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府與公眾關系的特點* * *政府與公眾關系是政府與公眾關系的壹個分支,是組織通過與公眾的雙向溝通,贏得公眾信任和支持,從而樹立良好組織形象的過程。但作為政府公關的壹個分支,政府公關有壹定的特殊性:1和主體的權威性。政府是脫離獨立、淩駕於社會之上的特殊社會權力管理機構。它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的突出特點是它擁有巨大的權力和權威。壹般情況下,同壹個國家或地區只有壹個政府,而且往往處於獨特的地位。
2.對象的復雜性。政府公私關系的對象不僅龐大,而且表現出極其復雜的機構。在壹定利益關系的基礎上,公眾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利益群體,這些利益群體既有相同的社會利益,又有各自的特殊利益。因此,政府必須開展有針對性的公關活動,重視和加強各種公眾的聲音,及時向公眾報告政府是如何滿足這種期望的,正確和徹底地解釋政府所作出的行政行為,根據公眾的需要不斷改進政府的工作,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
3.目標的獨特性。政府公私關系目標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提高公眾意識是政府公共關系的首要目標。政府可以通過宣傳讓公眾了解政府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第二,政府公關活動的另壹個目標是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第三,政府公關活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社會效益。4.溝通的優越性。總的來說,與其他社會組織相比,政府公共關系的溝通條件是最優越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大眾傳媒工具。在中國,主要的新聞出版單位和廣播、電影、報紙等大眾傳媒都歸政府管理。其次,政府的組織溝通是嚴格有效的。
(3)政府與公眾關系的價值和意義。
1.有利於塑造政府形象首先,做好政府公關有利於改善政府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在現代社會,組織形象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有了良好的組織形象,才能贏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增強組織的凝聚力,順利實現組織的目標。政府部門的組織形象是公眾對政府部門的總體評價,是政府部門的業績和特點在公眾心目中的反映。良好的政府形象是壹筆巨大的無形資產。有人說,形象是繼人、錢、物、信息之後的第五大資源。良好的組織形象有利於維護組織的公信力,拓寬組織的生存空間,增強政府對公眾的強大號召力,大大提高社會效益。
政府與公眾的關系是壹種溝通管理藝術,肩負著塑造組織形象的責任。它通過各種公關調查手段客觀評價政府形象,通過各種傳播手段協調與普通公眾的關系,影響和引導輿論,為政府建立、維護、調整、控制、糾正和優化形象服務。當然,政府與公眾的關系主要靠改善政府形象、實際行動、理性說服、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來提升和塑造政府形象,如果不是為了政府的“美”來樹立良好形象的話。
再次,做好政府公關有利於改善政府的國際形象。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組織,我們在與人交往時都會註意自己的形象,希望能給別人留下好的影響。政府作為壹個國家的行政主體,在國際舞臺上的溝通更是如此。國際形象是國家外部公眾對國家本身、國家行為、國家活動及其成就的總體評價和認同。壹個國家的國家形象在世界舞臺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國際經濟壹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家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國家形象在國際交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法寶。
良好的國家形象肯定有助於國家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相反,不良的國家形象會使國家處處受挫。因此,加強對外宣傳,積極與國際社會各國溝通,可以使中國在國際上塑造良好形象。2.有利於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政府效率是政府機構管理和公務員工作活動的目的。從公共關系的角度來看,要提高政府效率,除了實施改革以消除影響政府效率的負面因素外,還應通過政府公共關系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協調部門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整體功能。
建立健全協商監督機制,讓人民群眾代表參與行政管理;強化政府公務員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運用公關手段和技巧妥善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加強社會主義與人民、人民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溝通與協調,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徑。
