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魯迅為什麽要祭奠梅花鹿?
因為畫面正面沒有孔子的牌位,是給孔子和師父的禮物。如果問為什麽在沒有牌位的情況下遊覽梅花鹿,那不是豬狗羊。這是妳想要的答案。掛在三潭印月下的巨畫叫《路松圖》。這幅畫的原作保存在紹興魯迅紀念館,掛著的是復制品。在銀幕上,就像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裏說的,“壹棵老樹下畫了壹只很肥的梅花鹿。”那是壹個高大健壯的古松,高大矯健,顯示出勃勃生機;梅花鹿豎起耳朵,好像在聽什麽。這幅畫的意義是什麽?至今仍有爭議,我們認為有象征意義。第壹,我們懷疑“梅花鹿”是與“鹿”諧音的象征意義,所以“鹿”包含了“鹿”的意思。有錢的,出錢的,出錢的,高官厚祿的。《左傳·Xi公二十四年》:“解之推不談魯,魯也富。”《論語·學》:“學也,魯在其中。”“祿”的本義是“福”,如古樂府《孔雀東南飛》:“吾子薄而祿祥,幸得此女回。”所以“鹿”含有“福”的意思。《梅花鹿》與《梅花榜》有壹定的聯系:清代,在魯迅的故鄉紹興,科舉候選人名單公布時寫成《梅花榜》——每榜50人,1大寫,第二名排在右下方。如果其余的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書寫,當他們到達第50位時,他們的排名將是65438。之所以形成這種格局,也是有象征意義的,就像《宋鹿圖》中的“梅花鹿”壹樣。據記載,戊戌年(1898),也就是魯迅去南京求學的那壹年,歷法是10。回紹興省親戚家時,被叔叔拉著參加11.6的縣考,同月29日出榜。周證實:“他曾經參加過縣裏的考試,壹旦考上了,名次還是很高的。可是魯迅不肯參加第二次考試。”(回憶魯迅片段:魯迅在南京上學)還有,魯迅在文學作品裏有明確的反映。他寫於1922年6月的尖叫小說《白光》,以其叔祖周為原型,塑造了這壹典型人物,並描寫了他看縣考時“梅花榜”的情景,那是壹張“十二榜圓圖”。考試成績是梅花榜,鹿松圖中的鹿是梅花鹿。可見梅花也是當時紹興文人的美好象征。第二,關於“古樹”,我們懷疑“樹”也是與“書”諧音的象征意義,即“古樹”含有“古書”的意思。在這種梅花鹿蹲在老樹下的畫面中,“老樹”往往是“古柏樹”,因為松柏具有* * * *的特性。書,當然是指經典、歷史、哲學家。因此,“松露地圖”是壹幅“雙關語”地圖,頗具象征意義。它的象征意義大致是:真誠地向老樹跪拜,就有望登上“梅花榜”,獲得高官厚祿。因此,《路松圖》不僅是壹幅美麗的畫面,更是壹句無言的勸誡,它的“味道”在畫面之外。在中國封建社會,流行“鹿”配“松”“柏”的圖畫,尤其是清代儒生的家裏,常常把它掛在墻上,表示給自己含蓄的祝福,比貼有字的對聯更高雅。《三潭印月》莊嚴地掛著這幅畫,是主人思想體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