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反映生活的作品內容和篇幅,小說壹般分為長篇、中篇和短篇三種類型。
小說篇幅較長,壹般在654.38+萬字以上,體現了生活的大容量,適合表達重要的社會主題和廣闊的生活畫面。它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著重寫了主要人物的發展成長史,次要人物的性格也比較鮮明。其情節完整曲折,往往在幾個大事件之下,包含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情節,相互交織,環環相扣,場面恢弘,結構宏偉。
短篇小說篇幅短,壹般在2萬字以內,適合著重反映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壹個片段、壹個側面,舉壹反三。就像魯迅先生說的:“窺壹斑而見全豹,壹目傳神。”短篇小說中的人物比較集中,人物之間的關系也比較簡單。他不要求寫壹個人物性格的成長,總是抓住最能表現人物氣質、情感、性格特征的部分,畫龍點睛的描寫,刻畫出鮮明的形象。它的結構壹般都很精致簡潔。中篇小說的篇幅介於長篇和短篇之間,即2萬字到65438+萬字之間。反映的內容比短篇小說豐富,但沒有長篇小說浩如煙海,描寫的人物也比短篇小說完整,但沒有長篇小說多。
關於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的區別,茅盾先生是這樣說的:“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的區別是否在於篇幅的長短,故事的簡單與復雜,人物的數量?可以說區別就在這幾個方面。短篇小說主要捕捉壹個典型的生活片段來說明壹個問題,或者展示壹個比它本身更廣泛、更復雜的社會現象。小說不壹樣。反映生活的方式不是截取生活的壹個片段,而是把生活的長河從頭到尾描繪壹遍。短篇小說不壹定有人格發展,但小說中的人物大多有人格發展。”
我們將同壹作者反映相同或相近主題的長短作品進行比較,我們會更清楚地理解這兩種不同風格的關系和特點。茅盾的長篇小說《子夜》和短篇小說《林家堡》、《春蠶》都寫於1932前後,歷史背景基本壹致。由於采用的風格不同,它們在選材的範圍和角度、人物刻畫手法、結構形式上都有不同的特點。
子夜反映了5-7月的社會現實,1930。通過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資本家趙之間的關系,展開了主要矛盾。作品圍繞吳與趙的鬥爭,塑造了壹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通過他們的活動和相互聯系,反映了壹幅廣闊的生活畫卷,展示了整個時代的風貌。短篇小說《林家鋪》和《春蠶》是這壹時期社會生活片段的集中選錄,分別反映了小企業主林老板和蠶農老在時代浪潮沖擊下的不幸遭遇。這兩個短篇的人物關系比較簡單,故事也不復雜。但由於他們的人物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也反映了那個時期社會生活的本質,給人以真實的感受。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小說創作中,我們必須根據自己對題材的占有選擇合適的風格。初學者最好從短篇小說開始。開頭寫長篇故事,很難駕馭眾多的人物和復雜的場景。許多著名的小說家都是從短篇小說、中篇小說到長篇小說壹步步走上成功之路的。
小說類型(1)
小說的文學體裁之壹。壹般認為,借助藝術虛構,敘事內容以散文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壹定的故事情節來描述人物的關系、命運、性格、行為、思想、感情、心理狀態、活動環境,這是小說的基本特征。
中國小說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神話傳說,真正的起源時期是在魏晉時期,當時的奇人異士已經有了小說的雛形。後來經過唐朝的傳說、宋元的故事書、明朝的故事書以及明清時期以《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為代表的小說,逐漸成熟繁榮起來。五四以後,現代白話小說是在繼承民族小說傳統和借鑒西方小說經驗的基礎上出現的。西方小說同樣是古希臘史詩和戲劇的後代。後來經過中世紀的傳奇故事(如冰島散文敘事文學Saga),文藝復興時期小說體裁已經初具規模。19世紀是西方小說最繁榮的時期。
情節、人物和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是人物的歷史,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人物是小說的核心,環境是人物活動和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環境造就了性格,性格也造就了環境。
小說是文學中最具表現力的體裁。小說有能力描述生活中存在的壹切可以用語言表達的事物,如人、事、擬聲詞,描述人的感情、幻覺、夢境甚至潛意識的精神狀態。這就使得生動描繪存在於浩瀚時空的歷史圖景和某個空間中人物心中的精神世界成為可能。同時,作者還可以改變敘事視角,改變敘事人稱,運用敘述、議論、抒情等手法,使小說的藝術表現獲得哲理性和詩意性的光彩,增強思想力量和藝術魅力。
小說按篇幅可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此外,還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分類,如中世紀歐洲的騎士小說、16世紀西班牙的流浪小說、18世紀英國的感傷小說、法國的哲理小說、宋代的中國故事、明清的英雄傳奇、清代的才子佳人小說和譴責小說、近代的社會問題小說、心理小說和鬼怪小說等。(來源:大唐。com)
小說的體裁(2)
小說以塑造人物為主,通過故事敘述和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壹部小說必須具備三個要素:鮮活的人物,完整的故事,人物活動的特定環境。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元素。
[考試要點]
1.理清小說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題。
2.能夠分析小說故事的階段(開始、發展、高潮、結局)。
3.能夠分析小說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4.能夠分析主要手法(如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以及直接(正面)描寫、間接(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5.能夠分析環境描述(自然環境描述和社會環境描述的角色)。
6.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和辨析壹些關鍵詞、精彩句子、關鍵段落和意思及其思想感情。
[知識歸納]
壹、人物描述
1.小說中對人的描寫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和表情描寫。
2.就是刻畫人物外貌、表情、體態、服飾的人像(外貌)。
3.是描述人物對話、獨白、語氣的語言。
4.從描寫的角度來看,人物描寫的方法也可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也稱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
二。人物形象
1.小說的三要素是(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活動)環境描寫。
2.在小說塑造的人物中,體現作者創作意圖和作品主題的人物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也稱主角。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和性格。只有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說的主題。
三。故事情節
1.故事情節是作品所描述的生活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壹部小說的情節壹般可以分為開頭、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些小說還有序言和結局。
2.
