成為自然保護的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