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各種權力主體在上層建築領域維護自身利益的具體行為以及由此形成的特定關系。它是人類歷史某壹時期的重要社會現象。政治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和作用。這壹社會現象非常復雜,歷代政治學家和政治家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重點對其進行了探討,但至今沒有公認的確切定義。
詞源及定義英語politics(政治)起源於希臘語,最初指城堡或衛城,後來結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被賦予了“國家”或“國家”的含義。後來又衍生出政治、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詞匯。所以“政治”壹詞是指城邦的統治、管理、參與、鬥爭等各種公共生活的總和。
中國先秦諸子也用“政”字,但更多情況下,“政”和“治”是分開用的。“政治”主要指國家的權力、制度、秩序和法律;“治”主要指管理和教育人民,也指達到穩定的狀態。“政”與“治”的結合始於近代中國,以孫中山為代表。他說:“政治是所有人的事,治理是管理,管理所有人的事就是政治。”
定義由於人們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歷史任務,需要政治發揮作用的側重點和著力點不同,以及不同歷史觀的影響,在解釋政治概念時所強調的內容不同,所以對什麽是政治有各種答案,形成了許多關於政治的定義。
k馬克思、F恩格斯、V I列寧“壹切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政治是經濟的最集中的表現”,“政治是階級之間的鬥爭”,“政治是參加國家事務,為國家規定方向,決定國家活動的形式、任務和內容”,“政治是壹門科學,也是壹門藝術”。這些論述總體上反映了政治的本質、屬性、基本內容和特征,是研究政治現象和界定政治的指導思想。
西方政治學家對政治給出了很多定義,比如:①他們認為政治是壹個國家的活動,是對壹個國家的治理,是奪取或保存權力的行為。②認為政治是權力鬥爭,是人際關系中的權力現象。(3)認為政治是人們在安排公共事務中表達個人意誌和利益的活動,政治的目標是制定政策,即處理公共事務。④政治是制定和執行政策的過程。⑤認為政治是社會利益關系,是社會價值的權威分配。
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界對“政治”這壹概念持有以下主要觀點:①政治是各階級為維護和發展自身利益而采取的處理其與其他階級、民族和國家的內部關系的直接策略、手段和組織形式。(2)政治是指壹定階級或集團為實現其經濟要求而奪取和鞏固政權的活動,以及對內對外的壹切政策和策略。(3)政治是主要由政府推動的活動,涉及生活的各個領域,在各種社會活動中占據主要地位。(4)政治是階級社會的產物和上層建築,主要表現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權力鬥爭以及統治階級內部權力的分配和使用。
特色政治作為壹種社會現象和社會上層建築,是在階級對立和國家產生的時候出現的,並且總是與國家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政治與各種權力主體的利益息息相關。各種權力主體為了獲取和維護自身利益,必然會產生不同性質和程度的沖突,這就決定了政治鬥爭總是為了某種利益而進行的基本屬性。經濟、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利益,對權力的追求和某種心理滿足,是各種權力主體進行政治運作的基本動力。政治作為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壹種方式,主要表現為基於國家權力的各種主導行為和基於對國家的制約權力的各種反主導行為,如統治行為、管理行為、參與行為、鬥爭行為、領導行為、反政府行為、權威影響和權力競爭。這些行為的共同特點是,都以利益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強迫性、支配性和相互鬥爭性。政治作為權力主體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上述具體行為的相互作用。如統治與被統治、管理與參與、權威與服從、相互鬥爭的關系。這些關系基本上取決於社會經濟關系的必然性。
政治的發展政治隨著社會由低到高的進程而發展,社會成員參與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也在發展。從歷史上看,政治從壹開始就以國家權力為中心,表現為人們奪取、維護、建設、執行和制約國家權力的壹切活動。政治現象出現後,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高度成熟。在現代,政治是壹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影響著所有社會成員的利益,支配著他們的行為。政治現象仍將在人類社會長期存在。只有當人類的政治生活發展到從根本上改變少數人管理多數人的政治模式,實現社會自我管理時,原本意義上的政治現象才會轉化為壹般的社會現象,最終消亡。
政治定義的不同表述
因為政治是社會管理,涉及到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如果不抓住政治作為社會管理的本質,不從表現形式上給政治下定義,就會有很多很多的定義:
第壹,在壹個社會內部,有獲得權力的方式、權力的存在形式、權力的使用和權力的目的;政府的框架;由於獲得和使用權力的方式不同,形成了集權政治和民主政治。在集權政治下,有階級,統治,反抗,鬥爭,起義,革命,...以及各種威權形式;民主政治下,有議會,有選舉,有集會,有社團,有政黨。
