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中國古代壹部非常重要的字典。清康熙皇帝編,寫於1716。康熙字典* * *收錄了47000多個漢字,是迄今為止漢字數量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對於研究古代漢字的演變、字形、音韻具有重要價值。
在《康熙字典》中,易字的筆畫數為6,屬於難度適中的漢字。筆畫順序為:點、橫、左、豎鉤、左、點。這個偏旁出現在很多和土地有關的詞裏,比如土地,土壤。
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壹種分類方法,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根據五行學說,這五種元素相互制約,相互生長,形成壹個動態平衡的整體。五行學說在古代被廣泛應用於醫學、養生、風水等領域,對後世影響深遠。
《康熙字典》的創作背景
《康熙字典》又稱《康熙重修玉器》,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字典之壹,由清朝康熙皇帝編纂。其創作背景充滿歷史文化魅力。
康熙年間(1661年-1722年)是清朝歷史上的壹個盛世,史稱康幹盛世。康熙皇帝本人非常重視文化教育。他下令編纂康熙字典的主要目的是糾正當時流傳的《說文解字》等字典中的壹些錯誤和不足。
《康熙字典》的創制過程歷時十年,參與編纂的人很多,其中不乏當時著名的學者、書法家。他們根據《說文解字》等古代典籍和大量文獻,對漢字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整理。這部詞典收錄了47000多個單詞,包括近20000個單詞的解釋和用法。
《康熙字典》的特點是治學態度嚴謹,內容豐富。它不僅詳細解釋了每個字的形、音、義,還收錄和解釋了壹些生僻字、古字和異體字。這部詞典還研究了壹些詞語的起源、演變和使用歷史,為我們了解漢字的歷史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