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孩子並不比大人好。如果他們習慣了某種行為模式,以後就很難改掉。而如果妳花太多時間在電子產品上,孩子就會在別處失蹤。對他們的學習和認知有影響。
問了10家長,10不贊成孩子過度使用手機。但是否禁止孩子玩手機,眾說紛紜。
我更贊成不禁止,我家也從來沒有排斥孩子玩電子遊戲。現在的孩子都養成了非常好的習慣。
我不禁止孩子玩手機是出於這些考慮:
越是忌諱1,我們越渴望被電子產品包圍,孩子可以從各種渠道學習,被吸引。小孩子對某樣東西很好奇,想嘗試壹下。如果家長嚴格限制,那就像治理洪水壹樣,但是被堵住了,洪水就治不好了。他的兒子禹采用新的方法疏浚河道,終於把水治理好了。
孩子有欲望,應該引導他們,給他們壹個出口。否則只會越積越多,將來壹有機會就會失控。
2手機不是老虎,使用不當才是手機上的遊戲。妳覺得完全有害嗎?不完全是。遊戲是互動的,比看電視更有參與性。現在很多兒童遊戲對孩子是有幫助的。比如編程遊戲,語言遊戲,繪畫遊戲。
而且手機上有很多學習類的app,我家孩子也經常用壹些音頻類的app來學習。
孩子可以適當玩手機,但不能過度使用。如果家長約束得當,孩子可以用手機學習娛樂。
3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手機?我在這方面的做法是:規定每天的時長,內容必須健康,立場堅定,提供各種歡樂。
我不反對孩子玩手機和平板。但是我們家規定每天玩的時長不能超過30分鐘(孩子還小5歲以上,大壹點的孩子可以適當延長)。壹天中的這30分鐘,什麽時候花,由孩子自己決定。
我會盡可能寬泛地篩選內容,但如果不適合幼兒,我肯定不會讓她玩。在安全範圍內,她可以自己選擇。
規則定下後,我會堅決執行,不會因為孩子無聊或者哭鬧而縱容。經過壹段時間的堅持,孩子知道家規就是這樣,也能接受,形成習慣就容易操作了。
另外,為了不讓孩子老想著玩遊戲,我會提供各種樂趣。試著用心陪伴孩子。比如和孩子玩遊戲,和孩子做手工,出去運動,看繪本。如果孩子的生活足夠豐富,他就不會總想用壹種方式來找樂子。
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總結壹下:不要限制孩子,給孩子出口的欲望。合理使用手機,給孩子有限的時間,給孩子提供各種歡樂,讓孩子養成使用手機的好習慣,不沈迷手機。
感謝您的閱讀。希望對妳有啟發。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這個問題成為今天討論的話題。主要是圍繞孩子的身體發育,尤其是孩子如何保護眼睛。隨著全球互聯網的發展,電子科技產品的發展,孩子如何面對手機電腦無法抗拒的回墻問題。我個人的觀點是,作為家長,去管它,不符合現在的時代。也是對現實的逃避,肯定是不可行的。家長要掌握尺度來引導教育,也就是保護孩子的健康,從手機中學習知識。這也是家長教育孩子時出現的新問題。
妳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手機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而且,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手機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必然會存在。要客觀看待玩手機的問題。說到底,手機只是壹個工具,但工具是由我們支配和使用的。
先說禁酒令。所以某種程度上,越是禁止,孩子玩手機就越能獲得極大的快感。孩子只有在完全滿足的情況下,才更容易放手。有點像得到的越少想要的越多的心理。
2.當我們禁止它的時候,也就是當我們剝奪了孩子與手機或者電子產品的聯系的時候,我們實際上剝奪了他們與未來社會的聯系和適應。畢竟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了,現在教學、生活、工作都需要手機。從這個角度來說,禁止顯然是不現實的。
3,以身作則,如果我們要禁止孩子玩手機,那麽首先我們要樹立壹個好的榜樣,我們不能讓孩子玩,我們卻不停的刷手機。女兒壹年級的時候,我也沒讓她玩。結果她說:為什麽妳們大人會玩,小孩子不會玩?所以妳看,很多時候我們禁止,孩子可能沒有那個實力,被父母的權威逼著不說,但不代表孩子真的不想玩。這是我們應該註意的壹點。
再說說玩手機。我們禁止孩子玩手機的原因可能是:
1,擔心孩子玩手機遊戲,擔心孩子上癮,影響學習。
2.擔心孩子玩手機會影響身體健康,比如視力不好,駝背。
3.我擔心孩子玩手機會收到壹些負面影響,比如暴力,臟話。
面對孩子玩手機,我們往往表現出不想管,不敢管,不會管,最根本的是不會管。
所以,教孩子如何使用手機,如何與孩子相處,是我們的功課。所以要讓孩子知道手機或者其他電子產品是可以玩的。這不是壹件壞事,而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工具,是壹種中性的存在。
那我們怎麽做才能讓孩子重新玩手機,消除我們的後顧之憂呢?
