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原意是不敢入虎穴,就抓不到小老虎。後壹個比喻是不親自去冒險是不可能成功的。也是比喻不認真實踐就不可能得到真理。這個成語壹般是獨立的句子,有時也作謂語或定語。
歇後語介紹如下:
歇後語是漢語的壹種特殊語言形式。它壹般把壹個句子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種意思。前壹部分是比喻或隱喻,後壹部分是意義的解釋。在壹定的語言環境下,通常說前半句,“歇”到後半句,就能理解並猜出其原意,所以叫歇後語。
歇後語,也被稱為俏皮話,可以被視為壹種中文文字遊戲。歇後語是成語的壹種,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和歇後語。歇後語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歇後語幽默風趣,耐人尋味,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古代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肯定是在民間流傳的。比如錢大昕的《恒陸埮》說,“千裏送壹鵝毛,禮輕情意重。”這種歇後語壹直沿用到今天。後來的歇後語在結構上是“比喻解釋”。用戶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後面的解釋部分讓對方自己去理解。
“歇後語”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朝。舊唐書《桂政傳》中曾提到過所謂的“正五邪後體”(壹種“邪後”體詩)。然而,作為壹種語言形式和現象,它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比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也就是說,羊丟了以後再修羊圈也不遲。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歇後語。