1的開頭是矛盾沖突首先在作品中體現出來的東西;
2.發展是作品中矛盾沖突從展開到激化的演變過程;
高潮是決定矛盾各方命運的關鍵時刻,主要矛盾即將解決。是矛盾達到頂點,人物思想鬥爭最緊張、最振奮、最尖銳的階段。
結果是矛盾解決了,人物發展已經完成,事件有了最終結果,主題得到了充分展現,這是劇情發展的必然結果。
四。環境描述
1.環境描寫是對人的活動環境和事件背景的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2.自然環境描寫,也叫景物描寫,主要描寫人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花鳥蟲魚等景物。
3.社會環境描寫主要是對人們活動的特定環境、場所、氛圍和人際關系的描寫。
4.環境描述的作用主要包括:
1)說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為角色活動提供特定的背景。
2)渲染氣氛,烘托人物;
3)壹些環境描寫對劇情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總結:
1.小說的情節壹般分為結尾、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情節的發展起到塑造人物的作用。通過對劇情的分析,了解人物各自在劇情中的表現,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
2.小說中的人物描寫包括外貌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通過這些描寫,我們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而了解他們所反映的社會狀況。
3.小說中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占事件背景,自然環境描寫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場景,以表達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氣氛、心情、主題。
小說類型(1)
1.現實主義
文藝的基本創作方法之壹,在文藝史上,它和浪漫主義是兩大主要思潮。它提倡對現實生活的客觀觀察,根據生活的本來面目,準確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現實主義文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偉大的成就。在文學史上,《詩經》、杜甫的詩歌、關漢卿的戲劇、曹雪芹的《紅樓夢》等都是其代表作。
4.浪漫主義
文藝的基本創作方法之壹,在文藝史上,它和現實主義是兩大主要思潮。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它善於表達對理想世界的熱情追求,並經常運用激情的語言、瑰麗神奇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其形象。例如,在中國文學中,屈原和李白的詩歌,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都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征。浪漫主義作為壹種文學思潮,產生於18年底09年初的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其代表作家有德國的歌德和席勒,法國的雨果和喬治·桑,英國的拜倫和雪萊等。
3.古典主義
17世紀歐洲的壹種文學思潮。主張以古希臘、羅馬為典範,故稱“古典主義”。法國是最發達的國家。他們尊重王權,崇尚理性,在藝術上追求高雅、和諧、平衡的統壹,代表作家如法國的拉辛、莫裏哀等。
4.批判現實主義。
歐洲的文藝思潮從65438年到2009年的20世紀30年代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它註重對社會問題的研究,以現實主義的態度拓展了真實反映現實的生活面,塑造了許多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典型形象,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現象,揭示了貴族衰落和資產階級興衰的過程,揭示了社會生活的壹些本質方面,有些作品還對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表示同情。同時也豐富了藝術技巧和技法。其代表作家有法國的巴爾紮克和司湯達,英國的狄更斯,俄國的尼古拉·果戈理和托爾斯泰。