2.豐富孩子的生活,比如讀書、和朋友玩耍、接觸大自然等。,給孩子玩的機會,孩子有很多選擇,所以玩手機就成了選擇之壹,可以有效的把孩子從虛擬世界拉回現實生活。
3、平等尊重,給孩子選擇和決定的權利,比如:允許孩子玩手機,我們約定時間,讓孩子自己定時間。通常,感情好的孩子會有好的行為。還能有效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和安全感。
4.鼓勵,肯定,表揚。玩手機的時候,我們和孩子約好的時候,他們就照做。我們應該及時給他們壹個肯定的定義,說到做到。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
父母要比孩子長得快,至少和孩子在壹個水平上。當父母成長不夠快的時候,比如觀察孩子的情緒或者應對突發事件,只能作為幼兒的父母,但是當孩子到了小學或者初中,父母自然會跟不上或者拖後腿。因為每個孩子所處的階段不同,他的需求也不同。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只是停留在溫飽的學習上,那麽父母給孩子提供的關系的深度,遠遠不能匹配壹個高年級小學生或者青春期孩子的需求。
壹般來說,父母給孩子足夠的陪伴,願意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不過度幹涉孩子的興趣愛好。那個孩子對現實生活比較滿意,可以有效避免孩子沈迷玩手機的情況。
好了,這是我個人的想法,希望對妳有幫助。
關註大魚育兒,和孩子壹起快樂成長。我是兩個寶寶的爸爸,大寶六歲,鮑爾三歲半。我結合自己的經歷,分享壹下我對孩子用手機的看法。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手機是現代社會的必需品。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大人之間的日常工作安排和日常交流,孩子上小學後的作業安排,家校溝通都是通過各種群來完成的,等等,都需要用手機來完成,已經成為工作生活的壹部分。家長擔心孩子在手機上浪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或者沈迷於壹些遊戲或者直播。這種擔心類似於計算機和網絡剛剛興起的時候,網絡被視為洪水猛獸。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不可或缺的支撐。所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使用手機的觀念,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內容,是家長應該考慮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幾個建議:第壹,告訴孩子手機可以用來做什麽,比如聊天、視頻、學習,再和他們協商可以用什麽軟件,每天使用手機的上限是多少,超過之後設定相應的懲罰機制。
總之,現在的社會環境,孩子需要有手機。至於如何給孩子使用手機,手機對孩子的正面作用有賴於家長的耐心引導。
古人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堵不如疏!
不管出於什麽目的,父母都不能壹輩子禁止孩子玩手機。如果他們不在家玩,她不會在外面玩嗎?她沒有手機。她就不能看別人玩嗎?越是禁止,越容易迎來難以想象的爆發。
我覺得答案是否定的,大部分家長厭倦和擔心的是手機對孩子的不良影響,無論是遊戲還是難以篩選的信息流。第二個方面是對“上癮”的擔憂。
還有比禁了堵了更方便更無腦的嗎?這和打罵教育是壹樣的。
為了讓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需要和孩子壹起制定規則;如果孩子不沈迷手機,就需要多陪陪孩子,豐富孩子的生活。...
家長需要學習,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去探索,去總結,去突破。但是父母很“忙”...
是否應該禁止孩子玩手機,要看情況。應該以合理的方式處理不同的情況,以達到最佳效果。
所以,不要禁止孩子玩手機。要看什麽情況有利。我們鼓勵孩子們通過手機獲取知識。如果他們是不利的,我們必須正確地引導他們。
但是長時間玩手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比如眼睛近視,容易影響脊椎。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
在信息智能時代,可以說出門不帶手機不僅會被視為壹件美好的事情,還會被懷疑是東西。為什麽不禁止孩子玩手機?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給自己講壹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故事。
還記得剛出生的那幾年,因為壹直和爸爸住在壹起,孕期4s手機壞了,聽筒有故障後就沒再買了。我壹直把那個手機當成壹個陪伴的時鐘。後來孩子出生後,我調皮搗蛋,需要多照顧精力。在那個階段,我覺得沒有手機生活很方便。
但是後來我愛上了網購,帶著孩子出去逛了逛,所以會有越來越多不方便的事情。
首先說說網購!
