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讀音běn wǒ?解釋:本我就是最初的我,是指最初的自我,包括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沖動和活力。本我是所有心理能量的來源。它按照快樂的原則行事。它無視社會道德和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唯壹的要求就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它的目標是尋求個體的舒適、生存和繁衍。它是無意識的,不會被個體感知。造句:母愛是我壹輩子讀不完的傑作;母愛是我永遠飛不出去的天空。
超我:發音chāo wǒ?解釋:作為精神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大多是無意識的和較少意識的,它來自於自我。它表現出對父母、老師或其他權威的勸告、威脅、警告或懲罰的服從或抑制,從而反映出父母的良知和社會規範,有助於形成性格,保護自己克服勝利的本我沖動。是人格的道德部分,代表理想而非現實,要求完美而非現實或快樂。超我是從自我的壹部分發展而來的。它由兩部分組成:自我模型和良心。自我模式相當於父母認為在孩子的概念裏道德是好的,而良心在父母的概念裏是壞的。自我和良知是同壹個道德概念的兩個方面。造句:自我心理學實際上提供了新的利用夢研究自我和超我功能的機會,除了更早的關註驅動生物。
三者之間的關系
(1)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組成。
(2)本我:潛意識中的本能、沖動和欲望構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方面,遵循“愉悅原則”。
(3)自我:在自我與外界之間,是人格的心理方面。自我的作用壹方面是讓個體意識到自己的認知能力;另壹方面,為了適應現實,個人受到“現實原則”的約束和壓制。
(4)超我:是人格的社會性方面,“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組成。超我的力量是引導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則”。
(5)本我、自我和超我不是靜止的,而是始終處於沖突協調的矛盾運動中。本我是為了尋求自身的生存,滿足本能的欲望,這是必要的動力;超我是在監督和控制自我接受社會道德規範,以保證正常的人際關系;自我不僅要反映本我的欲望,並想方設法滿足本我的欲望,還要接受超我的監督,並反映客觀現實,分析現實的條件和自我的處境,從而促進人格的內部協調,保證與外界的順利溝通。當它不平衡時,就會產生心理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