第二,當社會區域被界定,與其他社會人口群體發生聯系時,政治就會有國家獨立、主權,以及相應的對外方針、政策、各種條約等。
第三,社會的存在形式在變化,管理方式也在變化;
第四,人本身是發展變化的,人的認識也是發展變化的,政治思想也會隨著人本身及其認識的變化而變化。
社會規範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角度、不同前提下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對政治有不同的表述。但只要把握住政治是社會管理的本質,現有政治的表述就會全面。
政治的不同表達方式:
a、在建立中央集權的社會主義過程中,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的理論框架內,我們把政治概括為四個方面:政治的核心是誰掌握國家政權(權力鬥爭);政治的本質是階級對階級的統治;政治的目的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是領導藝術。
列寧認為:“政治是階級之間的鬥爭,政治是反對世界資產階級、爭取解放的無產階級之間的關系。”(《列寧P4選集》——370)——這是統治和革命在壹定條件下的表現(馬克思主義理論)。
列寧認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與經濟相比,政治不能不占第壹位。”(列寧P4選集-441)——這是對中央集權的政治和經濟目的的壹種表達。
列寧認為:“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指導國家,確立國家活動的方式、任務和內容。”(《列寧選集》,俄文版p 21-14)——這是人民主權的壹種表現形式。
列寧認為:“政治應該是人民和無產階級的事情。”(《列寧P4選集》——370)——這是壹定條件下政治本質的壹種表述(馬克思主義理論)。
列寧認為:“政治是壹門科學,也是壹門藝術……”(P4列寧選集-42)——這是政治作為壹種手段的表現。
毛澤東說:“政治,無論是革命的還是反革命的,都是階級對階級的鬥爭,而不是少數個人的行為。”(毛澤東·P3選集——868)——這是中央集權政治下統治與革命關系的壹種表述。
慈海(1978上海版):“在階級社會中,‘政治就是階級之間的鬥爭’,指的是階級鬥爭,包括階級內關系、階級間關系、民族關系和國際關系”。
[蘇]羅森塔爾·尤金《簡明哲學辭典》:“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指導國家,決定國家活動的方式、任務和內容。”
b、孔子說:“壹個政治家是正義的”(《論語·顏淵》),就是他帶領人民走他們所謂的正道。——這是在政治內涵方面。
孫中山說,“政治是大家的事,治理是管理,管理大家的事就是政治。”——這是政治本質的壹種表現。
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說:政治是壹種實現正義、造福人民的行為,從而實現最高的“善的事業”。——這是出於政治目的。
從16世紀到17世紀初,英國暴君詹姆壹世認為政治受國王命運的支配。——這是專制政治下充當牧民的思想。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克倫威爾和法國大革命後恢復帝制的拿破侖都認為政治是古往今來英雄的英雄行為。——這是個人政治行為動機的壹種表達。
D.【英】R. J .勞埃德:“政治是勸說人們組成壹個能夠集體決策的團體,並誘使其成員接受或反對以該團體的名義實施改革的提議的活動。”——這是政治手段的表現。
意大利的韓非和馬基雅維利都曾認為,政治不過是官海中的橫縱之事所玩的政治把戲。——這是政治手段的表現。
e,還有像英國的戈德溫,俄羅斯的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他詛咒政治是人類的罪惡,骯臟的生意等等。我國也有人說政治是“厚黑學”,政治是“厚黑學”。——這是專制政治結果的壹種表現。
國內外仍有許多當代學者認為,政治的作用在於政黨之間的權力和利益之爭:操縱選舉,贏得席位,奪取政權。這是現代政黨政治現象的壹種表現。
我們可以看到,孔子、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孫中山先生對政治的解釋是最接近真理的,他們從政治的自然起源或壹般形式來研究政治,而其他的解釋則是從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或特殊的形式來研究政治。不能說從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不同角度、不同特殊形式的前提來研究政治是不科學的,但也不能誇大特殊,以偏概全。
馬克思主義政治觀
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基本內容是:
1.政治是壹種特定的社會關系。
2.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3.在階級社會中,國家權力關系到政治的主要和根本問題,實際上是指社會中的公共權力問題。
4.政治是壹種常規的社會現象。
馬克思主義政治觀是階級性、實踐性和科學性的統壹。
第三,政治的定義
確定政治的內涵有三個必要條件:壹是政治的GAI性質;第二,政治的確定性;第三是政治的本質。
政治應該定義為在壹定的經濟基礎上,人們圍繞特定的利益,借助社會公權力來界定和實現特定權利的社會關系。
這個定義有三個基本點:壹是強調社會政治關系是圍繞壹切特定利益,借助壹切社會公共權力而形成的;其次,強調壹切利益要求和社會關系都是借助社會公共權力實現和形成的,這是政治性的;第三,指出了政治的全部本質內容。壹方面是建立在壹定經濟基礎上的社會關系,另壹方面包括利益、政治權力、政治權利三個基本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