因為網購便宜又方便,所以經常喜歡網購,每隔壹段時間就有包裹。每次快遞到了,孩子的父親都讓我把包裹放在藥店保管,收壹元押金,下班去取件。壹兩件我覺得不多,包裹多了就有點心疼,不劃算了。
於是,我把接收聯系人換成了住在隔壁的阿姨的手機號。壹開始我還厚著臉皮用,但是有壹次,沒人下單,壹個莫名其妙的包裹就到了,還付了我阿姨壹些不快。那壹刻我也明白了,爸爸媽媽不如我。也許我的阿姨是壹個正常的表達,但我的要求確實給別人帶來了不便。
先說說出門散步的不便吧!
有壹次,我帶孩子出去溜達,半路發現鑰匙不見了。當時為了時間方便,我也把我的破手機帶在身邊。為了弄清楚家裏有沒有鎖門,找了壹家餐廳給孩子訂餐,要求借用老板的手機作為聯系工具,但老板明顯感覺“怕被騙”,似乎既有愛心又現實。畢竟這個時代出門不帶聯系手機正常嗎?被當成“騙子”真的不是什麽精彩的事件。
在經歷了種種不便之後,買了新手機,在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充話費,因為作為壹個通訊工具,有時候看起來是沒有必要的,但是直到經歷了不便,我才知道擁有手機的重要性。其實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手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令人發指。孩子沈迷手機,目光短淺。有時候,真的不是手機,而是教育方式的漏洞。
為什麽不禁止孩子玩手機?因為手機也是家長教育中的輔助套件!
說到玩手機,我們不得不承認手機帶來的影響既有壞處也有好處。有時候,用好手機是我們教育中非常有效的壹招。我同學小華有個女兒,學習很努力。她是班上的“三好”學生,每年都是優秀的課代表。每次聊天,小姑娘總能暢所欲言。
當被問及小女孩為什麽能口若懸河時,小花說:“我是在手機上學的。”學生的教育理念也是讓孩子在“玩”中成長,但這種教育理念真的不壹樣。如果放在其他家長身上,壹聽說玩就會勃然大怒,逼著孩子把眼光放在作業上。事實上,在“無搜索”的智能時代,合理控制孩子玩手機,確實可以成為學習中的輔助套件,讓孩子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
為什麽不禁止孩子玩手機?因為脫離了手機就是脫離了時代!
手機除了是壹個“不搜”的學習套件,還是壹個時代潮流的象征。如果把孩子和手機隔離開來,無疑是直接把他們和時代隔離開來。同學朋友聊起壹個新聞熱點或者人物話題,完全脫離手機的人腦袋裏會沒貨,甚至停留在知識量上也會拿自己的想法開玩笑。
所以不要禁止孩子玩手機,主要體現在學習輔助和與時俱進上。手機不是孩子厭學和近視的主要原因。手機無害和有害的只是用戶的習慣和心態。其實手機也可以成為孩子成長中的“好夥伴”。
那麽,孩子玩手機的心態和習慣應該如何糾正呢?
1,從壹開始就做好榜樣。
讓孩子好好玩手機,把手機當成學習上的“好夥伴”。壹開始,家長要在教育上做出表率,比如“盡量不要把手機看得那麽重要”。很多家長和孩子沈迷於手機,是因為他們把手機看得太重要了,以至於不得不壹直當手機。
如何讓孩子明白不要把手機看得太重?
在孩子想玩手機或者沈迷手機的時候,如果家長引導主次關系,讓孩子知道手機只是輔助,壹切都需要靠自己的原因,就能更好地發揮自己與手機的位置關系。比如我們在導航的時候迷路了,在山裏突然遇到沒信號了。當手機連不上網絡,不能指路的時候,就是壹塊沒用的磚頭。
這個時候,想要走出困境,就需要靠自己的大腦和冷靜。為了讓妳的孩子意識到手機不是萬能的,家長可以帶孩子出去旅遊,借機鍛煉。等妳有了親身體驗之後,妳會發現孩子對手機的依賴會減少很多。他們出門喜歡記著自己的路,不會做題的時候喜歡自己琢磨,而不是壹遇到問題就去百度要手機。
2.和孩子壹起看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孩子看手機無非是壹種消遣,是無聊和好奇中的壹種嘗試。這個時候,孩子的心其實白得像紙壹樣。如果我們和孩子壹起看更多有價值的內容,妳會發現孩子玩手機的內容也變成了正能量。另外,現在很多app都有學習啟蒙內容。如果孩子的學習方向沒有扭曲,相信在有價值內容的引導下,孩子身上的知識量會越來越豐富?