5.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又稱先鋒派,是西方現當代文學中的壹個重要流派。它不是壹個單壹的流派,而是眾多反對傳統文學的流派的統稱。現代主義文學出現在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的時期。當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矛盾日益尖銳。在國內,壟斷資產階級與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工人階級的矛盾趨於白熱化,經濟危機不斷發生,貧富分化日益嚴重。政治局勢動蕩不安。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在爭奪殖民地上也有很多矛盾。國內外激烈復雜的矛盾造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思想危機。面對眾多問題的現實,許多知識分子感到幻滅,生活空虛,精神萎靡,產生了上世紀末的所謂悲哀。很多中下層知識分子,壹方面對現實失望,覺得前途無量,沒有出路;另壹方面,他們不理解、不相信社會主義,害怕工人革命運動。他們站在理想主義的立場,認為現實是不可理解的,荒謬的。他們退回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堅守著“自我”的立場。另外,壹些青年知識分子,受無政府主義和虛無主義的影響,熱情但不成熟,喜歡標新立異。他們否認過去所有的文學遺產,並叫囂要創造未來或超現實的文學。在這種情況下,現代主義文學應運而生。
現代主義文學最早的流派是象征主義,其先驅是法國的波德萊爾(1821—1867)。他的代表作是《惡之花》,是象征主義的奠基石。19年的80年代,在法國,象征主義的大旗正式打出,象征主義作家隊伍逐漸形成。第壹次世界大戰前後,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矛盾的激化,各種現代主義文學派別相繼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達到高潮。主要流派有後期象征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和意識流小說。這壹時期出現了壹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優秀作家。小說裏有奧地利的卡夫卡,愛爾蘭的喬伊斯,法國的普魯斯特。戲劇方面有美國的奧尼爾,比利時的梅特林克,德國的霍普特曼。美國有龐德,英國有艾略特和葉芝。
二戰後的現代主義文學被稱為“後現代主義”。有以薩特、加繆為代表的法國存在主義文學,以尤尼斯(法國)、貝克特(愛爾蘭)、阿爾比(美國)為代表的荒誕派戲劇,以艾倫·羅布-熱爾耶(法國)為代表的新小說派,以海勒、馮內格為代表的美國黑色幽默派,以奧斯本為代表的英國“憤怒的青年”。可以說有各種各樣的名字。在意識形態方面,這些派別大多與存在主義哲學有關。在藝術形式上,他們競相標新立異;各有各的特點。
現代主義文學仍然是當今西方文學的壹個重要流派,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小說類型(2):現當代小說類型簡介
湖北省李亞洲安陸二中
現代小說
1.魯迅:以其高度成熟的小說創作,完成了為中國現代小說奠基的重任,開創了中國現代小說的現實主義主潮,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說之父”。站在時代的巔峰,他有意識地在小說中體現出對民族歷史發展的崇高責任感,關註普通中國人,關註他們的思想和精神狀態。從魯迅小說的藝術形象中,人們總能感受到對中華民族苦難的深切悲憤,對宗法制度及其倫理道德的熾烈仇恨,對美好社會的熱切期盼。他的小說反映了強烈而清醒的反封建意識。
喊(1918—1922):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藥,明天,壹件小事,頭發的故事,風波與故鄉。
流浪系列(1924—1926):祝福,在餐廳,幸福的家庭,肥皂,長明燈,展示公眾,高,離婚,孤獨的人和悲傷的過去。
新故事(1922—1935):補天,奔月,鑄劍,非攻,治水,挑魏,通關,起死回生。
1918魯迅5月出版的《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部白話小說。
2.“生活派”問題小說:主要探討社會和生活問題,又稱五四問題小說。文學研究會成立於1921,提出了“為生活”的口號。代表人物:1921年冰心的《當妳孤獨無助又貧窮》、《超人》和《去鄉下》冰心的小說轉向了年輕人的抑郁心理,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五四之後,壹代年輕人開始覺醒,但面對壹個麻這樣的問題社會,他們陷入了無處可去的悲哀,產生了內心的苦悶和焦慮,冰心開出了藥方——愛的哲學。超人的主人公何斌曾經認為“愛和憐憫都是邪惡的”,所以他想成為壹個“超人”。在幫助了壹個可憐的孩子之後,愛和同情的種子開始在他的心中發芽。
王靖西的《雪夜》,羅嘉倫的《愛或痛》,葉聖陶的《這是壹個人》,俞平伯的《園丁》,廬隱的《海邊的老朋友》,許地山的《織網累蜘蛛》。
3.鄉土現實主義小說:20世紀20年代中期,以農村生活為題材,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鄉土色彩的小說興盛並延續到30年代,即鄉土現實主義小說。代表人物:廢名(),徐階的賭徒吉順,徐的壹生,瘋女人,(原名,因愛魯迅而改名,其代表作《菊影之婚——鬼婚》,黃金標誌著本土現實主義小說創作的成熟,石伯伯順道借錢,參加婚宴——坐下。)劍、李、彭的《陳思蝶的牛》、臺靜農、徐玉諾、典等。鄉土小說植根於家鄉的土地和農民,充滿鄉土氣息,敢於正視農民的辛酸和悲傷,作出平實自然的描寫。
