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高中地理術語詞典

高中地理術語詞典

妳想要什麽水平的考試?考研還是本科我最近正好在整理地理題目,不知道妳可能需要。

1,溫室效應

大氣獲得熱能後,根據自身溫度向外輻射,壹部分熱能被拋下地面,稱為大氣逆輻射。大氣逆輻射的存在,使得地面實際損失的熱量略小於長波輻射釋放的熱量,使地面保持壹定程度的溫暖。這種保溫效果通常被稱為“溫室效應”。

2、基礎階地

多分布在河流中下遊,是河谷變寬堆積時形成的,後期下切深度超過沖積層,進入基巖。因此,階地上部由沖積層組成,下部由基巖組成。

3.頂端群落

在壹定的自然地理區域內,植物群落主要受氣候、土壤、地形和動物的控制,相應地可以形成許多頂極群落,如氣候頂極。生長在明顯生境中,最適合當地氣候水熱條件的穩定植物群落,就是氣候頂極。

4.石灰性土

這是壹種石灰質土壤。它是荒漠草原地區的地帶性土壤。是石灰反應,淺色表層和粘層較厚,石灰層中腐殖質層較薄的土壤。

5.沙漠化

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在內的各種因素造成的幹旱、半幹旱和亞濕潤幹旱地區的土地退化。

6.城市熱島效應

城市熱島是城市化氣候效應的主要特征之壹,是城市化對氣候影響的最典型表現。大量的觀測、比較和分析表明,這是城市氣候中最常見的溫度分布特征。如果畫等溫線圖,會形成等溫線封閉的高溫區。人們把這個高溫區比作農村海洋中的壹個島嶼,周圍是低溫,稱之為“城市熱島”。橫向上,城市熱中心出現在人口密集、建築密度高、工商業最集中的城區。比如上海熱島中心位於徐家匯到外灘的老城區,北京熱島中心位於長安街南部城區。城市熱島與城市化程度(城市建築面積、人口規模、人口密度、工業發展、交通)以及城市的幾何形狀、自然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密切相關。城市化程度越高,城市化程度越高。

7、溝渠和石芽

壹般來說,沖溝長幾米至幾十米,寬0.05—0.5m,深0.15—1.5m,斷面呈V形或U形。石芽的頂部大多是光滑的。由沖溝和石芽組成的棋盤狀地面較為常見,多發育在石灰巖分布區的平緩山麓地帶。

8.流失量系數

同壹流域面積、同壹時間段的徑流深度(R)與降水量(P)的比值稱為徑流系數,用分數或百分數表示,其余的水流失於植物的截留、填充、入滲和蒸發。

9.沙暴

沙塵暴是由於強風吹起地面大量沙塵,導致空氣混濁度能見度低於1000m的天氣現象。中國西北地區的人們常常根據沙塵暴發生時的黑暗程度稱之為“黑風”。

10,泥沙漠

泥地沙漠是由粘土物質構成的沙漠。它形成於幹旱地區的低窪地帶或封閉盆地的中心,由山區洪水帶來的細顆粒沈積於此。當它幹燥時,會出現多邊形網絡裂縫,形成開裂的陸地。

11,區域分化

景觀作為壹個系統,不僅具有整體性,而且具有地域性,即地域分異的規律性。它是指地理環境和整個景觀的組成成分在地表上有壹定程度的分化,並按壹定方向有規律地分布的現象。

12,冷洋流和暖洋流

根據流動海水的溫度,洋流可分為暖洋流和冷洋流:暖洋流高於流經該海域的洋流,冷洋流低於流經該海域的洋流。

13,氣團

氣團是水平方向上性質相對均勻的氣團,即空氣層的溫度、濕度等主要物理性質變化不大。氣團尺度較大,從數百公裏到2000-3000公裏不等,垂直厚度可達對流層中上部。

14,馮

兩種不同性質的氣團接觸時的狹窄過渡區稱為鋒面。鋒面兩側的氣象要素差異明顯,主要表現在溫度上,因此鋒面常被視為冷暖氣團的過渡帶。

15,喀斯特峰林

喀斯特峰林是壹組或分散的石灰巖峰,通常是峰叢進壹步發展的結果。峰林因結構的影響而變化。在水平或微傾斜巖層中發育的峰林多為圓柱形或圓錐形,在陡峭巖層中發育的峰林往往為單斜。

16,喀斯特平原

巖溶平原是由巖溶盆地不斷擴大而形成的,地表覆蓋著壹層紅土和零星的孤峰。

17,黑鈣土

分布於大興安嶺丘陵山麓和松嫩平原西部半濕潤草原或草甸草原地區。表土呈黑色,腐殖質層厚度約30-40 cm,並逐漸向下層過渡,腐殖質呈舌狀延伸至心土層:心土層呈淺灰棕色或黃棕色,碳酸鹽呈斑塊狀或結節狀堆積;母材料層厚;質地為輕至中壤土。它是微堿性的。

18,頂級社區

在沒有外界因素幹擾的情況下,壹個地區的植物群落通過順行演替,最終會發展成為壹個結構穩定、適合當地環境條件的群落。這種處於演替最後階段的群落稱為“演替頂極”或頂極群落。

19,土地

壹般認為,土地是地理環境(主要是陸地環境)中相互聯系的自然地理要素構成的自然復合體,其中包括人類活動的影響。

20.黃土

黃土是壹種灰黃色或棕黑色的特殊土壤沈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