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有道詞典
沿海分布有海南島、崇明島和南海諸島等群島,5000多個大小島嶼。與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六國。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五大地形齊全,其中山地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形分布。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第壹級臺階。太行山壹巫山壹科壹地質與壹線壹級階梯之間為西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壹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級階梯以東,陸地海拔面為第三級階梯,高度500米以上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復雜多變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變的氣候;我國是西高東低,地勢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潮濕的空氣向更遠的內陸輸送,供給許多水汽;河水東流滾滾,溝通東西交通;河水由高水位的1階梯進入低水位的階梯位置,水流湍急,水量巨大。中國是季風氣候區,冬夏氣溫分布差異很大。氣溫分布特點:冬季氣溫普遍很低,南冷北熱,南方和北方氣溫相差近50 ℃。主要原因是:冬季太陽在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能量較少;緯度效應:冬天的風裏的冬天。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普遍較高(青藏高原除外),南北是溫差較大的地區。主要原因是:夏季太陽曬在北半球,比北半球獲得更多的熱量;夏季受夏季風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幅度最大;夏季太陽的高度越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太陽接受的熱量差異。冬天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鎮,夏天最熱的地方是吐魯番、重慶、武漢、南京、南昌號稱“四大火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