4.“自我小說”體裁:以自我表現、自我抒情為特征。1921年7月,郭沫若、程、郁達夫、田漢等人發起創造社,強調文學必須表現作家的“內心要求”。壹批作家,面對民族的苦難,傾吐內心的情感和訴求,或昂揚樂觀,或悲涼痛苦,對祖國命運和個人生活焦慮不安,形成了他們豐富而強烈的內心情感。郁達夫,小說描寫了壹系列表達作家自我的自我形象,具有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呈現出鮮明的浪漫主義風格。沈淪——他被族群歧視,精神抑郁,自憐自艾,在呼籲“祖國迅速富強”的同時跳海自殺。這些形象大多是多愁善感、憂郁甚至頹廢的“零余者”。
5.“革命小說”的體裁: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代表人物:蔣光慈《少年浪子》(描寫壹個少年在異鄉漂泊,尋仇,後投身北伐。具有壹定的現實意義。)咆哮的大地。洪的《海》。由於缺乏對革命和工農感情的體驗和認同,對革命鬥爭的描寫膚淺空洞,往往使革命生活簡單化。
6.社會分析派: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初,蔣政權進入相當穩定時期,民族矛盾激化,各種社會矛盾加劇。這些作家堅持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以科學的社會觀和多樣的藝術手法對現代中國社會進行全景式的觀察和分析,揭示其本質和基本規律。代表:茅盾的《子夜》(通過吳蓀甫的藝術形象,表現了中國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反而更加殖民地化的深刻思想內涵。)日食三部曲(幻滅、動搖、追尋)、林家堡、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7.“京派小說”:活躍於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北方文壇的壹個重要流派。北京受南方動蕩政局的影響較小,進入了壹個黑暗而相對平靜的歷史時期。壹些對社會現實不滿的知識分子投身文壇,追求理想境界和個性發展。新文化運動的批判和否定指向了傳統文化中的封建政治和倫理道德,卻沒有觸及民族文化範式和審美心理的深層積澱。“京派小說”的重要特征是以獨特的審美意識對生活進行主觀的過濾和凈化,呈現出壹幅樸素之美、純粹之美的生活畫卷。代表:沈從文的《邊城》。王、淩叔華、林、廢名的《竹林的故事》、蕭乾等。
8.“新感覺派”小說: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中國第壹個現代主義小說流派,受西方現代藝術的啟發,直接受日本新感覺派小說的影響。他們不再滿足於簡單地描述外部現實,而是重視直覺,強調主觀感受,將主觀感受與感受對象相結合,創造所謂的“新現實”,並善於描述心理活動。代表:荀瑙的《無軌列車》(半月談)、戴望舒、穆時英的《上海狐步舞》、施蟄存的《梅雨之夜》(運用意識流和內心獨白的方法,詳細描寫了主人公在雨中送壹個女孩回家過程中的心理。)
缺點:明顯感染了西方現代派文學固有的悲觀、頹廢、絕望等色彩和情調。
9.“山妖蛋派”小說出現於20世紀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以趙樹理為代表,植根於山西農村。該形象展示了農村從封建專制統治向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轉變的基本特征,展示了農村階級關系、人際關系和壹些社會習俗的變化。在藝術上具有“新穎獨特的流行風格”,小說形式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現實性。代表人物有趙樹理的《良緣》、《鍛煉》、榮的《呂梁英雄傳》。
同時也出現了著名的作家和作品: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雨》、孫犁的《荷花湖》(大多反映農村的生活和鬥爭,追求質樸、純粹的藝術境界,故稱“詩化小說”。)
10,老舍:《月牙兒》(表現了母女相繼被迫淪為妓女的悲劇,發出了對非人世界的控訴。《駱駝祥子》、《四世同堂》(齊天佑,對民族文化的反思與批判,寄托了作者的家國之痛。)
11.巴金:他作品的兩大主題最為顯著。壹個是表現社會革命,探索青年革命之路。另壹個是在愛情三部曲(霧、雨、電)中抨擊舊家的腐朽和邪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2.李的《交錯水》(以成都郊區天回鎮為人物活動的中心舞臺,圍繞蔡夫人(即鄧耀谷)的情節,具體描寫了以羅歪嘴為首的袍哥與以谷田為代表的教民之間的矛盾糾葛。)
13.錢鐘書的《圍城》,在更廣闊的生活背景下,對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做了刻意的描寫和無情的透視。小說以方鴻漸為中心,描寫了壹群留學生和大學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愛情上的矛盾和糾葛,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猥瑣精神。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