那麽,如何和孩子壹起看壹些有價值的內容呢?
和孩子壹起看壹些有價值的內容,不是給他們看古詩詞,表演,音樂表演,而是用興趣和意圖去體會他們所想所學。例如,您的孩子對繪畫和手工制作特別感興趣。這時候我們可以陪孩子看壹些有趣的工匠視頻,或者陪孩子在手機上模擬繪畫,既能發展孩子的興趣思維,又能在家長和孩子的參與中感受到來自同伴的關心和體貼。
要知道陪孩子其實是壹件很枯萎的事情。如果把手機當成陪伴的壹部分,其實是壹種有價值的體驗內容,壹種有價值的收獲。
-
當年的電腦,今天的手機。會毀了孩子。玩物喪誌也叫這個。
應該禁止孩子玩手機嗎?
前不久看到壹個真實案例。壹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大學生。因為課程多而不及格。被浙大勒令退學。
大學生哭了,在父母的管教下。我已經很多年不玩電腦不玩手機了。大學期間沈迷手機遊戲,只是對過去的壹種補償。
我宿舍的壹個同事,從來不讓上小學的兒子玩手機。有壹次,他的兒子在他們睡覺的時候偷偷在被子下玩手機。被同事暴打。孩子嚇得好幾天都尿床。
所謂物極必反。當年只有堵管治水。最終,徒勞無功。
後來大禹采取疏堵結合的方法,終於成功治水。
我允許孩子們玩手機遊戲。我甚至幫他準備了刻字設備。後來,我兒子的軍銜從銀級升到了鉆石級。在我兒子的同學中,他在王者榮耀中的等級不是最高的,但也是前三。很多學生羨慕我兒子。
老師在他兒子的班上表揚了這位大師《王者榮耀》。
當然,孩子玩遊戲是有條件的。
第壹,手臂伸直。讓妳的手機遠離妳的眼睛。
第二,玩遊戲前壹定要完成作業。
三、期末考試前壹個月,不要打遊戲。
孩子們過去每天都扮演國王。現在上五年級,學習任務重。壹周只玩壹兩次。
二十多歲的時候,因為家裏沒有電腦,每天都去網吧。我兒子從小就有壹臺電腦。還有幾個他喜歡玩的遊戲。計算機對他來說並不新奇。
兒子從小玩手機遊戲,到了二十多歲就不會那麽迷戀手機了。
另壹方面,我同事的兒子。沒玩過王者榮耀。當他的同學討論遊戲時,他被同學疏遠和看不起。性格會逐漸扭曲。而且10歲、20歲以後,離開父母的管教,他肯定會對手機遊戲極度癡迷。
我認為孩子不應該沈迷於手機。主要有兩點:
首先是讓孩子適度玩手機。
二是培養孩子豐富的興趣愛好。我兒子是魔方專家。學習圍棋。
這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處事恰到好處,不走極端。不能讓孩子玩手機。更不可能禁止孩子玩手機。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在政府工作,電腦技能比較精通。在工作單位比較受重視,被認為是工作能手。
另壹個同行,電腦比較生疏,不能很快適應現代化的工作環境。他壹步壹步跟不上,就壹步壹步跟不上。現在他的工作基本冷清,重要的工作領導只安排當副手。
其實我們學歷差不多,學習壹般都不會太差。區別的原因是我從小玩電腦,他沒有。小時候玩電腦,父母視電腦為洪水猛獸,沒因為玩電腦挨過打。
現在的手機和當年的電腦壹樣,其實都是新生事物,未來會是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其實就像看書壹樣,手機刷媒體只是獲取信息的方式不同而已。只要少玩王者榮耀,也不是壞事。
前兩天帶女兒去打疫苗,發現防疫站已經改革了。人比以往都多,可謂人山人海。
轉了壹圈沒找到座位,我和女兒來回溜達。還正好有個媽媽抱著孩子起來去排隊窗口,我們就上前坐了下來。
離我最近的是壹位老太太,她右邊是壹位年輕的父親,帶著壹個兩歲的兒子。父子倆手裏各有壹部手機,父親刷Tik Tok,兒子看小豬佩奇,各得其所,非常和諧地享受著。
不到兩分鐘,壹位年輕女士,應該是男孩的母親,過來拿走了男孩的手機,男孩開始哭了起來。女子對老太太說“抱抱他,搖搖他”,然後拿著手機走了。老太太把小男孩抱在懷裏搖了搖,小男孩爸爸繼續刷手機。
無獨有偶,從接種室出來,另壹位父親拿著手機在走廊裏給兩歲的女兒看。
再環顧四周,帶寶寶下來刷手機的人還真不少。
突然想起去年大概這個時候,有壹次帶女兒去東園吃飯。旁邊壹桌,三個媽媽帶著三個小女孩吃飯。每個孩子面前都有壹部手機,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壹邊聊天,媽媽們壹邊往孩子嘴裏送食物。小女孩們年齡都差不多,大概兩三歲。
兩三歲給孩子看手機是不是早了點?對孩子眼睛好嗎?