為了讓市民有壹個安全幹凈的居住生活環境。從2004年8月開始,南京市政府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拆違”專項整治。然而,“拆”是壹項浩大且極其復雜的工作。如果不了解和掌握拆遷中的具體情況、思潮和各種矛盾,工作就無法順利開展。在“拆”與“拆違”工作中,南京市各級宣傳思想政治工作部門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網絡,深入調查研究,暢通民意渠道,梳理社情民意,及時掌握人們的思想動態,思想超前於工作,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加強與被“拆”或“拆”單位和人員的情感和心理溝通,既要用足夠的耐心讓他們了解和理解,又要堅持原則,反復向訴求過多者宣傳相關政策法規,充分發揮信訪、仲裁、調解、咨詢等各種法律服務的作用,多渠道、多層次依法化解矛盾。
通過與群眾的積極溝通,政府的“拆違”工作迅速得到支持和理解,“拆違”工作迅速取得重大進展。由此可見,積極開展政府公關,向群眾宣傳政府的方針政策,積極有效地與群眾溝通,可以獲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從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構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藍圖。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是各種利益得到有效協調的社會,是社會管理體制不斷創新和完善的社會,是穩定有序的社會。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政府公共關系的發展主要可以調節三個方面的社會和諧:第壹,政府公共關系的發展有利於促進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和諧。政府工作復雜多樣,所以政府部門很多。各部門的工作相對獨立,但工作需要合作和支持。因此,加強政府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協調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各部門之間建立公共關系部門,彼此積極聯系,加強溝通,有利於部門之間的和諧,可以避免分化和誤解。其次,開展政府公共關系有利於促進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和諧。改革開放後,我國實行了“政企分開”的體制。在這種體制下,如何協調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成為了壹個難題。在政府內部設立公關部門,定期向企業宣傳政府新出臺的方針政策,積極與企業溝通,傾聽企業的要求,可以促進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實現真正的和諧。
第三,開展政府公關有利於促進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和諧。加強與群眾的溝通,設立信訪機構和民意調查機構,壹方面了解民眾的需求,另壹方面通過宣傳將政府的政策傳達給民眾,讓民眾理解和支持,從而促進官民之間的理解與和諧。這是開展公關活動的另壹個好處。4.有利於引導輿論的輿論,是社會中相當壹部分人對某些社會問題所表達的意見的總和。它是壹種客觀力量,以贊賞或譴責的形式對個人或組織施加獨特的影響。
就政府而言,民意是社會對政府的決策、行為和人員形成的意見、看法和評價的總和。了解民意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引導輿論,減少執行決策的阻力。現在大眾傳播發達,人們可以通過各種媒介獲取大量信息,信息的膨脹讓人們無法分辨和過濾。於是,“謠言”就成了負面輿論,危害各國政府。如何在“謠言”無處不在的情況下,積極采取公關工作,利用媒體公布事實,引導輿論,穩定社會秩序,成為各國政府必須面對的事情。
因此,積極有效地開展政府公關工作,有利於引導輿論,穩定社會秩序。5.有利於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現代社會的突發事件具有出其不意性強、力度大、發展快、擴散效應明顯等特點。各種突發事件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時間和方式發生。突發事件發生的頻率和速度在增加,對社會的危害在加深。如何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盡可能減少和避免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將是現代政府面臨的壹大挑戰。重大自然災害是政府必須面對的緊急情況之壹。2008年,中國政府公關也面臨著應對突發事件的考驗。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裏氏8.0級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罕見的地震災害。災難發生後,中國政府在第壹時間做出了反應。胡錦濤總書記立即動員“抗震救災”工作,溫家寶總理不顧個人安危,第壹時間趕赴災區。媒體紛紛報道救災情況,壹時間全國都投入到救災工作中。雖然我國在這場災難中損失巨大,但在這次突發事件後,我國政府迅速反應,團結全國人民,使中華民族在國際社會留下了“英雄大團結”的形象。
因此,當政府面臨突發事件時,能夠快速反應,第壹時間利用媒體發聲,可以穩定民心和社會秩序。通過這次災難,我國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有效性充分說明我國政府的公共關系正在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