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描繪了草原的美麗,並對草原的美麗景色表示由衷的欽佩和贊美。都是靜態和動態的描寫,語言優美,有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
二、差異(描述範圍不同)
《草原》壹文主要講草原風光圖、迎賓圖、蒙漢聯歡圖。表達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蒙漢民族的深厚情誼。
錫林郭勒大草原主要通過描述草原是壹個廣闊、美麗和歡騰的世界來表達對它的贊美。
擴展數據
《草原》的作者老舍(1899 ~ 1966),現代著名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清玉,字佘玉,滿族。老舍出生在北京的壹個貧苦家庭。1918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從事中小學教師工作。
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他開始用白話文寫作。1924去英國講學,創作文學。65438-0930年回國,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任教授。1937年,代表作、著名小說《駱駝祥子》問世。65438-0946年赴美講學創作,近百萬字的小說《壹家四代》問世。
1949年底回國,寫了《龍須溝》《西望長安》《茶館》《京劇十五關》等23部戲。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草原》這段文字摘自老舍寫的壹篇名為《內蒙古風光》的訪談。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草原
百度百科-錫林郭勒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