毫無疑問,還早,對眼睛不好。兒童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會發育完全。在此之前,他們應該盡量避免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大人長時間盯著屏幕還是會眼睛疼脖子疼的,更別說還在發育的孩子了。
雖然無法直接認定手機是兒童視力的直接殺手,但我們成年人深深體會到的是,手機確實可以帶來視覺和聽覺的享受,帶來有趣的信息,甚至根本不用思考。這種影響不僅僅是視力,還有專註力和主觀能動性。
孩子堅持看,不展示就哭怎麽辦?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熊海子的背後,是壹個熊家長。孩子不玩或少玩手機,家長要做好表率。
壹個媽媽問我女兒能不能看手機,但是不多。
比如我女兒壹歲的時候,過年會拿到紅包。平時拍她的視頻,回放的時候會喊“讓我看看”;偶爾有朋友發視頻,聽到聲音就要求看;熱心的給我換機箱,壹遍又壹遍的安裝;假裝用手機打電話“餵,妳好,請問是XXX嗎?”。
但是,女兒想聽故事的時候,如果我手裏有手機,她只會壹把抓過來扔掉,喊著“不要手機”,讓我陪她。
結果我手機換了三次。我用過那麽多手機都沒換過屏幕。這個手機真的很硬。
作為與他人和社會保持溝通、產生鏈接的通訊工具,不可能因為怕孩子玩而拋棄手機。工具的使用者是人,合理控制、合理使用才是王道。
這並不是說我控制得有多好。我只是從個人實際出發,分享壹些經驗,給自己和他人壹些經驗和啟發。
發現女兒不到兩個月就回復我手機了。當時我和老公分居,經常視頻或者發消息。女兒聽到我對著手機說話,就不好好吃飯,總是扭頭找光。
給女兒拍照還老盯著手機看。我心想,難道我們大人拿著手機拍她,她很無奈卻無法表達?那時候天生就想買壹個不用拿著就能拍照的相機,還特意在網上查了壹下,忘了為什麽沒買。
從那以後,似乎沒發現什麽異常,全家人都同意了——不在孩子面前看電視,不玩手機,新家裝修後連電視都不買了。
我也放棄了生寶寶前每天使用電腦的習慣。壹個月沒開壹次電腦,偶爾用iPad帶孩子。但是,手機真的關不了。網購、養娃、看書、聯系外界都是用手機完成的,壹般都是半夜在被窩裏完成。
王先生壹般在孩子看不到的情況下使用電子產品,比如家裏必須用電腦,壹般在孩子睡著後在其他房間使用。
在使用手機方面,我會告訴女兒,我媽現在需要打電話,我媽需要看有沒有快遞(如實告訴她有沒有快遞,告訴她是因果關系,因為我媽看到了手機,知道快遞到了)。我們需要使用手機和XXX視頻嗎?
壹般來說,告訴孩子,手機是做的工具,不是玩具。坦白說,我對手機遊戲和電腦遊戲不感興趣,甚至反對,所以手機上沒有相關軟件。她知道的軟件是微信和拍照。
我和老公視力壹般。他近視,我散光,所以他很在乎女兒視力的保護。忘了在哪裏看到的文章,說孩子晚上入睡後盡量不開燈,開了還要開小燈,這樣會大大降低孩子近視的幾率。不管是真是假,我睡眠不好,很在意臥室用燈和遮光。
另外,孩子的飲食也要註意,比如藍莓、綠葉蔬菜等,對視力有好處,要適當多攝入。還有,應該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除非天氣極其惡劣,每天盡量保持壹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盡量避免在陽光強烈的時候外出,減少對眼睛的刺激。
做到了這些,我還是不確定女兒會不會搶我的手機,大壹點視力會怎麽發展。我能做的就是盡量高質量的陪伴她,引導她多讀書,多向大自然學習。
至於很多家長擔心的問題——孩子沈迷手機和電腦遊戲,我樂觀的認為,即使女兒到了可以自己下載軟件的年齡,視力也會發展的差不多,理解力和自制力也會比現在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